浅谈中学化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相对来说,化学是一门较简单的学科。但大部分的学生却认为化学很难,成键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标签:学习习惯、学科素养、知识理解
与高中生交谈,提到现在的课程中,什么课最难?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化学”。
我在想,当初的我们,被问到哪一门课最简单的时候,大家都会说,“化学”。为什么现在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状况呢?难道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变笨了?我想当然不是这样。那又是什么原因呢?在和他们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一旦失去兴趣,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的神奇。
2.学科素养太差
学生的学科素养差,主要变现在,一些基础的问题,如对基本概念的模糊,这在做题中能明显的表现出来。常见的错误:①题目中让写出离子方程式,一部分学生就写成了化学方程式,还有一部分学生有的化学式要拆开,如: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等。他们却没有拆开。②写该物质的电子式,写成了电子式等。③还有一类简单而常见的:写出C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ⅦA族,然而,给出的答案却是千奇百样,其中一部分学生写成了,第三周期,第七主族。写出这种答案的学生,说明他知道Cl在周期表中哪一个位置,但却不清楚,在写族序数时,应该如何正确的表示出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强调过,只能用罗马数字来表示。
3.学习习惯、方法不好
首先,我们从做题方面讲,看题不认真。在做题时,题目中让选择错误的,不认真看题,一看到选项正确的,就立马选上答案。一般,我们在做题时,应先仔细审题,把题目中的关键字圈起来,这样能避免一些粗心的错误。其次,从上课方面来讲,课前从不预习,没有侧重点,糊里糊涂的听课,只是一味的把老师讲的内容写在书上,课后又不看,而且,一些同学的笔记还是错误的。以前,大家都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要计算的并不多,它只是一些小知识点多,要记
的东西多,要想学好化学,最起码得把该记的知识记住了。然而,有大部分的同学,到现在高三了,还没有一个化学笔记本。
只是把老师所讲的知识记录在书上,等遇到问题时,又找不到在哪里记录。而对于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不仅仅有笔记本,在笔记本也详细总结了每一主族,如:碳族、氧族、卤素那一族等各个元素的性质、常见方程式等等。而且还有错题本,记录自己在平时作业中的错误,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错误的地方,结题思路等。我想这就是差别。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笨,而是他们太懒惰。这正是应了郭沫若先生那句话“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一个人即使再聪明,假如不勤奋,不努力钻研,成功只会一步一步远离你。
4.对知识理解模糊
在必修2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原电池是难点。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好。可能一些同学上课听懂了,课后不复习又不会做了。
原电池的内容是高考必考的,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内容。其实,原电池的内容并不难,只是我们很多学生没有弄清楚其中的原理。特别是在写电极反应方程式时,大家更是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一般对于写电极反应方程式的问题,我们分为三步:例如:Cu—Al—浓硝酸溶液的原电池,①先写总反应式。在Cu+4HNO3Cu(NO3)2+2NO2+2H2O在讲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时就提到,构成原电池必须有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②再写其中容易写出的电极。负极:Cu-2e-=Cu2+。③最后用总的方程式减去负极反应式,注意:在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系数相等,在这里Cu前面的系数正好都等于1,就不用相乘系数了。在原电池这一节中还涉及到一个电解质溶液的问题,如:CH4燃料电池,在分别在酸性、碱性介质中的电极反应式,这就要考虑到反应产物和电解质能否发生反应的问题,CH4和O2反应生成CO2,在碱性介质中CO2与OHˉ要反应,所以在写总反应式时要考虑电解质溶液了。
5.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差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指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而现在大部分学生逻辑性不强,这一问题的出现并不由于某件事,某个问题引起的,它是多方面因素的产物。在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问题都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差。
大部分学生在做到化学实验题时就像谈虎色变一样。他们会觉得实验题很难,完全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例如在我们必修2中常会涉及到这样的知识,比较C、N、Si的非金属性强弱。这个题中所涉及到的大知识点是通过比较非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进行比较C、N、Si的非金属性强弱,对于这点大部分学生都还是知道的,然而如何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呢?这又是一个盲区。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可以通过强酸
制弱酸来证明。
利用Na2CO3和HNO3应制得H2CO3,能比较出C、N的非金属强弱,在利用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制得H2SiO3,能比较出C、Si的非金属性强弱。
正是由于一些同学的没能掌握基础的知识,在加上未能及时的复习,导致一遇到实验题就一头雾水。
这五点就是在现在中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当然,现在的中学生出现这样常见的问题,也和我们老师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灵活多变的方法,来保持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兴趣,再正确的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新课标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