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之所以难,是由于人们没有把握住作文的关键,或者知道作文的关键却没有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案。本文通过难关再现的描述、突破难关解说以及成功案例的列举,生动形象地对如何突破小学作文难关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作文难关关键动机成功案例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参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与主导(即学生与教师)异口同声发出的感叹。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之所以难,是由于人们没有把握住作文的关键,或者知道作文的关键却没有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案。
难关再现:
众所周知,当一个人没有需要(或者是需要和要求并不那么强烈)时,却硬叫他去做,那么,原本有益、有趣的事也会变成一种惩罚或灾难。这就如同吃饭,当你并不想吃的时候,却硬要你吃,那么,再自然不过的吃饭也会变成名副其实的无奈与负担。与此同理,当一个人不想说、不想写的时候,你却偏偏逼着他说、逼着他写,那么,除了无可奈何应付与敷衍塞责之外,他还能有什么良策呢?
虽然这些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但又有多少人在进行作文教学时真正用上的呢?实际上,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往往是首先由老师出示命题,然后学生根据命题的各项规定完成写作。面对老师出示的命题,不管愿不愿意写,有没有东西可写,孩子们都必须写,并且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写。在命题限定的范围、字数、重点以内,孩子们苦苦思索,尽力在自己头脑中搜索符合命题要求的写作素材,并最终在规定的时间之内,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按照规范的文章样式,写出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段落分明、语言得体的高水平文章来。对一位年纪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写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在繁复的“规范”下,不感叹“作文难”才怪。
突破难关一:把握作文的关键
何为关键?关键就是作文的出发点,这是教师要突破的第一道难关。
正所谓“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人们总是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讲话。《神经语言学》就把人们讲话的原因归纳为陈述思想、表示愿望、加强接触、表达感情、承诺义务和宣布结论等六种。可见,人们讲话是因为心有所牵、情有所挂;作文亦是如此,心动情牵,方能妙笔生花。
《神经语言学》指出:“言语表述动机就是在语言中表达特定内容的需要,它是言语表述的出发点,是言语表述的必要动力,思想本身也由特定的动机所驱使。它既是言语交际的心理条件,又是言语表述的起点。”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体在生理学方面有许多地方与其他动物、甚至与“植物”系统的活动是相同的,只不过,人是居于其他一切动物之上的“能言动物”。所以说,人类生活在天地之间、社会之中,他的一切行为,包括言语,都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就个别人而言,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因此,一个人说话或写作,必然要有一定言语表述动机的支持。
由此,我们知道,作文的关键就是作文的动机和需要。只要教师能够把握住作文的关键,激活学生作文的动机和需要,那么,“作文难”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突破难关二:激活作文的动机
在突破难关一之后,我们仅仅知道了作文的关键,对于如何激活学生作文的动机,是教师要突破的第二道难关。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不同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舞台,向交际对象陈述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希望和要求,表示建立关系、保持联系和联络感情的愿望,发表自己的感受、心情、评价,承诺义务,答应对方的请求,提供帮助和方便,向交际对象宣告有关结论,传达通知、指令等等。总之,我们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千方百计激活并强化学生的表述动机,使他在下笔之前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具体的做法以及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创设的交际情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置身其间的学生们能够十分便捷地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课堂上虚拟的生活场景变成心目中的真实,让他们觉得:作文已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提笔写话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写不可。还有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聚焦,明确交际的对象与所要收到的交际效果,从而加大目标的吸引力。实践证明:交际的对象越是明晰,交际的目的性越强,个体所能认识到的交
际价值就越大,由此而诱发出来的动机就越强烈,下笔作文的时候就越有激情和信心。
成功案例:
为了方便大家的交流和借鉴,特举一位青年教师上《学写解说词》作文课的成功例子。
该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了其所在学校新建的图书馆,两天之后,其教学进度到了《学写解说词》的作文课,青年教师便恰到好处地运用上学生参观图书馆的亲身经历。他告诉学生,为了让慕名来校参观的客人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学校于上个星期专门给图书馆拍摄了一段电视录像,但录像片还缺一段合适的解说词,学校想在该班所在年级征集解说词。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把录像片放给了学生看,同时一边领着学生回忆当日参观的过程,一边做适当的提示,在学生看明白之后,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动笔写解说词草稿。仅仅用了15分钟左右的时间,每个学生都写了平均370字的草稿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用现代教学手段再段再现了学生曾经亲身体验过的真实情境,激活了储存在学生脑海中相关事件、情景的记忆,他还创设了一个“让慕名来校参观的客人更好地了解图书馆”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明确了交际的对象和交际活动的潜在价值。通过了情景的创设,青年教师把“学写解说词”变成了学生的动机和需要。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作文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只要学生拥有了相似的交际情境,明确了交际的对象,并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将需要转换成表述动机,他们就会自动进入不吐不快、欲罢不能的境界。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注意难点之所在,抓住作文教学的关键,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相信廣大师生不再有“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而是“作文易,易于下青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