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

2023-04-24 来源:华拓网
广东医学2010年8月第3l卷第15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Aug.2010,Vo1.31,No.15 ・l913・ 法 j。完善和强化用工体检和常规体检机制,加强用工体检 信息采集,强化对发现的患者的健康教育,减少患者“流失” 参考文献 [1]杜启超.招工健检中流动人13涂阳肺结核发现率的评价[J]. 中国防痨杂志,1998,20(1):149—151. 和“藏匿”现象的发生,及时发现患者,减少发现延误。 3.3抓好现住地流动人口患者的治疗管理是控制流动人口 结核病的关键尽可能提供完善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服务, 如建立无假日和便利服药管理网络,提供交通补助和误餐补 助,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治愈率。 3.4完善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机制 建议对转入肺结核 患者采取“重新登记”的管理方式,由转入地结防机构负责 [2] 何铁牛,徐旭卿 1997年浙江l6个县城镇流动人口结核监测 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1999,11(2):139—141. [3]谭卫国,吴清芳,杨应周,等,深圳市外来人口结核病控制现 状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2):99. [4]刘剑君,张立兴.北京外来人El肺结核病控制现状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1997,19(3):113—115. [5]杨应周,谭卫国,罗育希,等.深圳市全人口结核病控制实施 跨区域转诊病例后续的治疗和管理,提高管治效果。 3.5完善监测体系 在现有的网络监测平台上,建立以省 级为中心的信息交换平台,应对流动人口的监测报告和跨区 域管理。 3.6加强健康教育是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的有效手段 除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各种传媒、宣传资料、现场义诊、咨 询等方式进行公众宣传外,尤其要加强结防机构对首诊肺 结核患者的宣传教育和督导服药点对服药患者的管治和社 区感染控制教育,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减少社区传 播。 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 谭守勇,伍小英 广东省广州市胸科医院(510095) 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 还面临着耐多药结核病(MDR—TB)、结核病和艾滋病的双 重感染、流动人1:2中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等重大挑战。尤其是 耐多药结核病具有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的特点, 其发生率的增高以及广泛传播对结核病治疗及控制带来严 峻挑战和威胁,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据 wH0 2009全球结核病流行病学报告 :2o07年,据估计全 球共有927万例结核发病病例,高于2006年(924万例)、 2000年(830万例)和1990年(660万例)的水平。2oo7年病 例数排名前5位的国家是:印度(200万)、中国(130万)、印 度尼西亚(53万)、尼日利亚(46万)和南非(46万)。耐多 药结核病例估计数为5O万例。在这些病例中,27个国家 (其中15个是欧洲区域国家)占85%。耐多药结核病例总 数排名前5位的国家是:印度(131 000例)、中国(112 000 例)、俄罗斯联邦(43 000例)、南非(16 000例)和孟加拉国 (15 000例)。截至2008年底,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 一例或多例广泛耐药结核病例。我国卫生部于2o07—2o08 年开展了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该项调查在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个县(区)设调查点,覆盖4 700 万人,共筛查3万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对发现的4 734例涂 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痰培养、结核茵型鉴定和抗结核药物敏感 性试验。调查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肺结核患者中耐多 药率为8.3%,广泛耐药率为0.68%,据此估算,我国每年新 效果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2003,25(2):110. 16]倪政,许速,唐利红,等.闵行区结核病防治相关政策及其效 果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6,9(2):72—73. [7] 黄星,陈晓玲,孙亮节.上海市南汇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防治 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6):465—467. [8] MATYEELLI A,CASALINI C,RAVIGLION E,et a1.Supervised preventive therapy for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illegal immi- grants in Italy[Jj.Am J Respir Cfit Care Med,2000,162(5): 1653—1655. (收稿日期:2010~07—05编辑:庄晓文) 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12万例,80%为农村患者,青壮年患者 比例较高,没有性别差异 J。 1 耐多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 耐多药结核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坚持治疗或只做 部分治疗。一方面,患者开始感觉好转就不再定期服用规定 时期内所有的药物;另一方面,医生和卫生工作者的全程治 疗处方有误或缺乏可靠的药物供应。从微生物学角度来说 则是基因突变引起药物对突变茵的效力降低造成;从临床及 规划角度来说:不充分的或不正确的治疗导致结核病患者体 内的耐药突变茵成为优势菌 J。原发耐多药结核病是由直 接感染耐药结核茵引起的,是耐多药结核茵传染源的一种继 发结果。继发性耐多药肺结核则多由于用药不正规和疗程 间断或太短,而使本来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结核菌变为难治 的耐药茵。 1.1 不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 不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是产 生获得性MDR—TB的最主要原因,单用药和不合理的联合 用药是其主要表现形式。MDR—TB菌株的自然发生频率很 低,且多为耐单药株,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野生突 变株出现概率为1/14—1/10。因此,病灶内出现同时耐2种 或以上(特别是耐异烟肼和利福平)药物的野生突变株几乎 不可能,而且各个耐药基因位点不相连,不会因某住点突变 而同时对2种以上药物耐药。因此,MDR—TB的出现主要 由人为因素引起。若抗结核治疗只选用单药甲,当敏感株被 ・1914・ 广东医学2010年8月第31卷第l5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Aug.2010,Vo!.31,No.15 杀灭后,耐甲突变株便可存活并繁殖,形成耐甲药菌群,此时 2耐多药结核病防治策略 对于MDR—TB的治疗,无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免疫 若单用乙药,当敏感株再被杀灭后,由会发生耐乙药的突变 株存活、繁殖,从而形成既耐甲药又耐乙药的MDR—TB菌 群。显然,即使再使用甲、乙药联合治疗也不能杀灭菌株,此 为假联合。因此而发生的结核病便为继发性MDR—TB感 染 ]。 未经专门培训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可能不理解化疗原则 治疗还是基因治疗,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都困难很大, 耗费成本巨大而效果不一定可靠。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 识到对MDR—TB应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预防MDR—TB 的发生是防治的首要环节,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是当务之急。 2.1 DOTS—Plus策略 WHO提出开展MDR—TB患者规 和有效化疗方案的组成,任意组合抗结核药物,甚至单用抗 结核药物,频繁地更换方案;对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能给 予正确及时处理,盲目停药、换药;把患者已产生耐药、药物 浓度低或生物利用度差的抗结核药与另一种抗结核药联用: 划管理DOTS—Plus策略,其具体内容有五大要素:(1)持续 不变的政府承诺;(2)合理发现患者策略,即通过质量保证 的培养和药敏试验诊断MDR—TB;(3)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 的合理治疗策略,即在正确管理下利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制定 最佳的MDR—TB化疗方案,直接面视督导下服药以及对于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4)确保有高质量保证的抗结 在患者治疗效果差时不断加入单一药物等。这些做法不但 导致获得性耐多药的产生,反过来又加剧了初治耐多药的发 生,造成恶性循环,成为导致获得性MDR—TB产生的首要 人为因素。治疗方案的强化期对初治菌阳的患者是至关重 核药物的不间断供应,二线抗结核药物的管理非常复杂,尤 其是使用个体化治疗方案;(5)制定适合DOTS规划的标准 登记报告系统:耐药结核病控制规划的登记报告系统包括登 要的,强化期一般至少要有2种敏感的杀菌药物,加上1—2 种抑菌药物,才能有效发挥杀菌作用。强化期用药少甚至单 药化疗,极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不佳的复治化疗方案可 造成复治时已耐药的患者(包括MDR—TB患者)继续传播 结核病。甚至是多耐药结核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记患者的不同分类、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治疗可及性和24 个月治疗反应的监测。MDR—TB的治疗强调个体化,所谓 个体化治疗就是选择治疗用药和制定治疗方案都必须依照 患者以往用药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 …。 WH0提出了使用二线药物的标准化和个体化的MDR —1.2化疗管理不完善,结核病控制措施薄弱和不足 尽管 截至2005年,DOTS策略在我国覆盖率为100%。但由于结 核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结核病防治体系、社区和基层之间 TB方案.即DOTS—Plus策略。为确保DOTS—PIUS策略 密切合作,共同督导管理结核病患者的科学模式尚未建立 等,致使结核病患者全程或部分疗程自行服药现象仍较普 遍,加重了治疗不规则与不合理,造成治疗失败、复发和 安全有效,使MDR—TB病例得到彻底治疗,必须规范二线 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并在良好实施DOTS策略的前提下,以 WHO提出的DOTS—Plus工作指南为指导,将MDR—TB的 管理纳入国家结核病规划形成DOTS—Plus策略,这样能使 MDR—TB患者增多 。因此,对现有的MDR—TB患者无 法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使MDR—TB患者仍在传染其 他人,不断扩大产生初治MDR—TB的危险性。 DOTS和DOTS—Plus策略在实施时协调一致,所有与DOTS 和DOTS—Plus的有关努力均应统一考虑,不能忘记良好的 DOTS策略是做好DOTS—Plus工作的基础这一基本原则,以 1.3患者的依从性问题 患者缺乏足够的结核病相关知 识,就业、失业压力,婚姻传统和社会歧视,免费政策范围外 防止两种控制结核病策略的互相影响和竞争。逐步实施 DOTS—Plus策略,将有利于消除MDR—TB对完成结核病控 制目标的威胁。 的辅助检查和诊断费用,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等,均会影响 患者的依从性,甚至还会造成患者隐瞒病情自行乱用药,不 仅延误了疾病的治疗.而且易引发MDR—TB的产生 。 2.2合理使用化疗方案和抗结核药物 应采取强制措施, 确保所有提供结核病诊疗服务的卫生机构和个人使用国家 推荐的统一合理化疗方案。国家更应加强对具有抗结核作 用的抗生素管理,尤其是对利福平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要严格 控制,尽量缩小其使用范围,从而加大对主要抗结核药物的 1.4滥用抗结核病药物 某些重要的一线、二线抗结核药 物使用不当以及不能很好地实施严格监测和督导是形成的 重要原因,尤其是并烟肼和利福平被作为抗生素或广谱抗生 素单独使用的现象在我国仍普遍存在。在初治患者中滥用 氟喹诺酮类抗结核药物也应引起高度警惕,二线药物耐药将 导致更多的MDR—TB患者难以治愈,造成MDR一个B的进 一保护力度,避免患者因不合理用药而增加产生MDR—TB的 可能性[ 。 步蔓延 J。有研究结果表明,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与既往 2.3加强结核病控制规划外的机构参与结核病控制 耐多 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抗结核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 抗结核药物累计应用时间和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种类的多 少有关,且女性易患 。 1.5 药物质量和供应不到位 生物利用度反映了药物进入 患者体循环的药量占口服剂量的构成比。药物的装量、含量 和生物利用度不合格,服药方法不正确,均可直接导致患者 及服药不规则,而实际工作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结核病患者 被转诊到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机构中,而国家结核病控制规 划外机构提供的药物质量不高等因素的存在,进一步加重了 抗结核药物不合理应用和不规则服药的现象。WHO在 DOTS—P1us中提出了医防合作(Pubiic—Public Mix/Private —得不到足量有效的抗结核药,形成实质上的不合理用药。无 力获得全程化疗需要的药物、被迫中断治疗或用药效不可靠 的药或剂量疗程不足、生物利用度低等,都影响疗效。同时,新 的抗结核药物开发和研制的严重滞后,耐药结核病不能得到及 时治愈,久而久之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最终产生XDR—TB J。 Private Mix,PPM)来提高结核患者转诊到结防机构的比 例以及结核患者的发现率 。设计机制,挖掘患者和社区 的潜力,确定所有医院,并将所有类型的医院与国家结核病 控制规划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医防合作。 广东医学2010年8月第31卷第15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 ̄Aug.2010,Vo1.31,No.15 ・1915・ 2.4加强健康教育和培训,实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人为 因素在导致MDR—TB的产生和控制MDR—TB流行中均起 主导作用,因此普及MDR—TB的预防知识,提高医务人员 和公众对MDR—TB严重性的认识十分重要。通过适宜的 [2] 王黎霞.中国耐多药结核病的控制亟待加强[J] 中华结核和 呼吸杂志,2009,32(8):561—563. [3] WHO.Guidelines for the programmatic management of clrug—re— sistant tuberculosis:Emergency update 2008[R/OL].http:// whqlibdoc.who.int/publieations/2008/978924154758/eng. 健康教育,增强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MDR—TB产生 原因的理解,认识坚持合理、规划治疗的重要性,促进医务人 员自觉地采用合理化疗方案,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管理, [4] BANERJEE R,ALLEN J,WESTENHOUSE J,et a1.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California,1993—2006[J].Clin In- fect Dis.2008.47(4):450—457. 提高治愈率,减少产生MDR—TB的危险因素 。 [5]王撷秀.耐多药结核病的预防[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29(8):511—513. 2.5开展MDR—TB的流行病学监测 开展流行病学监 测,了解MDR—TB在我国和某些高发地区的现状、流行趋 『63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Extensively 势、形成原因和特点十分必要,只有掌握了本地区初治和获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United States,1993—2006[J]. 得性耐多药率水平,并连续监测其发展趋势,才能对结核病 MMWR Morb Mortla Wkly Rep,2007,56(11):250—253. 控制状况进行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MDR—TB措施。 [7]SHAH N S,WRIGHT A,BAI G H,et a1.Worldwide emergence 应遵循《全球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的要求,坚持有计划、定 of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J].Emerg Infect Dis, 期、持续地开展此项工作,获得耐药率、耐多药率、初治耐多 2007,13:380—387. 药率和获得耐多药率等数据,为控制结核病和预防MDR— [8] KOENIG R.Drug—resistnat tuberculosis.In South Africa,XDR —TB and HIV prove a deadly combination[J].Science,2008, TB提供依据 J。 319(5865):894—897. MDR—TB是结核病控制的难点和重点,预防为主是减 [9]GANDHI N R,NUNNP,DHEDA K,et a1.Muhidrug—resistant and 少MDR—TB的关键,个体化和综合治疗是今后主要的治疗 extensively drug—resistnat tuberculosis:a threat to global control of 模式。 tuberculosis[J].Lancet,2010,375(9728):1830—1843. 参考文献 『1O1 World HealtIl Organization.Global MDR—TB&XDR—TB Re. [1] WHO.Global tuberculosis contorl:a short update to the 2009 re— sponse Plan 2007—2008[RYOL].http://whqlibeloc.who.int/ port[R/OL].http://www.who.int/tb/publicetions/global,re— hq/2007/WHOHTMTB__2007.387eng.pdf. port/2009/update/en. (收稿日期:2010—07—05编辑:庄晓文) 对结核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的评价与思考 刘志辉 广东省广州市胸科医院肺部疾病研究所(510095) 由于抗结核新药开发的缺如、化疗方法外的良策不多、 养基细菌生长良好、含药培养基细菌生长菌落>20作为耐 不治病例的累积与传播,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 药判断标准…。比例法是在一种含药培养基上接种浓度相 ance tuberculosis,MDR—TB)已被认为是新的“白色瘟疫”而 差100倍的两种不同浓度的受检菌液(10I2和10“ms/mL) 成为现代结核病控制和临床治疗的重大挑战。目前,对耐药 并以不含药培养基作为对照,以含药培养基上的菌落数与不 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因此,准 合药培养基上的茵落数之比是否<1%作为耐药性判定标 确、快速、简便、费用低廉的药物敏感性测定试验方法的建立 准。该法是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方法,也是世界卫生组织 和广泛应用则成为控制MDR—TB的前提条件,也是当今实 (WHO)与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IUATLD)全球结核病耐 际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药监测方案中推荐的方法。同时,许多实验研究将其作为其 1 目前临床应用的结核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试验 他方法比照结果出现分歧时结果的最后裁决标准 J。 方法 仪器系统快速检测法包括BACTEC—TB 460系统、BAC. 目前文献报道的结核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试验方法繁 TEC MGIT 960系统、BacT ALERT 3D系统和ESP系统, 多,约有20种。目前进入临床应用的方法则主要包括绝对 它们分别以检测“CO:、耗氧释放荧光、培养基[H ]变化和 浓度法、比例法和仪器系统快速检测法。 培养瓶压力变化指示有无分枝杆菌生长,实现了由检测茵体 绝对浓度法以“无生长”为终点或以最低抑茵浓度作为 到检测分枝杆菌代谢产物检指示分枝杆菌生长的方法学变 耐药性判定指标。我国曾经长期普遍采用这种方法,但为了 革,使对慢生长分枝杆菌进行快速检测成为可能。其药物敏 与国际接轨,目前已向比例法转移。其原理是:在两种不同 感性测定原理均为:若某种药物在规定的某一浓度能抑制 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及不合药对照培养基中接种终浓度为 99%的细菌生长,则该茵株对该种药物敏感,否则即为耐 10 mg/mL的受检菌液,37℃培养4周观察结果,以对照培 药[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