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综述
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国家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的内涵不断丰富,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发展。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决定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
二、拓展分析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为什么高度重视水利建设? ①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③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2)如何加强水利建设和水利改革发展?
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做到科学用水、依法用水,节约用水。
②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作用。财政支出重点向农田水利倾斜,加强金融对水利建设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及水利建设信贷投放力度。
③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效结合起来,依靠技
术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④广大居民要增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积极促进现代化水利发展。 2.从哲学角度分析
(1)为什么要重视水利建设?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从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的现实情况出发的。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
④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决定政治。水利建设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政治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2)如何加强水利建设?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次要矛盾解决不好,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
③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作用,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
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
3.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1)为什么要重视水利建设? ①高度重视水利建设,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体现。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搞好水利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搞好水利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2)如何加强水利建设?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党在水利建设中要实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②政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政府要履行好经济、文化等职能,搞好经济调节,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大力度宣
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
三、试题设计
1.(32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及灌溉情况 项目 时间 新中国成立前 1949-2007 大中型 水库 23座 8.7万座 机电 抽水泵站 -- 50多万处 塘坝、旱井、 沟渠、水窖等 -- 2000多万个 灌溉 面积 2.39亿亩 8.77亿亩 占耕地 面积比重 16.3% 48.8% 注:现有水库的95%以上是1977年以前完成建设的。截至2007年底, 在8.7万座水库中病险水库约3.7万座,占水库总数的42.5%。
表二 1970----1990年我国水利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 时期 比重 “四五” 4.8% “五五” 5.7% “六五” 3.4% “七五” 2.5% 注:据有关资料统计,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的水利财政支出占政府总支 出的10%以上。
(1)表一、表二显示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建国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大中型水库大幅增加,其他水利设施从无到有,灌溉面积以及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都大幅增加;由于我国农田水利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与印度等国相比比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造成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2)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等不利因素凸显了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8分)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利于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利于增强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材料一
我国《农业法》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至2020年,我国年均水利投资将达4000亿元,即未来10年水利建设总投资为4万亿。对于这笔惠农资金,地方政府要管好用好,使中央好政策真正落实成为给农民的实惠。
(3)运用政治常识,结合材料一分析各级政府应如何承担好农田水利建设的职责?(8分) ①各级政府应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搞好农田水利建设; ②各级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好经济职能,加大资金投入,承担好农田水利建设的职责;
③各级政府应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依照《农业法》规定,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④各级政府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贯彻中央政策精神,管好用好惠农资金。
材料二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的内涵不断丰富,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
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4)结合材料二,阐述我国党和政府重视加强水利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10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加强水利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的现实情况做出的。(3分)
②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决定政治。水利建设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政治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3分)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4分)
2.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是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 1998-2007年中国水资源和用水总量及分类变化情况 项目 年份 1998 2001 2004 2007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34017 26868 24130 25255 地区分布(%) 北方 15.6 16.2 19.0 19.5 总用水量 (亿立方米) 5435 5567 5548 5819 用水量分类(%) 生活 10.0 10.8 11.7 12.2 南方 84.4 83.8 81.0 80.5 工业 20.7 20.5 22.2 24.1 农业 69.3 67.1 64.6 61.9 资料来源:1998年、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材料 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
有效利用率和城市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非常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如此缺水,却又如此挥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价太低。
最近几年,中国水务市场每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今后,中国整个水务市场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如此巨大的市场和投资,确实并非政府所能包办。不管是技术,还是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都需要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和社会资本的进入。
表和材料显示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运用经济常识,结合材料上述分析说明发展水产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措施。(6分)
经济信息: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低。从1998年到007年,我国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且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1分)用水总量呈增加趋势,其中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所占比重增加,农业用水所占比重减少。(2分)由于水价低,工农业用水利用率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分)
措施:①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价格,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2分)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技术手段保护、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的合理配置;(2分)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和社会资本发展水产业。(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