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视频”使小学语文教学更高效
作者:孙宗秀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年第09期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微视频为教师所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微视频”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5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片、DV短片、视频剪辑等,具有“短、快、精”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将大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语文的高效。 一、“微视频”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科学合理利用“微视频”可以为学生营造赏心悦目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例如,我们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就是利用汶川大地震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地面震动的骇人录像,一下子就扣住了学生那颗惊骇的心弦,把他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所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了,获得很好的效果。
利用“微视频”开启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新的内涵,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感受语言美,享受语文美。让课堂变得高效。
二、“微视频”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对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了解学情,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适时的指导引领学生回归“大道”,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时,教师必须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调控教学策略给予援助、化解疑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三自然段,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品读文本,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然而,居里夫人的事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并没有真正震撼到学生。于是,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我将影片《居里夫人》中提炼镭的片断剪辑成微视频。微视频中呈现出的雪花纷飞,或是炎炎夏日的环境,居里夫人累倒的场景,医生警告居里夫人的烧伤可能引起癌症,但她想到的却是新物质也许能治疗绝症。当学生从微视频中回过神,再去读文本时,他们就更深刻地感悟到居里夫人的精神和美丽无与伦比。
三、“微视频”能有效增加课堂容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微视频为语文课堂教学拓展了无限空间,突破时空限制,简便快捷地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比如教学《诗经·采薇》时,为引领学生感悟诗中的“柳”的形象,我就制作一组视频,向学生展示了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韩琮的“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让学生对这些诗句进行比较,較易把握这一形象在古诗不同意境中或表恋恋不舍,或表思乡、思亲、思友之情。
四、“微视频”能开阔学生视野
30多年前吕叔湘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当前这种状况仍然存在,什么原因?阅读兴趣,阅读量的缺失。《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扩展阅读面。借助微视频,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读一整本书,读一系列书。如学完林海音的《窃读记》后,将林海音的生平故事,代表作品的赏析等做成微视频,向学生推荐读林海音的散文;学完《将相和》这篇课文,将《史记》这本书的作者司马迁,时代背景,意义等做成微视频,让学生去读这本书等。同时可以发动学生把亲子阅读,好友共读,好书推荐等有关微视频发在班级微信群,以此来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激励养成良好习惯。为课外阅读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把视频引进语文课堂,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得以以声感、色感、形感、动感把人或事物综合作用于学生体验,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孙宗秀,山东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