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班别 学号 考试学号 54
对科学发展史的反思与探究
内容摘要:就一般情况而言,也许很多人认为学习科学史没有多少直接
的用处,既无助于学校奖学金,也不能靠它获得一份高薪工作。但是,就我而言,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门现代化,专业化的学科,科学史对于建立起自身的价值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回顾科学史的发展历程,从中,它给予我思想的启迪,让我学会了如何看待及解决问题。以下本文谈论的是本人在学习科学史中的一些心得和反思以及对科学史的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 科学史 反思 探究
科学史,顾名思义,就是一部关于科学的历史。然而,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是一部历
史,也是一本励志故事,一本《心灵鸡汤》,让人感触良多。读科学史,你能够读出科学的理性,读出哲学,也能够读出客观规律„„漫步在科学技术漫长的历史长河上,目睹着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创造出灿烂的文化,科学从被动的积累变成了主动的探求;古中国人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倡导着人与自然和谐;欧洲的文艺复兴,也复兴了科学,科学得以迅速地成熟起来,对于自然的探求已经不再是圣哲的专利,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凭兴趣参与科学这场游戏,赢家的数目没有限制,而获胜的奖励便是一个新自然规律的明了。近代的科学革命,相比于古希腊的纯思考和观察,科学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模型和演绎方法,科技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史,不仅让我对科学本身以及其内外相关因素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且在认识与理解科学中,使我产生了一些关于生活的哲学思考,而思考的成果将会是我待人处事的生活指南。
一、“科学”不等同于“正确”
托勒密的天文学说是不是科学?大多数人也许会认为它不是科学,因为该学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观点明显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我们所给予的理由一旦成立,那么哥白尼,开普勒,牛顿同样可以逐出科学的殿堂,因为太阳同样不是宇宙在中心,行星的轨道不是精确的椭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也是不存在的„„那么,难道“不科学
1
的”结论也是科学。确实是这样,因为科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阶梯,今天“正确”的结论,随时都可能成为“不正确”。 “正确”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科学,不是依据它的结论在今天正确与否,而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所遵循的程序。“正确”对于科学既不充分也非必要。所以,判断一门学说是否具有被当作科学的资格,我们应该从概念的界定着手。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同样不能用正确与否去评价一件事物,不能因为某观点或做法过时了,与权威相悖就去否定它,而是要全面看待问题。例如,我们不能抨击有神论者是落后的,迷信的,不能因为世界上没有上帝,就绝对地排除宗教,那是因为宗教信仰是一些人的精神支柱,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还有,我们也不能绝对肯定或否定所谓的权威,而是要学会自己思考,辩证地看待问题,因为有许多正确的东西,特别是永远正确的东西,却分明不是科学。
二、科学的发展需要理性,实事求是
理性,社会学角度来讲,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或发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科学伟人的坚持不懈的严谨演绎,论证,实践而得来的。科学研究不能过于急躁,冒进,过于功利主义,否则,科学的发展只会停滞不前。虽然能够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寥寥无几,但是他的理论还是为世人所接受,原因就在于它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在实践中能够检验;而牛顿的力学体系,有着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符合逻辑的数学表达式作为支撑,为世人所认同。然而,当今有些学者,过于功利主义,急功近利,不注重研究数据的精确性或者干脆直接省略研究步骤,进行数据作假,在科学上作假,结果往往是真相被人识破,自己为世人所唾弃。如“前”科学家明星舍恩,曾经因为显赫的“成果”被称为“爱因斯坦” 二世,因为伪造数据,用所谓的“分子晶体管”糊弄了包括权威期刊编辑在内的许多人,过于嚣张的他甚至在不同的学术论文中使用一样的数据,最终东窗事发,震撼了整个科学界,也使他臭名远扬,他的名字从此在学术界销声匿迹,除了在提及丑闻之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同样需要科学的理性,不能急功近利,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如对待谣言,真相,权威,我们就很需要理性,理性分析,理性看待,而不是人云亦云;成功的前提,要求我们理性看待“成功”,打好根基,循环渐进,而不是幻想一蹴而就。
三、发展科学要敢于质疑,不是单纯追求“精确”
科学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否定”前者的历史。质疑,让伽利略用两个铁球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质疑,让达尔文忍受着重重压力,提出了物种起源,否定了上帝。质疑,让爱因斯坦敢为人先,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提出
2
了相对论。纵观古今中外在科学上的集大成者,都是敢于说“不”,善于说“不”,具备说“不”的能力。当普朗克的老师声称物理体系根基已经完善,剩下的只不过是修补时,建议他不要把时间花在上面时,普朗克却并没有放弃对物理的继续研究,最终创立了量子理论。普朗克的成功,不正是因为敢于质疑前人的权威理论吗?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没有永远正确的科学,也没有永恒的真理。发展史不断前进上升的,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否定旧事物上的。而平凡普通的我们,要想取得发展,要想脱颖而出,你就需要敢于质疑,敢于跳出常规,大胆创新,不能只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一味的墨守成规,只会让你思想僵化,迂腐,进而停滞不前。近代的中国不正是因墨守成规,思想迂腐而落后的吗?
“科学始于迷茫,终于更高的迷茫”,科学是一条永远也走不完的路,科学史,也
永远不会终止书写。史而无情,不知其可也!歌颂也好,批判也好,不可无理,更不可无情。对待科学史,我们需要这种态度。史中科学伟人的科学精神值得我钦佩;他们追求真理的态度值得我学习。最重要的是,我已经明白,学习科学技术史,不是为了回望科学的过去,而是为了带着对过去的理解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更好的未来。而学习科学史的过程,就是我对哲学思考的过程。我欣赏着科学伟人追求真理时的思想之源碰撞,摩擦,产生绚丽的火花,在他们豁然开朗的瞬间,我也焕然大悟,悟出了生活之道。
参考文献
[1] 史蒂文·夏平 (作者), 徐国强 (译者), 袁江洋 (译者), 孙小淳 (译者), 《科学革命:批判性的综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 ] 王鸿生,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世界科学技术史(第3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A.F.查尔默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 》, 商务印书馆 [4] 李思孟, 《科学技术史》,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5] 江晓泉, 《科学史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