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篇

2022-04-29 来源:华拓网
  【 导语】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下⾯给⼤家介绍下⼤学⽣⼼理健康教育论⽂三篇,希望可以帮到您哦!

  ⼤学⽣⼼理健康论⽂(⼀)

  ⼈类⾃从诞⽣以来,就⾮常注重⾃⼰的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多变⾰、快节奏、⾼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理健康,提⾼全民族的⼼理素质,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类⾃我完善的客观需要。作为新世纪的⼤学⽣,学会更好地认识⾃⼰、了解他⼈,开发⾃⾝的潜能,提⾼⼼理健康⽔平,掌握⼼理调适⽅法,优化⼼理健康途径,预防⼼理疾病,纠正不良⼼理,促进⾝⼼健康与⼈格完善,都是⼤学⽣⾃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学⽣⼈⽣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理失衡,产⽣⼼理困惑。因此,加强⼼理品质锻炼,学会⾃我⼼理调适,不断提⾼⼼理健康⽔平,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理困惑和消除⼼理障碍,⽽且是建⽴和谐的⼈际关系,有效地学习和⼯作,发挥⾃⾝聪明才智的基本条件。

  ⼀、树⽴正确的⼈⽣观

  ⼈⽣观处于⼈的⼼理现象的更⾼层次,是个体主导⼼理活动和⾏为选择的灵魂和准则。⼤学阶段是⼀个⼈的⼈⽣观趋向定型时期,正确的⼈⽣观是⼤学⽣⼼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证,是⼈⽣的精神⽀柱。树⽴正确的⼈⽣观,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信⼼和追求,不会在⾝处逆境、遭遇挫折⽽⼀蹶不振或导致⼼理困惑;树⽴正确的⼈⽣观,才能科学地对待社会、⼈⽣与⽣活中的各种⽭盾,才能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环境有适度的⼼理反应,防⽌⼼理反应失常,促进⼼理健康,使⾃⼰处于⼀种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之中,乐观地⼯作学习和⽣活,这有利于提⾼对⼼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防⽌⼼理障碍的发⽣。总之,树⽴正确的⼈⽣观和世界观,是保持⼼理健康,战胜⼀切⼼理动荡和不安的最基本条件。

  ⼆、增强⼼理品质锻炼

  1.善于认识⾃我

  培养良好的⼈格品质⾸先应该正确认识⾃我,培养悦纳⾃我的态度,确⽴合理的⾃我评价体系,找准⾃我评价的标准,客观地分析⾃⼰的长处和缺陷,不以⾃⼰之长⽽骄傲,也不因⾃⼰之短⽽⾃卑;培养健康的⼈格品质,⾃信⽽不⾃负,谦虚⽽不⾃卑,乐观⽽不盲⽬,克⼰⽽不过分;勇于承认错误,善于⾃我批评;根据⾃⼰的实际情况确⽴抱负⽔准,成为⾃⼰命运的主⼈。

  2.意志品质坚强

  意志是⼀个⼈⽀配⾃⼰⾏为的⼼理过程。意志品质在⼈的⾏为中起着⾮常重要的作⽤。它犹如汽车上的⽅向盘,主导着⼈的⾏为,⼜如制动器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刹车或减速。在⽣活的道路上⼈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种挫折,能否始终不愉地坚持⽬标,战胜困难和挫折,最后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学⽣来说是⼗分重要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构建完美的个性。只有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才能促进⼼理健康和⼈格完美。3.有丰富的⼼理健康知识

  ⼼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对⼤学⽣来说是⾮常必要的,所以⼤学⽣有计划有⽬的的学习⼀些有关⼼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有关⼼理学书籍,从理论上提⾼⾃⼰。并借助⼼理学书籍来认识⾃⼰,包括认识⾃⾝可能存在的⼼理问题、⼼理障碍,⾃觉地有意识地改变⾃⼰那些不健康的观念、想法,⽤正确的⼼理健康知识武装⾃⼰。注意⾃⼰的性情修养和⼼理保健,使⾃⼰的精神始终

处于⼀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响。

  学习是⼀项艰苦的脑⼒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学⽣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观作为⾃⼰⼈格的核⼼,并以此为中⼼把⾃⼰的需要、愿望、⽬标和⾏为统⼀起来,树⽴远⼤理想,“以天下为⼰任”,从⽽产⽣强⼤的学习内驱⼒,推动⼤学⽣努⼒完成学业,⾃觉攀登科学⾼峰。⼼理健康是⼤学⽣掌握⽂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且有益于终⾝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化知识的合格⼤学⽣。综上所述,⼼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学⽣整体素质的要求,⽽且也是⼤学⽣全⾯发展,成为“四有”⼈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学⽣要做到⼼理健康,争取⾝⼼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事。只有健康的⼼理素质和健康的⽣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学⽣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颗颗⼈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学⽣⼼理健康论⽂(⼆)

  1当代⼤学⽣⼼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1⼤学⽣⼼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度重视

  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就以下发⽂件的形式对⼤学⽣⼼理健康教育表现出了重视,并在⽂件中对⼤学⽣⼼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作会议中,⼜明确指出了要加强学⽣的⼼理健康教育。此后,⼤学⽣⼼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作的⼀项重要的内容被延续下来,并不断获得党和政府的⽀持。

  1.2⼤学⽣⼼理健康教育正陆续开展

  ⼼理健康教育从国外传⼊我国之后,逐渐取得了⼀些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所⾯临着的压⼒也越来越⼤、越来越多,由此,⼀些⼼理问题不断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校逐渐对⼤学⽣⼼理健康教育表现出了重视,并通过开展⼀系列的教育专题活动来推动⼼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许多⾼校已经设⽴了⼼理健康咨询中⼼,设⽴了⼼理健康教育专业,这些都表明⼤学⽣⼼理健康教育在⾼校中正陆续开展。

  1.3⼤学⽣⼼理健康教育理论探索正逐渐深化

  很多⾼校在开展⼤学⽣⼼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认为⼼理健康教育需要得到进⼀步的研究。对此,⼀些⾼校在总结⼯作经验的、利⽤当前⼯作⽅法的前提下,做出了探索性的举动,深⼊探讨⼼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法。

  2⼤学⽣⼼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2.1⼤学⽣⼼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的问题⽐较严重

  虽然⼤学⽣⼼理健康教育在经历了⼗⼏年的发展历史之后逐渐被⾼校教师及领导认可,但是⼀些认识上的误区仍然存在。⼀些教师和领导认为⼼理健康教育是学⽣管理⼈员和学⽣⼼理辅导⼈员的责任,与⾃⼰的关系不⼤,⽽另⼀些教师和领导则对学⽣的⾃我调节能⼒估计过⾼。在这些错误的认识的影响下,⼤学⽣⼼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实际⼯作没有得到落实。

  2.2⼤学⽣⼼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队伍⼒量不⾜

  ⼼理健康教育是⼀门对⼼理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较⾼的学科,然⽽,⽬前的情况是许多⾼校虽然开设了⼼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担任教师的⼈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教职往往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这种师资⼒量上的不⾜则导致⼼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没有保障。

  2.3⼤学⽣⼼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忽视了家庭与社会的配合

  家庭成员对⼼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将直接对⼤学⽣⼼理健康教育产⽣影响,⽽社会的动态变化则间接影响到⼤学⽣⼼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由此可见家庭和社会在⼼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然⽽,当前的情况是,在⼼理健康教育⼯作中,⾼校对家庭及社会的关注⽐较少,并且也不注意将⼆者联系起来利⽤⼆者的影响⼒,导致家庭与社会⼒量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

  3⼤学⽣⼼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3.1转变观念

  针对⼤学⽣⼼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的问题,⾼校应当转变观念,破除思想误区。⼀⽅⾯,有必要对⼼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强调,让师⽣都认识到⼼理健康教育在提⾼学⽣⼼理素质、增强学⽣的抗压能⼒⽅⾯的作⽤,并纠正只有精神出现异常的⼈才需要进⾏⼼理辅导的观念。另⼀⽅⾯,在⼼理教育⼯作中,要树⽴教育为主、⼼理治疗为辅的教育理念,重视绝⼤多数学⽣的⽽⾮个别有⼼理问题的学⽣的⼼理健康情况。

  3.2加强⼤学⽣⼼理健康教育师资⼒量的建设

  针对⼤学⽣⼼理健康教育中师资⼒量⽐较薄弱的问题,⾼校应当做出以下⼏点改进:其⼀,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选聘和培养专兼职⼼理辅导⼈员,从⽽使⼼理辅导专兼职教师能够获得资格证书,并拥有扎实的⼼理辅导技能;其⼆,选拔并培养与⼤学⽣辈分相同的⼼理辅导员,使学⽣能够更容易接受⼼理辅导员的安慰、⿎励、劝导与⽀持。

  3.3优化⼤学⽣⼼理健康教育的外部环境

  针对⼤学⽣⼼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家庭与社会的配合的问题,⾼校应当从以下两个⽅⾯着⼿解决。⼀⽅⾯,在⼼理健康教育⼯作中,要重视学⽣家庭环境的影响⼒。如果家庭环境⽐较压抑或者过于轻松,⼼理辅导员要及时与家长进⾏沟通,并做⼼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作,从⽽帮助家长改变⼀些不合适的教育⽅式,促进学⽣的⼼理健康。另⼀⽅⾯,在⼼理教育⼯作中,要营造⼤学⽣⼼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论是教育部门、⽂化部门还是新闻媒体部门、⼴播影视部门,都要关注与⽀持⼤学⽣的⼼理健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以及丰富的精神⾷粮。

  4结语

  ⼤学⽣⼼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校教育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要对此加以重视,并做出实质性的努⼒,从⽽使⼤学⽣⼼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

  ⼤学⽣⼼理健康论⽂(三)

  ⼀、⾼校⼤学⽣⼼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重要性

  (⼀)⾼校⼤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下,社会各界对⾼校⼈才培养的需求逐年提⾼,这⽆形中给⾼校⼤学⽣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教育带来很⼤的压⼒,但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在各⼤⾼校多采⽤《形势与政策课》的形式,向⾼校⼤学⽣讲授我国现阶段的所处的经济⽔平以及国家近期所实⾏的⽅针、政策,只在乎于“教师讲授、学⽣听课”的形式,从⽽导致⾼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脱离实践,脱离⽣活,脱离学⽣,更脱离了⼤学⽣⼼境的培养,阻碍了⾼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提⾼。

  (⼆)⾼校⼤学⽣⼼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现代⾼校⼤学⽣⼤多都是家⾥的独⽣⼦⼥,处于家庭的核⼼位置,备受家庭长辈与⽗母的疼爱,这也衍⽣了许多专属于他们90后⼤学⽣的性格特点,如任性、敏感、⾃我为中⼼、情绪化等,抗挫折能⼒较弱,⼼理素质较差,且现代⾼校⼤学⽣⾝⼼尚未全⾯发展,分辨能⼒较弱,当⾯对外界⽆益诱惑时,多数⼤学⽣往往会选择错误或者极端的⽅式解决问题,此时,就凸显了⼤学⽣⼼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少部分⾼校将⼤学⽣⼼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在⼤学⽣⽇常教育中展开,其余多数⾼校仅将⼤学⽣⼼理健康教育作为辅助教育,以社团以及⼤学⽣主动参与的形式展开,且专职教师较少。由此可见,现代⾼校⼤学⽣⼼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有待提⾼,两者必须有机契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现代⼤学⽣。

  ⼆、⾼校⼤学⽣⼼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必要性

  ⾸先,⾼校⼤学⽣⼼理健康教育可以补充思想政治教育之不⾜。众所周知,现在各⼤⾼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流于形式化,教育形式较为枯燥,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学⽣越发的⾛向书呆⼦的道路,政治⽴场坚定,道德也很良好,但是在⼈与⼈之间的相处与交流上却存在许多问题,⾯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或者变故,抗打击能⼒较低,情绪失控等,诸如此类的⼼理的“疾病”就会缠绕过来且短时间内不能⾃⾏消失。因此,为了扭转如今⾼校⼤学⽣的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明⽩,在对⼤学⽣进⾏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和⼼理健康教育有机契合,使他们能够在健康的⼼理状态下学习思想政治,更好的融⼊⼤学⽣活。其次,⾼校⼤学⽣⼼理健康教育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实效性。现代社会中各⼤⾼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采⽤《形势与政策》的授课形式展开,多为教师利⽤多媒体课件讲解,较为呆板,⽽随着社会潮流的不断变迁,如此教育模式已⽆法适应眼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了,所以,现在开始有必要改变这种教育模式,充分了解现代⼤学⽣们的思想动态、⼼理状况,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摆脱“教师在上,学⽣在下”的⼼态,以平常⼼与⼤学⽣进⾏沟通交流,解放思想包袱,敞开⼼扉,从⽽提升⼤学⽣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路径

  (⼀)改变单⼀的教育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校⼤学⽣的培养必须重视全⾯发展教育,以提升⼤学⽣的整体素质⽔平。对于⾼校教师⽽⾔,必须完全了解与认同⾼校⼼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良好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是⼤学⽣⼼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同时,良好的⼼理状态,也是政治⽴场坚定、道德品质极为重要的⼼理前提。将两者有机契合,在⾼校⼤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注⼊⼼理健康教育,改变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丰富⼼理健康教育形式,更好的为⼤学⽣服务。

  (⼆)建⽴双重⾓⾊教师队伍。

  在现代⾼校教育的基础上,将两者的有机契合,⾸先必须加强⾼校教师队伍建设,逐渐提⾼⼤学⽣思想政治觉悟,引导⼤学⽣树⽴正确的⼈⽣观、价值观,指引⼤学⽣如何解决其所⾯对的思想问题,提⾼⼼理承受能⼒,改善⼼理状态。⽽如今⾼校教育中,⼼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校教育中,双重⾓⾊教师队伍缺乏,因此,建议在⾼等院校的教师培训过程中,有必要开设⼀门集⼼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为⼀体的课程,将两者有机契合,培养⼀⽀具有⾼素质、⾼⽔平的双重⾓⾊的⾼校教师队伍,进⽽培养出⾝⼼和谐、健康向上、具有优良思想道德品质与政治素养的当代⼤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