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mì ) 屋檐棱(líng)镜铃铛 B、抖擞(sǒu) 摇蓝狭窄(zé) 姣媚 C、竦(sǒng) 箫瑟匿(lì)笑流转
D、徘徊(huái) 烂漫整宿(xiǔ) 诀别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________。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______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________,但越往上走,攀登越_______ ,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A、扣人心弦只要依恋流连快乐 B、扣人心弦既然望而生畏困难 C、赏心悦目无论依恋流连困难 D、赏心悦目如果望而生畏快乐
3、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一种为家庭提供烹饪劳务的计时服务近日在海滨市格外走俏,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一条门路。
D、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明不明白,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读书?更不明白,怎么样把书读好? B、“唱得真好!”一个声音响起,“谢谢,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C、“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D、对于公众而言,多读她的文学作品、多学她的淡定、从容,是对杨绛先生最好的纪念。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师傅”和“师父”
在中国人的教育辞典里,“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师傅”与“师父”区别在哪里,往往混用这两个称呼。这提醒我们,有必要通过梳理
“师傅”与“师父”这两个称呼所指的演变,辨析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混用这两个称呼是否适宜。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昭公十九年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三字经》所说的“子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这一意思。 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的老师。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史记吴王濞传》:“吴太子师傅皆楚人。”由一个“皆”字,可见“师”和“傅”是并列关系。《史记》中9处11次出现的“师傅”,都是这一意思。这时的“师傅”,总是和“宫廷”、“东宫”、“储君”、“太子”、“皇子”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从西汉到南宋,这是师傅最通常的所指,明清时期,依然保留了这一意义。
显然是因为“师傅”的地位太尊、声望太高,所谓的“身为师傅,贵极人臣”,这一称呼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排他性。从西汉到南宋,“师傅”的涵义几乎为帝王之师这一特定的所指独占,很少例外。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蒙受此称。如朱熹既用师傅来称呼帝王之师,也用来称呼一般的授业者。至于用师傅来称呼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则是清代中后期以后的事情。按工人们在工厂互称“师傅”的习惯,称任何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年长的人为师傅,则更是 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文革”后期人与人的称呼也渐渐改为师傅了,甚至是男女通用的。
“师父”之称,不仅出现得较晚,而且使用的频率也非常有限。《四库全书》虽然有数百次的出现,但大都别有所指,与我们要讨论的“师父”不同。
“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姚思廉的《梁书》中,说高祖德皇后郗徽的祖父郗绍,曾任“宋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在《文苑英华》中,“师父”也一再出现。其中所指,和“师傅”完全相同,既有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如“臣虽驽劣不才,窃服师父之训”;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师,如“乘箕入相,就三命而作盐梅;投钓升朝,封四履而称师父”。
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南唐尉迟偓的《中朝故事》记载唐咸通年间,有个幻术艺人在京城表演。在一次表演失败之后,他向观众赔礼致歉说:“某乍到京国,未获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北宋费衮的《梁溪漫志》记载,高邮强盗尉九,疾足善走,日行数百里,气势猛壮,白天吃喝,夜则为盗。有一天早食时,被一个道人“呼为师父,且拜之”。这里一个善于幻术,一个疾足善走,都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如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寄万松老人书》中,有“嗣法弟子从源顿首再拜师父丈室”之语;“锡号帝师”的著名僧人八思巴,当时士人大都称他为“师父”。《元史刑法志》中,也有“诸僧道盗其亲师祖、师父及同师兄弟财者”之说。对于俗人依循僧寺礼仪,称僧人为“师父”,清初学者蓝鼎元曾予以指斥:“凡遇秃厮,皆呼师父。不思此何人也,而师之父之?”这说明了当时称僧人为师父的普遍。
“师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而“师父”将“师”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显然更加深挚。由于受重教尊师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和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点。“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师父”的称呼,在保留了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表现了古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且道士之称受业师,则曰师父;于师前自称,则曰弟子,此理之正也。”(《王端毅奏议》卷十三)无论是僧道还是俗人,称呼自己爱戴的老师为“师父”,于理为然,于情洽切。
“师傅”和“师父”最基本的意义是相通的,这就是指传授知识或技艺的人。相对于“师傅”而言,“师父”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它包含了“师傅”的一切意义。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可以混用。如《榖梁传》中的“师傅”,在《白孔六帖》和《渊鉴类函》中就写作“师父”。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师傅深怀敬意,师傅的年龄和自己的父亲相当,他就完全可以称呼自己的“师傅”为“师父”。
5.下面选项中,文章内容没有涉及的一项是()
A.“师傅”与“师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B.“师傅”和“师父”的历史和意义演变。 C.“师傅”和“师父”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D.“师傅”和“师父”的使用频率和范围。
6.下面说法与文章内容相符的是()
A.“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
B.“师傅”称呼从专指帝王的老师演变成指学习上老师,后来称年长的人为“师傅”,最后平民百姓的教师也称呼为“师傅”了。
C 从唐朝起,“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
D .“师傅”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相对于“师父”而言,“师傅”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
7.下列材料中有关“师傅”与“师父”称呼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行者大笑道:“呆子倒有买卖。师父照顾你牵马哩。”三藏道:“这猴头又胡说了!” B.小侯准备到图书馆去,路上他问一个陌生人:“请问师父,到图书馆往哪个方向走啊?” C .罗希说:“我不小心摔倒在车站站台,幸亏那个师傅把我扶了起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D .小王买了些礼品,对妈妈说:“明天我准备给师傅去拜年。”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每题3分)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家邻镇粤将军署邻:邻居 B、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适:适逢 C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方:在 D:遽诘之曰诘:喝问
9、为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段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B、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C、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D、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有恭小时候聪明,有神童的美誉,将军初见他是认为他是个自大的人。 B、庄有恭之所以能闯进将军府,是因为将军府的衙役忽视了他,没看见他。 C、面对将军的诘难和嘲讽,庄有恭能指物而对,足见他的机智聪明.
D、将军与客人正在下棋,忽然看见庄有恭闯进来,但他并不是因此而喝问庄有恭的。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14分)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
12、填空。(6分,每空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13、课内课文考查。(2分)
《秋天的怀恋》母亲一再让我去北海看花,其用意是什么?
14、名著导读。(2分)
(1)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叙述的“儿时所逢的一件盛事”是什么?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温暖的记忆
(1)雪是从年三十晚上开始下的。我和妻乘坐的大巴车一路慢行,回乡者一个个都在各自的城市站点下车了,等到了我们所在的县城的车站时,车上就剩我们俩了。(2)那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此时早已进入梦乡,偶尔,未眠者燃放的焰火一遍遍腾空而起.灿烂的焰火与漫天的飞雪映照在一起,引发人无限的遐思。
(3)我们下车时,偌大的车站已是空无一人。正想走着回去,只见车站广场的边上,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来。 (4)蹬三轮车的怎么这么晚了还没回家?
(5)诧异间,那人已到眼前,把雨衣的帽子搬了下来。我这才看清楚,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岁月的风霜在她的脸上已刻下明显的痕迹。她对我们憨憨地笑了起来:“走,我送你们回去,刚想回家,你们可是我最后一批客人啦。”
(6)一路上我们攀谈起来。她说她是晚上8点多出来的,已经在风雪中忙活了近5个小时。 (7)“都已经是大年初一了,怎么不在家团圆?家人呢?”
(8)“儿子和他爸在北京打工,他们没买上火车票,说是初二到家,迟就迟两天吧,没事!”那女人还是憨憨地笑着。
(9)“还有一个闺女,在南京上大学,今年大三了,寒假在那儿做家教,人家小孩不让走,硬是把她留下来过年。她打电话说要回来照顾我,我没让,我身体好着呢。我婆婆八十多了,平日里我一边蹬三轮,一边在家服侍她,今天一天我就挣了将近两百块!
(10)“晚上吃完晚饭,本想歇歇,我一看雪下大了,车站连夜回来的人又多,出租车、三轮车都很少,人家肯定急着回家,哪个家里不盼啊。反正他爸他们也没回来,干脆就到车站搭客了,和人说说话,拉拉家常,心里挺敞亮的。”
(11)那女人一口气跟我俩讲了许多,脸上依然..堆着笑,言语间满是开朗豁达。下车的时候,她只收了我们两块钱,我们要多给,她坚决不要,说她好腿好脚,挣钱的机会多着呢,大过年的,不能多收人钱。临走前,还送给我俩一大堆祝福的话。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们夫妻俩从小区门口坐上了一辆三轮车,去参加一个宴会。巧的是,半路上又碰到了年三十夜里拉我们回家的那个女人。她正骑着三轮车拉着客人从旁经过,瞧见我们立即热情地打招呼。
(12)“你们认识啊?”三轮车车主很是好奇。于是,我们就把大年初一凌晨发生的事讲了一遍。 (13)“唉,这个人命苦呢!”
(14)三轮车车主的话令我们大吃一惊,细问之下,我们才知道那个女人的不幸家事。
(15)原来,八年前大年三十晚上,也是一个大雪天,她的丈夫和儿子在北京打工返乡途中遭遇车祸,双双罹难。儿媳后来带着孙子和人跑了,至今下落不明。后来她一个人靠蹬三轮养家,一边侍奉老婆婆,一边还要供女儿上学。为了女儿不受罪,为了婆婆不伤心,她一直未嫁人。女儿很争气,最终考上了大学,还年年获得奖学金,平时还兼做家教贴补家用。
(16)“她人缘好,心地特善良,搭客从不多收,我们这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她不容易,都让着她,尽量让她多挣几个。
(17)“想起来就为她难过,你知道她为什么每年三十都要到车站去搭客,一搭就到深更半夜吗?大伙儿说她每到这个时候就想念那死去的爷儿俩啊……”
(18)在我们周围,每天总有一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发生,这些故事穿过城市喧嚣的天空,穿过功利纷争的灵魂,温暖着我们的记忆。(于兆文/文,选自《散文选刊》2010年4月下,有改动)
15、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叙述的故事。(4分)
16、分析第②段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6分)
17、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来。
18、蹬三轮的妇女每年除夕都要到车站搭客,她跟“我们”说是因为儿子和丈夫没买上火车票,初二才能回,这和文章第⑩段三轮车夫的话不一致。蹬三轮的妇女为什么要说谎?(6分)
六、(4分)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
读书是个奇妙的过程,可以开阔你的视野,让你的思想变得深邃,让你感受到更多的人生精彩。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你班决定开展“与好书同行”的班会。
19、班主任为了烘托气氛,决定在教室空白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请你搜集2条交给班主任。(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50分)
文学作品为我们创造许多的人物形象,如猪八戒他贪吃贪财,好吃懒做,李逵莽撞粗鲁,忠心耿直。林黛玉多愁善感,外柔内刚。我们作文也应如此写出笔下人物的特征。请以你熟悉的人为模特,写一篇以人为主的记叙文作文。
要求:不出现人名、学校名(人名以XXX代替)。字数600—800字
2017年秋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C 3、C 4、B 5、A 6、A 7、B 8、A 9、B 10、B
11、译: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 12、(1)学而不思则罔
(2)风正一帆悬 (3)回乐峰前沙似雪 13、(1)想让儿子放松一下心情。
(2)也许就是想借着秋寒的菊花来引喻人生也可以这样,面对着困难困苦,面对着挫折都可以象秋菊那样傲然挺立,像松柏那样经风霜、耐严寒。 14、五猖会
15、大年初一凌晨,一个蹬三轮的女人送“我们”回家,“我”了解到她感人的故事。
16、这一段是环境描写,用人们大多已进入梦乡和腾空的焰火、飞舞的雪花,表 达出春节吉祥喜庆的气氛,衬托蹬三轮妇女心情的落寞、生活的艰辛。
17、“披着”、“顶着”、“俯着”、“推着”几个动词连用,表现了天气之恶劣,生动地刻 画了蹬三轮妇女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形象,突出了她蹬车挣钱的不易。
18、一方面,她不想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来换取别人的同情、施舍,她很有自尊心;另一方面,她的“谎言”也是自我安慰,表达了她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19、(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0、作文(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