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辅政以礼致和
—谈公文写作中的礼——
□裴仁君
一、礼的历史存在与作用
中国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邦”,说起礼,相信每位中国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性与生俱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善于向天地宇宙学习的我国圣贤先哲们特别崇尚宇宙自然的多样统一、井然有序与和谐融洽,他们向往人类社会的治理也能达到这种境界,所以特别看重两样东西———礼和乐,他们希望通过礼来实现人类社会的等级有别、秩序分明,希望通过乐来促成人类社会中各种关系的稳定与和谐。于是便有了所谓的“礼乐教化”主张,于是便有了“以礼治国”的理念。
礼的作用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来认识。从道德伦理层面来看,礼的作用似乎很小,因为它只作用于人类个体的行为做派。失礼、无礼、不守礼、不讲礼的行为,充其量会被人认为没教养,虽然严重者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与唾骂,但也似乎仅限于此。然而,如果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看,礼的作用又确实很大。“礼之用,和为贵”,当每个个体的行为都符合某种道德伦理规范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融洽,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就会变得其乐融融、太平无事。由礼致和,由和
入盛,和的极致处就是我国古代圣贤构想而老百姓又渴望实现的大同世界。礼在治国安邦方面的作用可谓潜力巨大。为了把礼的作用完全挖掘出来并使其充分发挥,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做的最绝的一招就是干脆将礼与法直接捆绑在一起,于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创建了所谓的封建礼法制度,这样一来,礼就变得可怕起来,不守封建礼教、礼仪,不守宗法、家法的行为,就不是简简单单的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是极有可能被视为触犯了国法、宗法、家法,其后果自然会变得非常严重。正如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那样,上升到制度层面上的礼对人性的禁锢与摧残有时就像在“吃人”。
礼具有时代性、稳定性与传承性。礼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内容与形式终将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礼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与道德伦理,其精华部分经时光的淘洗与磨砺却得以一代代传承下来。现如今,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离不开礼,治理国家、建设和谐社会仍然离不开礼。当然,现在所讲之礼自然不是封建礼教、礼仪,其内涵特征与外在表现均与封建礼教礼仪有着天壤之别。当下所谈论的礼是与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相符、与现代人们的道德评判标准相符的具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征的礼仪、礼
礼是应社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礼的工具All Rights Reserved.8
理论探讨SECRETARY’SCOMPANION
貌、礼节、礼数。这样的礼不是来自官方的硬性规定,它约定俗成,它传播正能量并能为大多数人乐于接受。这样的礼以真、善、美为基石,它讲美德,讲公德,重操守,重人格,体现的是人际交往当中的平等意识、法制观念、道德素养与科学精神。这样的礼往往以对示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饱含着对人的敬意、爱意、体贴与理解。
二、公文写作讲礼与现代政治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礼跟应用写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应用文写作中也有礼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应用文写作中不仅有礼,而且有时还非常讲究。如写书信,抬头要写上对方的尊称,结尾要有祝愿语,要有落款、日期,这就是礼。至于在信中称呼对方父母用饱含敬意的专有名称,称呼自己时则使用含有谦卑之意的词语则更是礼了。“礼多人不怪”,作为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应用文重礼、讲礼有助于优化行文效果,有助于写作目的的圆满达成。跟礼一样,应用文也具有时代性,其内容与形式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现代应用文是从古代应用文发展而来的,古代应用文重礼、讲礼,现代应用文同样重礼、讲礼,只是现代应用文与古代应用文讲礼的内容与方式不同而已。如写作祝词、贺信、请柬、讣告、悼词、感谢信、邀请函、慰问信、求职信、推荐信等,这些属于典型的礼仪应用文,写作时更得讲究礼仪、礼节、礼数。现实中有些人写应用文时不太注意这一点,结果造成双方关系僵化,事与愿违,本来快谈妥的一笔大单生意就因礼数上被人挑了毛病而告吹,这种情况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屡见不鲜。
应用文中的礼是人们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方式的书面化体现,平日里与人交往不讲礼就难有好人缘;同理,应用文写作不讲礼,事情就难以办成。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应用文都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应用文,这样的应用文多用于私人与私人之间的交往,写作出发点落脚点围绕的都是个人事务,涉及的是私情私利,所以,这样的应用文要重礼、讲礼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一点不难理解。那么,公文写作怎么也得讲礼呢?笔者
这里所讲的公文指的是法定的通用公文,这些公文的写作主体与发文主体均是单位、机关,公文阅读、流转的对象也是单位、机关,它属于典型的公事公办、官样文章。这样的文章也能跟礼扯上关系吗?的确,公文也得讲礼,从某种角度、某种程度上来说,公文写作比普通日常应用文写作更重视礼、更讲究礼。
公文写作讲礼,一方面是因为公文是应用文的一个分支,应用文写作讲礼,公文写作自然就要讲礼,如私信中一些礼节礼貌在公函里仍有其影子,如使用敬语“敬请”“恳请”“拟请”函复为盼”“为要”“为荷”等等。公文写作讲礼,另一方面是因为礼无处不在,它的影响及作用触及每一个细小的社会领域与社会活动,公文写作当然也不例外。公文虽然姓“公”,但写它、读它、用它的都是人,社会活动只要涉及人,讲究礼节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是跟普通应用文比起来,公文中的礼显得更含蓄、自然、恰切。说公文写作更应该重视礼,是因为公文不是普通的日常应用文。公文是各级各类党政部门、管理机构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公务文书,它承载的是执政党的安邦理念与治国方略,正是基于此,曹丕才会认为文章(主要指公文)写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正是基于此,我们当代人才会提出“以文辅政”的理念。公文在承载、宣传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说公文是处于上位的“官”,那么普通应用文无疑是位居末流的
9
“All Rights Reserved.理论探讨SECRETARY’SCOMPANION
“民”,在如何用礼、如何讲礼方面,公文显然具有教育、导引、示范作用。公文是信息承载工具,它同时又是治国理政的工具,正如前面所讲,礼能融洽、和谐人际关系,礼同样具有治国理政的作用。所以,公文以文辅政的作用要想发挥得好,就必然而且必须与礼结合。提倡公文写作要重礼、讲礼,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在人人都在圆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今天,自具有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公文写作失礼、无礼的危害与消极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没有认识到礼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或者说忽视了礼在公文写作中的存在,以致写出来的公文存在许多不讲礼、有违礼仪精神的情况,这样的公文不仅起不到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反而因其失礼、无礼而搞得左右矛盾、上下离心,给工作的开展带来无形的阻碍,给政府的形象与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有人会说,到底什么是公文中应遵循的礼,以前好像没听说呀。其实公文中的礼并非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的东西,观察一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如何遵礼、守礼,那么公文写作中的礼就能把握得八九不离十。如生活中的礼要求做人诚恳、做事实在、待人真诚,否则会被视为无礼。公文其实也是这样,在文章中说空话、大话、假话,罔顾事实,无中生有,颠倒黑白,欺上瞒下,报喜藏忧,阳奉阴违,甚至假公济私,耍特权,逞淫威,谋一己一域之私利,破道德伦理乃至法律之底线,诸如此类做法自然也是无礼之举,是不讲礼的体现,这样的公文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可能是篇主旨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的好文章,但从以文辅政的角度来看,它却糟糕透顶,完全不合格。如果发出这样的公文,它不仅不会起到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反而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造成更大的社会不和谐。
四、公文写作讲礼对公文作者提出的要求
礼能致和,文能辅政,要收到这样的发文效果,一方面,公文作者要改变对公文与礼的认识,不再视公文写作为“小道”“末技”,不再视礼
10如敝屣,弃之旷野,束之高阁。另一方面,要改变为政理念,改变政风与文风。公文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强烈的亲民爱民敬民的意识、民主法制平等的意识、务实创新进取的意识,为政以德,谦虚谨慎,廉洁公正,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科学,顺应民意,转变文风,重行文效果,务求礼在公文中的使用效果最大化、最优化。具体来讲,公文作者在实际写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公文文面标识要规范、正确———格式上示人以礼
时常看到有些公文的格式或缺标识项,或标识项的标注位置不对,或标识用语不准确。公文格式不规范、不正确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穿着扣错纽扣的西服或穿着三点式泳衣出现在一个盛大庄严的庆典场合一样,让人感到滑稽别扭。公文格式的随意处置与胡乱标注显然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属无礼之举。比较挑剔的人看到这样的公文,如果他是下级,他心里会看不起上级,他会觉得上面的一些领导也许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正确的公文格式;如果他是上级,他可能会很生气,觉得手底下的人素质低,做事不细致、不严谨,连个公文格式都标不对;如果是平级,他自然会产生对方不拿他当一回事儿之感。公文格式是门面,是公文写作应讲究的最基本的礼节、礼仪,在实际写作中如果在这方面不讲究,所发公文单就文面而言就已经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二)公文布局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上示人以礼
任何好的文章都应是写作者针对特定读者而精心准备的一场真心对话,公文也是如此。目中无人,事到临头写出来的应景文章,大多会存在逻辑混乱、语焉不详、主旨不明、重点不突出等毛病,让人听起来费劲,读起来费解,这种状况就好比明知道有某位客人来访却不好好收拾凌乱不堪的屋子一样,同样是对对方的极大不尊重,自然属于无礼行为。文从字顺、条分缕析是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文作者提供给受文者的一种基本礼遇。为此,公文作者写作前就要认真谋划,写作过程中要深入思考,反复修改、打磨,恰当而妥帖地安排好公文结构层次与材料先后顺
All Rights Reserved.理论探讨SECRETARY’SCOMPANION
序,从而使文章里里外外显示出这是一篇精心准备之作,这样的文章自然能赢得受众的信任与好感。
(三)公文内容要客观真实,讲科学、守法律———内容上示人以礼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行为往往让人很生气,那就是对方对自己的故意隐瞒与恶意欺骗。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尽说大话、空话、假话,做事无原则,甚至没有道德底线、法律底线的人,你还认为他是一个有礼貌、守礼节的人吗?你绝对不会这么认为。公文也是如此。公文内容失真、失实,无中生有,避重就轻,发布命令布置工作不调研,不听从民意,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在法律规章允许的范围内办事,甚至有法不依、知法犯法,这完全是对受众肆意地戏耍与愚弄,属于严重的、粗暴的无礼行为。有了这种无礼行为而不加制止,发文者、有关政府部门就会渐渐失信于人、失信于民,就会因上之无礼而招致下之无礼、因“官”之无礼而招致“民”之无礼,最终导致猜疑的产生、矛盾的激化,进而酿成严重的社会后果,这样的公文还谈什么以文辅政,简直就是以文毁政。公文作者要以诚待人,敢于说真话、实话、正确的话,说出的话要能经得起民众的检验、时间的检验、实践的检验,要勇于做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楷模,按规律办事,按法规办事,因为这些都是公文中的礼节,是写作公文时应该自觉遵循的基本行政伦理。
(四)公文措辞得体,表述准确、严谨、到位———语言上示人以礼
文章来源于生活。同口语表达一样,书面表达也要讲究礼节、讲究礼数。生活中不看对象、不分场合,说了不符合身份、说了不该说的话是无礼,公文中说了不符合角色的话、说了不得体的话、说了不准确的话同样属于无礼。公文有专门的体现礼节礼貌的敬请语,当然,这类礼貌用语不能逢“文”便用,而要视具体语境恰当使用。有权使用公文的各级各类部门或机关,等级分明,上下有别,语言表达只有做到既符合发文者的地位与身份,又照顾到受文者的实际处境与接受心理,才显得得体与有礼。如写请示,作为下级就应该使用谦卑委婉带有请求性的语气、语调和语
言,而不能使用生硬的带有指挥性的语气、语调和语言。相反,上级下命令发通报写通知就不能用商量的委婉的语气、语调和语言,否则也是失礼。公文语言示人以礼除了要求语言表述得体外,还要求公文语言准确、严谨、到位,不能出现错别字,不能出现病句。如果一篇公文错别字随处可见、病句连篇累牍,相信任何一个读者心中都不会产生被尊重的感觉。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公文似乎越来越多,实在让人倍感无奈。所以,要在语言上示人以礼,公文作者在写作时就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哪怕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要放过,确保公文语言在理解上不产生任何歧义。事实上,真正写好后的公文最终是连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再改动的,因为一旦改动,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五、结语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与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构成内容之一,时至今日,我们仍受礼文化的影响与浸润,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无一不与礼这一文化基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我们绘制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生态文明有了坚实的法制基石与可靠的制度保障。然而,建设和谐社会不能只依靠法制,它还需要德、需要礼。以礼致和,以文辅政,这是公文使命与应用价值所在,也是公文社会效果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与终极目标。广大办公室工作人员,若能在公务活动中带着这种认识来写文发文,相信公文写作质量与水平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洪威雷.关于建立应用写作伦理学的思考[J].应用写作,2002(4).
[2]洪威雷.论行政应用文的伦理道德困扰与法律约束[J].应用写作,2014(11).
[3]魏万霞.公文的礼仪及结构格式[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2).
[4]沈岚.试论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的和谐理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11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