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生:赵斌 经济学院
指导教师:韦鸿 经济学院
【摘要】经济全球化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每一个国家都被卷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经济的全球化进一步打开了世界各国的大门,促使各国的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发展。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也向自由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与服务贸易自由化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而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领域中引起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就是要使各国取消服务贸易的壁垒,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的国际间自由交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会为发展中国家一些具有优势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但是,在服务业越来越依靠技术知识进行国际竞争的今天,发展中国家仅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国际服务市场上已难以进一步实现服务贸易量的扩大和结构的改善。面对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发展中国家遇到的更是严峻的挑战。发达国家贸易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今天让本国的服务贸易更加顺利的走向世界,就要改变传统的贸易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研究服务贸易,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但紧迫,而且意义深远。中国最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发展中国家,自入世以来,服务贸易问题是我国与相关国家争执最大,最难突破的问题。从长远来说,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各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已历经之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加速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对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机遇面前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就从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角度去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服务业 服务贸易自由化 服务贸易壁
一 引言
八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进入市场机制建设的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竞争制度的建设,必然受到不断推进的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多边、区域和单边等多层次上都得到推动和发展。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意义已经得到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广泛认同,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潮流。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形式多样,利益来源远比货物贸易自由化更为丰富,对整体经济发展会产生更加多样化的影响。但贸易自由化不是单纯的过程,它本身就构成竞争政策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服务贸易自由化更多地是要在复杂的市场结构中引入外部竞争者,因而竞争政策建设的重要意义更为突出。本文将在探寻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下着力揭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政策的建设之间互补又冲突的矛盾与竞争政策的完善和国际协调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以及自由竞争的环境对发展中国家国内服务业成长的作用。由于服务贸易自由化面临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总体上比制造业更突出,自由化的利益更为不确定,文章从促进竞争、保护服务贸易自由化利益的基本点出发,探讨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所需要
的各项改进措施。本文是针对服务业的市场结构,从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角度,将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政策的建设,乃至竞争环境的创造等相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分析的初步尝试。分析的内容将围绕着政策措施的建设以维护服务贸易自由化利益这一主线展开,试图通过服务贸易学、产业组织理论和法学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理清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面临的政策困惑和竞争政策的建设路径,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竞争政策选择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稳步增长,国际服务贸易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在全球经贸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进入就是年代,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后续谈判给新世纪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出口迅速攀升。服务业对我国国内服务业及其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内的研究上,部分学者通过计算机显性的计较优势指数变化认为:九十年代以后,我国服务贸易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并且持续恶化,但是这与我国服务贸易逐步发展,在世界排名逐步上升的事实相矛盾的。本文将会从服务贸易自由化角度去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在自由化的影响下其自身潜在的竞争力及发展态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尚属于不发达的产业。与我国货物贸易相比,服务业也相对滞后。经济全球化、货物贸易自由化、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服务贸易回归自由化的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于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提高外贸档次和水平,进而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既要求突破国外的服务贸易的壁垒,积极参与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也要求我们有计划的构建开放基础上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体系。
基于我国的现状,我国在进一步推进我国服务贸易能够更好的走向世界,为世界其它发展中国家做好榜样,国内诸多学者在这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研究。张南(1996)、戴超平(1997)、张汉林(1997)、邓杰(1997)、陈宪(2000)、李夏玲及洪毅颖(2004)、刘庆林(2004)、俞灵燕、计东亚(2005)、王小梅(2005)、张同功(2006)、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等学者与机构也分别针对服务贸易壁垒的含义、形式、特点、分类、量度、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开放与保护、紧急保障措施、主要国家服务贸易壁垒设置情况等问题开展了研究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也将从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对策方面对我国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市场上面临的问题及潜在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服务业在就业和GDP的增长中所占的并比重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加大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在本国以及世界各国的发展制度。力图最大限度的打开世界市场,让本国的
服务贸易走向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更赋予了服务贸易国际化和自由化的必然性。
当代服务业的研究始于英国的经济学家费希尔,为探寻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从服务角度分析了需求结构的萎缩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之所在。
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贸易自由化在服务领域的具体表现。21世纪下半叶,伴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各国雪珍在分析服务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应性问题中,涉及到大量的服务贸易开发和自由化讨论。GATS签订以后,国际学者研究的重点从服务贸易的定义和理论模型研究转向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服务贸易的福利影响及服务贸易壁垒问题。
萨皮尔(1985)阐述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了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这类服务却是发展中国家所缺少的。他还对发展中国家设置贸易比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巴格瓦蒂(1985)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态度,并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对此持消极态度的原因。豪克曼(1995)把GATS对服务贸易壁垒定义为一成员措施的影响来源于其它成员服务消费的措施,并用GATS成员国成年时间表构造了服务贸易壁垒的频度指标,对GATS所分一百五十五个部门、分部门分别进行计分,计算国家或者部门覆盖率指标,从而计算服务贸易开放或者服务贸易壁垒水平。豪克曼和布兰格(1997)对世界银行一分研究文件中指出技术进步会增加服务的可贸易性,从而对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关注会使服务贸易自由化成为一项高度关注的政策问题。
国外在服务贸易和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方面侧重于特定服务行业如金融和基础建设而不是这些服务的国外投入。Mattoo、Rathindram和Subramanian(2006)所做的各国跨行业的回归分析发现,在其它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开放通讯和进入行业所带来的平均收益比不开放这些行业的国家高出1.5个百分点。Eschenbach和Hoekman(2006)探讨了服务政策的改变对于服务贸易自由化和经济运行的影响。Dollar and Kraay(2002)研究发现政策效果和贸易高度相关,政策和贸易在长期的发展上相互作用。Arnold,Javorcik和Mattoo(2006)探讨给予国外供应商市场准入对于那些需要服务投入的制造业生产率的联系。这些关于服务部门的研究得出的增加竞争力和改善监管漏洞的政策提出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方面,许多学者都用了量化的方法衡量贸易壁垒去除后所带来的收益。Jahnson等人在2000年提出了现今唯一的服务贸易部分均衡分析。衡量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益,我们需要一个全球适用的,即可以分析每个经济体的不同服务行业的收益又可以讨论不同国家联系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Brown等人(1996)在不同的规模和竞争等假设条件下探讨了减少百分之二十五的服务贸易壁垒后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贸易自由化给各国带来了不同程的福利提高。
在国际服务贸易协议方面,国外诸多学者也进行了很大程度的研究,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俯卧贸易自由化发展。Hoekman和Messerlin(2002)探讨了在传统的基于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关于市场准入谈判中,参与国在多大程度上考虑到了政策管制的重要性和低效的服务产业会给其它下游产业的消费者带来附加成本的事实。研究表明各国政府如
何致力于政策的改革而促进本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多边协商和协定即使不能成为改革的直接动力,也能够成为改革提供借鉴和帮助。Dee(2005)指出实证研究表明如果首先关注国民待遇一项,毒枭那些歧视性的政策措施可能会使原有的收益减少,如果政策不当的话可能会使一国的福利受到损失。Cho,Francois和Wooton(1988/2001)研究表明政策改革的推行可能使得贸易伙伴产生寻租行为而不能实现有效的管制和开放公平的市场。Mattoo研究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展示了一个理性的改革方案,表明了中国意识到要从贸易自由化中获得福利收益,就需要实行相应的政策体制改革。
在区域贸易协定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Panagariya(2000)发现之前的许多文献忽视了服务贸易而仅仅关注货物贸易的边境壁垒,而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理论研究又没有区分服务和其它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Fink和Mattoo(2004)探讨了在某一个特定服务市场中实施单边政策以及任何情形下一个能从区域合作中获得比多边协定更多的收益。Hoekman和Sauve(1994)研究了2004年之前相似的协定并且比较了协定之间的条款和覆盖范围,Stemhenson(2002)、Roy、Marchetti和Lim(2006)研究了2004年之后力求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区域协定。
总的来说,从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利用标准的国际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具体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促进了当代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和自由化,但是,与迅猛发展的世界服务贸易的现实相比,理论研究显得非常落后,还存在着一些亟待克服的缺陷,所以关于怎样做好服务贸易,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并且能够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挺立,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理论研究依旧是一个严峻而又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会从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角度去研究区别于强国之列的发展中国家怎样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本国的服务贸易,进而与时代接轨。
第一章经济全球化概述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内涵以及呈现的新特点
一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概念的提出源于经合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特雷,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而随着对全球化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也产生了差异,至今仍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德国学者卡尔・海因茨・巴奎认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紧密相关。他指出,经济全球化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国际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根据这种见解,世界出口率越高,跨国界的贸易额在世界生产中所占比例越高,世界经济就越强烈地全球化。。我国学者也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作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对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含义作过界定,发表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
例如,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地流动,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更加融合这样一个进程,各国经济的发外部世界经济的变动更加相互影响和制约。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经济国际化达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表现。。另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跨国投资的增加、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信息交流日趋快捷和方便、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观点。这一方面说明了人们济全球化的认识正在逐步的加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经济全球化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很难通过一个简单的定义来全面反映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具有多维特征,它是人类经济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以及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的相互融合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
纵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表现出许多新的具体特征,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主要表现在:
1、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如1948—1998年,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而同期世界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8%。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经过国际组织和各国几十年的努力,世界贸易障碍逐步消除,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约为9%,而同期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仅为3%,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世界商品和服务出口额占世界总产出的比重即贸易依存度己达至25%以上。
2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国际贸易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商品贸易比重下降,服务贸易比重不断提高。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战后,由于各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移,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重要性都日盏突出。目前,服务业的国际交换成为主要的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中占明显的优势,今后发达国家将把贸易保护的重点转向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服务贸易领域,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3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贸易自由化改革,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在经济全球化中,贸易自由化己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卷入其中,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更无法阻挡。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推动,各国政府的自由化改革,对经济贸易
自由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区域一体化组织内推动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趋势。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步骤,只有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才能最终实现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实现形式。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事实,而经济全球一体化是一个潮流,或一种趋势。迄今为止,尽管仍有不少观点置疑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负面效应,尤其是担忧它对多边贸易谈判的干扰,但它的兴起之势仍然有增无减。大国与小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将其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或是迸一步扩大互惠贸易的范围,确立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或是出于防御动机,维护已有的贸易利益。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正面效应分析
1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给发展中国家繁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世界贸易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制成品贸易所占份额有了很大的增长。1970年至1994年,世界制成品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60.9%上升到74.7%。其中发达国家制成品贸易占其出口总额比重由72%上升升到79.2%,而发展中国家制成品的出口所占比重却由18.5%猛增到66.1%。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以及现代经济结构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发展中国家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首先要缩小技术差距和知识差距,而缩小这些差距的主要途径不外是通过加入经济全球化,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扩大国际贸易和技术转让,进而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和方法,即使是其自身的技术创新也必须建立在充分利用先进国家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推进现代化进程。 3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提供了机会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发展中国家曾出现过两次利用外资的高峰。1975—1981年,发展中国家利用了以石油美元为主的私人银行信贷。199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是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家可以改善原有的资金存量,弥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促进经济增长。 4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建设
发达国家的制度和规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这些制度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被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发展中国家所欠缺
的恰恰是这些制度。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自然演进的历史很短,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度的欠缺往往表现在制度安排规则缺乏国家的有效保障,市场经济的基本立法、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各种制度都不健全,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进程的客观现实,经济全球化必将推动世界经济的融合,推动市场规则、制度的全球扩展。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效应分析
1国际经济规则的不平等。国际经济规则是国际社会为稳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而建立起来的。现行的规则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它把发达国家的优势转化为实际利益,把发展中国家放在一个依附的地位,造成不平衡、不平等的相互依赖关系。
2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要求资本、资金技术劳动力的不受约束,自由流动。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其市场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经济安全受到威胁。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例子。金融危机的结果,是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倒退几年,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3自主发展受阻。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是以自身的全球化战略为基础的,它与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是有矛盾和冲突的。比如一些污染环境的工业迁移到发展中国家,负面作用大,然而它们并不能左右跨国公司的决策,相反有时还要听命于跨国公司。其自主发展战略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更谈不上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时还要做出让步。
总之,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理智的态度.任何夸大或否认经济全球化作用的态度都是不客观的,不是实事求是的。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难以回避的挑战。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下贸易自由化的现状与新特点
世界贸易环境的深刻变化决定了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贸易自由化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积极参与的自由化,而不再是发达国家和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方能入局的自由化。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倔起,经济总体增势强劲。
2、贸易自由化在全球化和区域化两个层面上同时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已经形成全球化、多极化的格局。与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并行不悖的是贸易自由的区域化、集团化。
3、贸易自由化的范围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
且多边贸易体系和区域性贸易集团还相应建立了确保贸易自由、公平的管理与监督机制。贸易自由化的范围从广度上看,已经把工业制成品、农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工等商品与生产要素的跨国界自由流动纳入许可范围,并且从政策上给予便利。从深度上看,各国在贸易自由化的安排上不仪仅局限于关税税率的降低、取消,非关税壁垒的减少或拆除,而且还表现在各国愿意遵守的共同经济运行规则的确立,和各国服从安排、调解和超国家经济组织的建立,像《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协定》等分别对全球性和区域性贸易自由化作出了具体安排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一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贸易自由化不仅影响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配置,而且影响到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会促进国际分工与交换的深化与拓展,要求要素能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以求得更有效、更合理的配置。在这种动态的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各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会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和政视性待遇,建立更广阔、更自由的国际贸易环境;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地区自由贸易也会迅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宽松的市场环境,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可以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环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进入世界市场的机会有利于增加商品和劳务出口,推动了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2、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可以优化技术贸易环境,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发展,这将增加科学技术的国际流动,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较为宽松的技术转让环境里。
3、经济全球化下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随着WTO的成立,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和机制得到强化,它为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成员提供了多边的合作和参与机会,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与贸易体制的深刻变革与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不利因素
贸易的自由化与经济的全球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济的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平等程度的扩大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宏观经贸政策领域的挑战贸易
自由化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依据市场规律调整经济政策,保证资源自由有效流动。而发展中国家经贸政策
管理中尚存留许多难以适应贸易自由化的要求。这就要求发展中国家按照国际通用的规则办事,建立健全自己的经济法规、贸易法规以及与国际经济有关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使自己的经济活动规范化、法律化。
2、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 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其贸易模式是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产品,研究证明进入9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
3、贸易自由化规则的不平衡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由于发达国家率先发起并积极倡导贸易自由化,其动机是要巩固和扩大他们在经济领域的优势,因此导致贸易自由化的规则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首先,关税峰值依然存在。发达国家工业品关税的降低曾被认为能为具有制成品出口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好处。但是,在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许多工业品的“关税峰值”依然存在,使发展中国家的潜在出口能力未能实现。其次,非关税壁垒的增加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盟不断利用非关税壁垒手段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其中尤以配额和反倾销惩罚特别突。
4、发展中国家面临乌拉圭协议的执行问题
乌拉圭回合的结束与WTO的建立,曾令发展中国家期望从其占比较优势的产品(尤其是纺织品和农产品)更多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而获取巨大收益。然而,从多边贸易体制规则看,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对发展中国家不够有利。由于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由几十个协议一揽子组成,谈判方对它们的选择只能是全面接受,或者是全面拒绝。由于发达国家的整体优势,发展中国家被迫接受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有利于发达国家的高标准的协议。
5、来自新议题的挑战
自1996年来,WTO成员围绕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出现的新
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讨论主要集中在贸易与环境、竞争政策、投资、贸易便利化、电子商务和监督工作等方面,其中有些议题是在发达国家的极力要求下列入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面临这些新议题的挑战。
综上所述,世界上每个国家不论其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都
被卷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每个国家都可以从这一浪潮中受益。但是,在看到这些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经济全球化具有的两面性:~方面会给参加进来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带来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会给这些国家贸易自由化进程带来强劲的挑战。如果应对好这些不利方面,发展中国家就可以不断获益。相反,如果应付不力,那么就
会在经济全球化中遭到损失。
第三章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对策
第一节对服务贸易自由利益的分析
一 服务贸易自由化收益特殊性的分析
二战后,随着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的地位的普遍上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会起到怎样作用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争论。对于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研究,人们一般先从与货物贸易自由化的不同入手,着重探讨服务贸易自由化具有的特殊意义。首先,服务贸易自由化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资本流动效应。服务贸易自由化不同,肯定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资本流入效应也是不同的。
首先货物贸易通过引入更多进口,可能使国内进口竞争部门的生产因此而缩小。但在很多服务业领域,需要要素的流动才能完成服务产品的提供和消费,服务
贸易的自由化引入更多服务供应者,使国内进口竞争部门的生产规模可以因此扩大。尤其当服务业的进入管制不只针对国外供应者时,自由化的过程将会使服务要素的外部供给和内部供给都扩大。
其次要素流入可以带来知识和技术外溢,这在服务业是特别明显的,因此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GDP增长速度。单纯的货物贸易自由化没有类似的效果,显著的中间产品性质使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服务作为投入品,其价格降低能给福利带来的影响,类似于原料和资本价格降低带来的效应 。第二,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货物贸易发展。Deoor(2011)说明了对运输、通信、银行、会计、信息处理等服务行业贸易限制的解除,是如何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并增加整体经济收益的。他举了一个墨西哥和美国的跨国卡车经营的例子,说明NAFTA建立后,服务业的管制被解除,单位运输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来源包括:①各国比较优势得以发挥;②运输总里程的减少。服务贸易限制存在时,运输所经过的线路不能完全自由选择,而必须在规定的边境地区实现货物的交接,管制解除后可以选择最短的线路进行运输;③减少重复的固定成本投入;④规模经济;⑤降低交接货物成本;⑥节约时间;⑦节省了规则制定及执行成本等。
此外,还有很多针对特定的服务部门如金融、电信、海运、分销、健康保健等,来探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意义。尤其是金融和基础设施(如电信、能源和运输)类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引起人们最为浓厚的研究兴趣,理论和经验研究的结果多支持这样的基础行业实行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Hoel(2006)对研究服务贸易自由化收益的文献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他的主要结论是:服务贸易自由化是能够给世界带来巨大潜在收益的最主要来源。对服务部门开放的态度和表现,是决定贸易量、贸易利益分配和经济表现的重要因素。
二、规模经济与服务贸易自由化
Mlsen(1989)认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有两个特征最为显著,其一是中间产品性质,其二就是规模经济性。针对中间产品,以及所具有的规模经济性尤其是外部规模经济,自由化后所实现的收益是服务贸易自由化利益的又一重大来源。
实际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当不完全竞争正式进入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后,考察规模经济、差异化产品与贸易的关系开始成为贸易领域理论研究的热点。规模经济又可以分为内部规模和外部规模经济。Kmgme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著名的单要素垄断竞争模型,用内部规模经济和差异化产品来解释产业内贸易发生的机理每一个产品的部门(货物)和一个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服务中间品部门,当服务产品作为中间产品时,在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比货物贸易的自由化更有意义。因为在不完全的市场结构中,参加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利的条件,只有在服务贸易自由化时才能够同时被满足。如果仅对最终货物产品实行自由贸易,由于价格以及边际成本扭曲的存在,却未必能保证贸易总是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服务业不仅是一国国内经济运行的“黏和剂",其外部经济性还表现在将分散的世界生产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Jones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著名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认为服务在分工中作为纽带,将独立的生产环节连接起来,促进现代经济整体上实现更高层次的专业化。服务业的这种功能强化了全球范围内贸易一体化和生产分散化的格局。服务业的发展对世界和地区经济增长都具重要意义。服务贸易自由化也有难以测量的风险和成本问题。服务业开放涉及的风险有些是难以衡量的,同时对经济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如金融危机,不仅会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更易对正常的经济生活形成冲击造成紊乱。范爱军(2002)概括了经济全球化的成本:①对本国民族业和就业的冲击;②对本国金融市场稳定和安全的潜在威胁;③对国际收支恶化
的影响;④对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机密的弱化;⑤对民族文化的挑战。
第二节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署与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有经济方面的,也有非经济方面的。它的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总的来说,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市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质优价廉的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发展中国家能够进口经济发展急需,而本国又不能
满足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从而有利于解决生产发展与服务业落后的矛盾。(3)外国企业的竞争将迫使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企业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吸收国外先进服务技术与经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竞争能力,走向世界市场。(4)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具有优势的服务业,进口不具有相对优势的服务,从而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发展中国家有优势的服务业出口创造更多的机会。
2.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减少对服务进口的限制,短期内可能导致进口大量增加,造成国际收支恶化;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自由化的国际环境设法扩大自己的服务出口。由于能够采用优质价廉的进口服务,发展中国家有可能降低其物质产品的成本,提高质量,增强货物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增加收入。同时,适度开放金融服务市场还将有利于外资的流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3.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1)服务贸易本身可以成为技术转让的渠道。由于技术进步往往首先发生在服务领域,这样就可以使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引进、咨询、培训及其他技术服务形式获得先进技术和其他信息。同时,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技术投资也往往伴随着某些技术转让。(2)国际竞争的压力会迫使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加快技术进步,以提高竞争力,并由此带动其他部门的技术进步。当然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可能对技术进步产生消极影响,例如,一国过分依赖于外国的高技术服务就可能抑制本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但一般来说,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技术进步影响是积极的。
4.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密集程度高,劳动力素质差,向其他部门转移较困难。因此,服务贸易自由化可能使本国服务业和与之相关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状况恶化,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尚未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服务部门,如远程通信服务、法律专业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等可能造成损害,从而影响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与国内就业。但是随着服务进口与出口的扩大也可能增加一部分就业,特别是通过扩大劳务出口,能够缓解国内就业的一些压力。
5.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国家的经济独立性与经济主权的影响。服务贸易自由化可能会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性。其次,外国服务的竞争可能会抑制发展中国家弱小的新兴服务业,特别是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它们难以改善自身的产业结构,从而在高技术服务上依赖发达国家。(2)对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影响。经济发
展的稳定性是与独立性相联系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高度的对外依赖都会影响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6.制约因素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效益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对经济安全的影响却是弊大于利。需要指出的是,发展中国家在权衡时不仅要做理论上的推理与分析,也要考虑到实际的制约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对发展中国家在自由化过程中的命运起着实质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国际经济环境的制约。 (2)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制约。 (3)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制约。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应对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一加快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制度建设和贸易体制的改革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普遍比较低,商品化程度低,经济市场化程度也自然较低。处于经济全球化下的发展中国家在启动自由贸易时,不能忽视体制问题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问题。当国内的市场化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时,贸易自由化的引进将使该国的企业和政府面临一种“体制劣势”,即在尚不具备得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的企业与有着丰富市场经济驾驭经验的跨国公司或企业展开竞争,摸索着运用经济杠杆来调控经济的政府与积累了多年政府干预经济的发达国家政府竞争。推进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建立在一国的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应根据国情积极进行制度调整或经济改革,培育现代市场经济结构,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适时实施使得保护下的自由贸易战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在加快。一国经济要得到迅速发展,就必须不断开放市场,使自己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的国际分工中,始终处于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不利地位,不分青红皂白地一下子全面开放,与发达国家进行正面的竞争,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幼稚产业”过早衰退,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发展中国家实施保护贸易政策是一种适应工业化赶超阶段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和战略,在市场化初期,这种政策可以极大地推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适度保护下的自由贸易战略的经济运行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不及时地调整,其消极性的一面有可能导致该战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陷入制度性的疲劳。所以,运用适度保护下的自由贸易战略时,必须不断地根据形势变化,主动及时地调整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
三实现静态比较优势向动态比较优势的转变
比较优势有静态与动态之分,静态比较优势指的是现时的比较优势,动态比较优势指的是转换中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还较弱,科技水平和科技转换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按照静态比较优势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条件的全面开放市场,其结果是将按照比较优势专业化低技术部门,同时让发达国家的商品占领市场,暂时放弃不具备优势的高技术部门。今天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是经济发展后的比较优势产业,但这种转化不是自动完成的,而是通过在边干边学中积累下来的。只有通过动态优势的积累,现在没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才能在将来一个新的时点上表现为静态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动态优势的积累,现在没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才能在将来一个新的时点上表现为静态比较优势,因此,在处理静态比较优势与动态比较优势的关系上,要用动态比较优势去发展静态比较优势,而不是让静态比较优势借国际分工之手把动态比较优势扼杀在摇篮之中。不应因为固守静态比较优势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因而怀疑贸易自由化的方向。
四积极妥善处理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
在经济全球化下,一国推行贸易自由化不可避免地要他国发生贸易摩擦。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实行交流沟通,解决争端的机制,在WT0框架下进行多边和双边的磋商谈判是展开交涉的主要途径和方式。WTO的贸争端解决机制被普遍认为是世界贸易组织机制中最有特色的制度,它建立了对贸易争端的强制管辖权、多边解决机制、自动程序原则以及裁决结果的实施机制等。与现有的其他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相比,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约束性最强,被称为武装到牙齿的争端解决机制。通过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弥合意见分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恰当的管理结构,就具体案例中与协议不一致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查。在争端解决过程中,需要精通国际惯例的专业人员从符合私营部门利益的角度出发,对案例进行分析、审查,确定提起诉讼的最低法律条件,并最终形成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减少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 五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与FTA战略
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诸多问题,比如农业发展、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等还需要较长时间以及适当的条件才能逐步解决。从这一角看。FTAS对发展问题的关注、发展中成员在农业议题上对自身利益的维护等对发展中国家都是有益的。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在FTAs的竞争性自由
化格局中占据一定地位:另一方面,FTAs也将发挥独特的作用拓展利益渠道,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利益。因此,有选择地在目标市场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不仅能够为带来多样化的贸易与经济利益,而且会对WTO尚未涉及问题的谈判和规则制定有所准备了活力,这将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实施国家FTA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发展中国家借助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化解经济全球化和过度自由贸易所必然要产生的消极影响,以使自由贸易可以真正成为一种促进各国福利提高的过程,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世界潮流中扩展国家利益的实现范围。 六积极参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
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都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渠道。区域贸易安排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和促进,两者应良性互动、相辅相成。作为以促进全球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为目标的以WTO为主的多边贸易体制,应致力于寻求并保证公正性,WTO会谈与政策决策必须民主化、透明化,整个机制应保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成员与发达国家成员一样享受真正的公平与平衡贸易体制,保证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途径表达其利益、行使其权利。然而,在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中,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未受到充分重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来说,为了获取发达国家“最大努力”的让步,发展中国家被迫接受了许多强制性的义务。发展中国家应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改善全球经济失衡状态,抑制贸易保持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货币体制对区域协定的管理,挽救多边贸易体制,重启多哈回合谈判,使多边贸易体制规则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第四节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探析
一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有了较大发展,服务贸易的增长既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高于国内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领域也在逐步扩大。但总体看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落后,综合竞争实力差,服务贸易缺乏国内的产业支柱。目前我国服务业仅占GDP的32.5%,就业的25%,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占GDP的38%)。而且中国的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如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而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
险、咨询、电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偏低,出口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1%,居于世界排名20位以后。199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之比仅为0.128,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都市化程度比较高的上海,1997年的这个比例也只有0.146,均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0.232)。同时,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也不合理,货运和旅游两项就接近50%,而知识型服务贸易竞争力弱,存在较大数额的贸易逆差。
3服务贸易法制不健全,管理落后。服务贸易不同于货物贸易,大部分贸易无法通过海关加以监控,需要以法律手段来限制或鼓励人员、资本的流动以及贸易的范围和规模。在服务贸易立法方面,到目前为止虽已颁布了相当数量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总体来看,立法未成体系,不少领域还是空白,即使已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或者条文模糊、抽象,甚至相互之间存在冲突,或者缺乏统一性和透明度,或者未能与WTO、GATS原则相符。同时,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把发展生产性行业,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放在首位,服务行业缺乏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没有系统的权威的关于服务行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且管理多头,部门职责不清,产业布局分散且经营规模小。
4)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短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奇缺。
(5)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信息技术在某些关键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信息产业普遍企业规模较小,同时缺乏分工与协作的全面统筹安排。 二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1突破国外服务贸易壁垒
服务贸易壁垒涉及面广,关系到一国诸多行业的发展。同时,服务贸易壁垒又多采取国家法律、法规等形式,与一国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又有密切的联系,这就决定了政府必须主导服务贸易壁垒的应对工作:(1)做强做大我国服务业,迅速提高我国服务产业竞争力。首先要制定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以服务出口为重点。根据我不同地区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和行业优势,建设国家级服务贸易示范区和服务外包基地、确定一批重点企业,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外汇、信贷、保险等手段大力推动该战略的实施;其次要明确服务贸易管理的组织机构、协调机制和内容与对象,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切实解决目前服务业管制过多、过严与管制不力、缺乏管制现象并存的问题;再次是重点推进,积极扶持、优先发展我比较优势明显的旅游、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服务部门,并不断挖掘其发
展潜力;(2)积极参加多边服务贸易谈判,努力提高我竞争力较强的服务部门自由化程度。服务贸易壁垒的削减主要是通过服务贸易谈判实现,因此要善用多边谈判范围广、影响大、稳定性强的特质,促进我服务出口利益较大的服务部门自由化进程。(3)大力建设服务贸易壁垒应对平台。我国当前正处于贸易摩擦的多发期,国家在应对贸易壁垒问题上已有了一些经验,我国的“外贸法”中规定了对外贸易调查及对外贸易救济,将建立贸易壁垒监控预警机制的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4)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与力度。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差距。没有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以人力资本密集为特征的服务业发展根本无从谈起。要提升我国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要使我国能够长期保持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是要拥有大量的优秀人才。只有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扩大熟练劳动力队伍,我国才能保持传统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并在高新技术服务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从而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和整个国民经济结构。
2构建我国服务贸易保护体系
服务贸易自由化并不排斥对服务业的合理保护。保护,不是目的、是手段,是为了使国内服务企业在受到一定程度保护的同时,又感受到一定的竞争压力,迫使其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和更大程度地参与自由化。构建我国服务贸易保障体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继续实施梯度开放战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的实际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我们应结合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吸取入世承诺经验,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必须经由服务贸易壁垒的持续削减来实现,延缓任何一种贸易壁垒的削减进度,客观上就是对该服务部门的保护。服务市场的梯度开放战略,实际就是根据我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域的服务业竞争力水平及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分行业、分地域、有节奏地逐步削减服务贸易壁垒、开放服务市场。(2)完善服务产业管理法律,加快服务贸易管理法治化步伐。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管理立法欠账较多,服务贸易法律体不完善,特别缺少规范具体行业市场准入行为和经营行为的法律或法规。此外在金融、保险、证券、期货、工程承包与劳务、展览、卫生等领域,都没有一部涵盖本行业的基本法律,只有效力层次低、内容分散的条例、办法、规则、制度或通知。因此,完善立法,首要任务就是修订《外贸法》,并在此基础上制
定各相关服务部门的单行法。单行法的立法重点主要是将成熟的现有条例上升为法律,提高其法律效力层次。其次是对尚未有任何管理规章制度的服务业抓紧制定法律。进一步完善税收、外汇管制及价格法等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不正当竞争、反垄断、反倾销等有关规范市场运行秩序法律和有关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
3增强传统服务业竞争优势,培育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
战略上要认识到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全部的服务贸易行业有所甄别,要抓住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或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利益的化的关键性行业。对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统服务行业,要通过制定外向型产业政策,合理使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引导他们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中旅游、建筑和其他商业服务具有中等以上竞争力,而且在我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较高。因此本文认为这三个是我国服务贸易短时间内培育竞争优势并形成长期动态比较优势的关键性行业。因此制定这三个行业及相关行业的产业政策时,重点要打破地方和行业垄断,建立统一、公平、高效的市场体系,促使国内企业通过公平竞争壮大自己。要充分发挥财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
4健全法制、规范管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要尽快建立统一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局面。多头管理和垄断经营不可避免会产生体制上的混乱和管理成本增加。因此必须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的管理机构和协调机制,形成一个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使之统筹负责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和法规,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等工作。同时要注意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促进服务贸易生产要素在各部门间和部门内部的合理流动。创新对于服务贸易具有格外意义。服务的无形和不可存储的特性使得创新成为企业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育服务贸易的创新体制包括管理创新、生产创新、营销创新,能够把企业的比较优势转化成市场的竞争优势。此外还要加强建全服务贸易出口促进组织和机构,明确其职能,充当政府和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并积极开展对服务信息资源的搜集与开发.加强对信息资料的筛选、分类、加工和整理,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
5培育优势企业竞争,实现服务品牌化
服务企业和服务贸易息息相关,微观经济主体决定了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国家若要经济繁荣,企业是不可获缺的因素。同样服务企业竞争力体
现了一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了其本身改善效益与提高效率的能力。从总体上说,企业竞争力来源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按照波特的理论,内部来源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所形成或创造的竞争力;外部来源是相对于本行业或其他行业的竞争力,包括竞争对手、潜在竞争者、供方、买方和替代品。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服务贸易企业竞争优势:(1采用现代管理制度,提高服务企业经营能力。对服务企业来说,应提高服务生产管理水平,加强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针对本行业服务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经营管理体制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2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服务企业国际化能力。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国生产者进入会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国内服务企业视角应当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应当注意国际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对我国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要吸取在货物贸易中的教训,培养一批带动辐射作用强、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的优势产品。(3实施发展服务名牌战略,提升服务产品的档次、规模和效益。随着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非价格竞争。竞争方式已经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非价格竞争为主。而在非价格竞争中,产品品牌竞争是确立服务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性因素。在服务贸易企业中,要选择有竞争实力的品牌,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培育中国的服务名牌。 6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服务业,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坚持循序渐进的开放,建立对开放承诺的评估体系。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过程中,既要坚持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坚决抵制西方发达国家的过分要价;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谈判手段,根据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特点,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当前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任何国家想谋求发展,必须参与到当中去。在服务业开放中,要根据入世承诺和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制定不同开放时间表。总体上要保持较高的服务业开放度。但同时注意各行业的特点和竞争力强弱而有所侧重,坚持有差别的开放。我国在服务贸易开放中既存在批发和零售业的主动承诺,也存在金融和保险业的被动承诺。盛斌(2002)和程大中(2003)对此作了研究。他们认为我国在相应服务部门上的承诺减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WTO成员方的承诺减让。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承诺除了优势行业上的主动承诺外,还存在劣势行业上的被动承诺。因此需要建立对开放承诺的评估机构和体系。对主动开放中,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的提升做出正确的评价。对被动开放中,国外服务企业进入对国内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及时监测和研究,并制定合理对策。
加大吸引外资,促进外资在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
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服务业在开放中也要加大吸引外资,利用后发优势,推动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通过完善投资环境,健全市场交易机制,创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加大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的建设,充分吸收外资在服务业中的溢出效应,利用后发优势,推动服务业整体发展。此外,由于我国部分服务行业具有垄断性,基本都是国有资本。因此在扩大招商引资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国内其他非国有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在制定政策时,要注意让外资和民营资本享有同国有资本相同的待遇,防止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使外资和各种形式的内资在服务贸易市场上公平竞争 7 重视双边与区域合作,多方面开拓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
当前服务贸易自由化突出特点是不但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迅速,而且区域性贸易集团和双边贸易合作层出不穷。多边贸易谈判就是一个相互磋商、妥协并最终达成协议的过程。在WTO的服务贸易谈判中遇到难以逾越的问题,而在区域性贸易谈判或双边贸易谈判就有可能比较容易解决。WTO也同样认可区域贸易组织发展对全球贸易组织的推动作用。近年来,FTA(自由贸易协定)和RTA(区域贸易协定)的迅猛发展,在促进货物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推动了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入FTA和RTA同时意味着本国对外贸易谈判筹码的增加,可以在谈判中谋求更大的利益。目前我国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与11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但这些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或议定书大部分内容还只是货物贸易和投资活动,仅小部分涉及服务贸易。随着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不断增长,与这些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也将迅速发展。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起步比较晚,而且多数集中在货物贸易领域。涉及服务贸易方面的区域合作主要有中国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捧、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相关的协议等。我国应当在扩大货物贸易出口的同时,也要注重促进服务贸易的出口,力争多方面开拓服务贸易的出口渠道。
8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培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科技为中心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国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该国科技水平和教育水平,是国家竞争力直接体现。在迅速发展服务贸易领域,特别是新兴的服务行业,人力资本成为关键性因素。同时,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也是一国服务贸易保持动态比较优势的基础性因素。人才竞争将是未来服务贸易竞争的焦点之一。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还是靠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具备自然资源优势的行业。新兴服务行业发展乏力。并且大多数服务贸易企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缺少专业性人才。因此首先要加大对相关教育产业
的投资,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迅速培养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管理、金融、法律、高新技术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其次针对我国目前教育现状,还应当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注重在岗人员的再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水平。最后要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吸引各层次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服务贸易中来。要加强国内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的保护,防止人才流失对国内服务商业信息与业务资源构成的巨大损害,同时,还要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海外人才。
结语
从1982年开始,服务贸易自由化进入了多边谈判领域。在乌拉圭回合中,经过各方努力,终于在1994年4月正式签署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此后,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调旋下,又相继签订《金融服务协定》、《基础电信协定》等多边服务贸易自由化协定。WTO多哈回合启动后,服务贸易谈判再次被纳入一揽子谈判议题之中,但由于新一轮多边谈判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搁浅,多边层次上服务贸易自由化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都十分有限。与此相对照,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单边层次却发展活跃、区域层次上也进展不俗,成为贸易自由化领域富有活力的发展潮流。理论或经验研究都为服务贸易自由化寻找到了丰富的依据。但是,即使服务贸易自由化果真具有很大利益,还是留有很多问题有待回答。例如,如何最大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如何最小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风险和成本?怎样才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合理路径,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顺利进行需要怎样的制度保障?这些问题都是呈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世界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作为区别于发达国家的后兴起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因此,本文也只是从宏观角度探析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服务贸易自由化呈现的特点和趋势。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但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应根据自身特殊的国情,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政策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2]田文军:《国际服务贸易》,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黄卫平、程大为:《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思考》《国际经济问题》2001年第4期
[4]黄少安.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刘婷.自服务业跨国公司网络研究——基于海外机构的网络嵌入性[D].复旦大学研究生院.2006.
[6]邓力平,陈贺菁.国际服务理论与实践[M0].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Massimo Motta.竞争政策——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马风华、刘俊.我国服务地区性几句程度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6,(23)。
[9]李向阳.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J].国际经济评论,2003,(7—8)[10]赵仁康.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态势研判——以多哈回合服务贸易谈判为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6,(9)。
[12]陈宪、程大中.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3]赫伯特.G.格鲁伯、迈克尔.A.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陈彪如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14]华而诚.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经济研究》,2001年第12期
[15]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6]江小涡、李辉:服务贸易与中国经济相关性、结构转换和加快增长的潜力。《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17]陈宪:《国际服务贸易》[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18]杨圣明:《国际服务贸易—新世纪中国面临的议题》,《财经经济》,1999年 [19]郑吉昌:《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商业研究》2002年第9期
[20]周杰、李梅娟:《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山东大学报》第3期
[21]李怀政:《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及国家竞争优势战略》,《国际贸易问题》第2期
[22]John Whalley.Assessing the Benefit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Liberalization in services Trade[J].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4.
[23]黎洋.《服务贸易保护的理论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学院。2003
[24]俞灵燕.《服务贸易壁垒及其影响的量度:国外研究的一个综述》[J].世界经济,2005年第4期
[25]张建民.《服务贸易适度保护初论》[J].《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第5期
[26]方明.《论WTO特殊保障措施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5期
[27]Park,Se-Hark.1989.“Linkages Between Industry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Urban Employment Gener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30,359-79. [28]姜少敏:《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抗衡中的发展中国家》.教学与研究,2003(3)
[29]汤耀平:《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华南金融研究,2002(5)
[30]李国安.WTO服务贸易多变规则[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5—125
[31]陈婷婷.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及在我国发展的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8,(3):143-1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