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今年,新接手的一年级有一个女生,叫小静,在家里是独生女,父母对她过分溺爱,饭 来张口,衣来伸手,要什么给什么,娇生惯养。学习没耐心,自尊脆弱,不愿与同学交流,爱使性子,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个人卫生差,行为习惯极坏,集体荣誉感不强,与班集体距离较远,对待师生的关怀有拒绝和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同学们对她也极为不满,甚至没人愿意与她同桌同组。上学经常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想来就来,不想来就让父母帮她请假,带她去玩。作业情况非常糟糕,成绩徘徊在50—60之间老上不来,她还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没所谓的样子。 描述故事过程: 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进行家访,以便更了解她的情况,找对转化教育的切入口。做好她父母的工作,加强了相互督促、管教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取得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在班上每天督促她完成作业;洗手、洗脸;教她整理书包,爱护书本;告诉她不讲究卫生的危害,让她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同时有意无意表扬一些个人卫生做得好、又爱劳动的同学;认真听课努力学习的同学不时给受表扬的同学发小奖品,以侧面影响她。私下教育学生不允许以任何形式讽刺挖苦或冷落她,拉她一把,帮她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一起营造的氛围中小静从中受到了启发、感染和鼓舞。一天中午,突然发现她拧开水龙头弄湿一块抹布,然后主动抹起桌子来,我立即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当着许多同学的面,竖起大拇指:“小静,你今天表现得非常好,看桌子被你抹得多干净呀,大家鼓掌表扬。”掌声唏哩哗啦地响起来,她内心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不再是一个班中的局外人。从此鼓起勇气,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与老师和同学的距离也在慢慢缩小,她经常冲着老师和同学的面主动争取扫地、拖地、抹桌子、捡垃圾等,被老师表扬的机会多起来。个人卫生好起来,渐渐地,不再有事没事就请假,学习也跟上来了,同学们也不再嫌她脏和懒,都爱跟她玩了,小静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反思: 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行为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其实表现不好的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她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地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校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班主任只有尊重和爱护,才能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要了解生理原因,又要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在学习上。我们班主任去发现、去捕捉“闪光点”,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适时地给他们制定出高而可攀的目标,使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才有更好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