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堂吉诃德的悲剧性

2021-04-24 来源:华拓网


堂吉诃德的悲剧性

《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产生在“文艺复兴”这一新旧交替的转折时代里,它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作者把这些人文主义思想通过主人公堂吉诃德的行为、或借了他的口传达出来,也就是说,作者把这些人文主义思想灌注到主人公堂吉诃德身上了。

反对骑士制度和骑士小说,实质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反对贵族特权,反对那些倒行逆施、不合时代潮流的行为。塞万提斯通过塑造堂吉诃德这个形象,无情地嘲弄和抨击了这些行径,扫荡了这些毒害人们的思想,加速了骑士小说的消灭。

堂吉诃德同情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痛恨专制残暴,向往自由,把维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消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理想。他诅咒他的时代是“万恶的时代”,“世风日下,邪恶横行”; 他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认为“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他放走苦役犯是因为“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当奴隶未免残酷”; 他还认为人的社会地位的尊卑是暂时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贵。他尊敬妇女,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 他赞扬巴西琉追求爱情

的勇敢和机智。这些都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心声。

他痴迷于骑士道,自封为骑士,并先后三次离开家乡,开始游侠生活, 一、性格与命运的冲突

堂吉诃德问世之初,大家都把他当成一个可笑的疯子,他骑着一匹瘦马、拿着一杆生锈的长矛、穿着一身破旧的铠甲,异想天开作为骑士去游历世界,并做了许多令人发笑的蠢事。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人们渐渐看出了堂吉诃德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我们又看到了堂吉诃德的另一个面貌:他是严肃的道德家,他有很强的理性和想象,他是一个深可敬佩的人。”1[③]周作人也曾经说过:“吉诃德代表信仰与理想……任了他的热诚,勇往直前,以就所自信之真理,虽牺牲一切而不惜。”2[④]那么,堂吉诃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恐怕直到现在人们的想法都不能统一,这正是一个不朽形象的基本特

征。虽然褒贬不一,但是恐怕没有人会否认在他身上体现出了许多高贵的品格,这里试举几个最显著的特点说明。

首先,堂吉诃德是一个执著的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骑士梦三次出游,不畏艰辛,为此,他住过小店、农人的田舍、牧羊人的茅棚甚至强盗的巢穴,即便是被公爵待为贵宾,也丝毫没有因为生活的安逸而影响到他作为骑士行侠仗义的信念。他执著于追求骑士道精神,将风车当作巨人,在树林中救助被打的牧童,甚至和狮子打交道而不畏却……我们在这里且不管他的这种信念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单就信念本身而言,堂吉诃德是非常执著的。此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一个情人杜尔西内亚小姐,虽然这只是他的一个幻想,但却以此为精神支撑完成了艰难的旅行。

其次,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不在意他的马是否瘦弱、矛是否迟钝、铠甲是否陈旧,宁愿把它们看成世界上最好的装备,来辅佐自己的游侠旅程。在游侠过程中,堂吉诃德负伤累累,和人决斗时被砍掉了一只耳朵,追杀羊群时被石子袭击,在公爵府邸被不断地戏弄,经历了这一切对一般人而言,肯定会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可是堂吉诃德却什么也没说,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旅行中,自始至终体现着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

最后,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如果说骑士小说毒害了堂吉诃德,那么其中的骑士道精神给他带来的最为优良的品质便是诚实,正是因为这种坚定的诚实品格才使得他的乡邻们想出扮演骑士和他决斗,以约束他外出游侠的办法;也因为他的诚实,桑丘才相信主人对他的允诺一定会兑现,而坚定地跟着他。

堂吉诃德始终想与命运抗争,可是他却终究逃不脱自己制造的生命轨迹,而一步步向着消亡迈进,当高贵的品质和无法逆转的命运相碰撞时,便产生了足以令任何人毁灭的烈火,堂吉诃德也便葬身于这场熊熊大火之中。

二、行动与现实的冲突

堂吉诃德生活的时代,西班牙尚未摆脱中世纪封建主义的桎梏,但是封建统治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经动摇,王朝由盛转衰,骑士阶级日趋没落。骑士文学的盛行正是基于小乡绅阶级这种沉湎于往昔的繁华而缺乏现实感的精神心理状态,而堂吉诃德的游侠疯魔症正是当是西班牙社会的一种病态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的行为与现实社会之间才产生了冲突,渐渐地变成了令人无奈的悲剧。

是他所体现的悲剧性始终孕育在喜剧之中,他所做的一系列滑稽无比的事情,比如和风车决斗、冲杀羊群、将客店当作城堡等看似荒诞可笑,但是作者在种种场合中反复突出他醉心铲除人间罪恶的这一特点,从而展示出他性格中的高贵品质,即为了追求正义、理想而置自身危险于不顾,愿为社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与单纯的喜剧角色不同,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一个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疯子’。荒唐可笑中透出悲剧性,赢得了人们更深的同情和尊敬

堂吉诃德游侠冒险的思想基础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他希望出现一个理想的“黄金时代”,但现实社会却是“多灾多难的时世”。所以他立志改变这种丑恶的现实,决心“解救一切苦难,经历一切危险”,于是我们见到了这个充满人文主义理想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的性格是如此的复杂,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读者对他可能有各不相同的理解。《堂吉诃德》刚出版时,人们只把它看作一个逗人发笑的滑稽故事,一个小贩叫卖的通俗读物。它最早受到重视是在17世纪的英国,英国小说家菲尔丁强调了堂吉诃德的正面品质,他指出,这个人物虽然可笑,但同时又叫人同情和尊敬;到了18世纪,法国人则把这个西班牙骑士改装成一位有理性、讲道德的法国绅士。到了19世纪,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堂吉诃德又变成一个悲剧性的角色,既可笑又可悲。

所以,关于堂吉诃德的形象,既有它的矛盾复杂性,又有它的模糊性。对它的解读,总会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对它可以进行引申,但不可绝对化。 总之,堂吉诃德的形象具有巨大的概括力。他身上各种突出而又错综复杂的品质给了人们太多的解读与联想,人们可从不同的视角赋予其形象独特的意义,从而,堂吉诃德的形象也就有了恒久的价值与魅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