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的恋爱与性 限选期末作业

2022-02-02 来源:华拓网
 大学生的恋爱与性

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而情到浓时,爱必然与性相联系。正值年轻期的大学生,跨过高考这个坎,来到了大学,这里没有了父母的拘管,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随着性生理的开窍和性心理的进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形式。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己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骚扰。 一、认识爱与性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通常多见于人与人,人与动物。现今任何科学都不能彻底解释人或动物产生“爱”的原因。 爱这个字在字典里有着许多意义,由某种事物给予人满足(如“我爱吃这些东西”)至为了爱某些东西而愿意死(如爱国心、对偶结合)。其可以用来形容爱慕的强烈情感、情绪或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里,其通常指人际间的爱。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性行为(sex behavior):旨在满足性欲和获得性快感而出现的动作和活动。 一般人们往往会狭隘地把性行为认为仅是性器官的结合,但这决不能说是正确的观点。性行为并不只意味着性交,观看异性的容姿、裸体,电视的色情节目、接吻、手淫,阅读色情小说等等,都是地地道道的性行为。

二、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虽然是追求爱情的行为,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产生。也就是说,恋爱是大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结果。 1、性生理和心理的发育

大学生性心理问题—科学研究表明,直接连累性生理开窍的是大脑脑垂体前叶分泌的性激素。性激素的激活唤醒了性意识的觉醒。

性心理的进展是伴随着第二性征的降生,性意识的觉醒而进展的,经历了四个阶段,而进入大学的青少年则属于择偶尝试期,对异性的爱慕和向往有了比较肃穆的选拔和排他性,雍容而然地进入了恋爱择偶尝试期。男女双方从由衷深处

都体验异性储存的优美,并盼望用各种门径临近异性,引发特定异性的注意与垂青。

2、客观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虽有对异性的向往,但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骚动被压抑着,不敢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频繁交往,相互了解,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三、大学生性与恋爱心理的特征 1、对与异性交往的渴望

大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成熟阶段,渴望与异性交往,并对有关性的一切充满好奇,更希望自己能通过恋爱进一步了解异性,不同于以往高中时代沉迷于书本,开始重视自己在异性中的形象。同时在恋爱中个性突出,形成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念,不受传统习俗的限制,自由恋爱。 2、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大学生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及所接受的性教育的贫乏,未形成稳固、正确的性道德观、恋爱观,自控力弱。有些学生的性心理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待恋爱问题简单幼稚,重外在形式,缺乏深刻的相互了解、责任意识。有些人由于性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导,过分压抑,情绪不稳定。 3、男女性心理的差异

女生对性知识的兴趣低于男生,往往热衷于追求浪漫、神圣的爱,男生对性知识的兴趣相对较浓,在与异性交往中更显得热烈主动。

四、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困扰 1、性认识的偏差

性认识的偏差一种是对两性交往缺少责任,抱着“玩一玩”的态度;一种是将爱与性割裂开或是对性充满恐惧。有个案例,某女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在家乡那边与某男生交往了两年,来到大学依旧保持关系,同时与学校另外一个男生交往,俗称脚踏两条船。 2、性冲动的困扰

大学生一方面具有性的冲动,另一方面是对性的否定与批判。许多学生为不知如何宣泄自己而苦恼。在谈恋爱过程中,性的需要是很自然的事,他们大多都希望有灵肉合一的爱情。然而,由于中国社会对性问题依然讳莫如深,青春期教育也很欠缺,大多数大学生仍然是观念现代,而行动保守。因此性冲动和性苦闷仍常常困扰着他们。一位大学生说,我们周围的空气太紧张了,所有的人都带着罪恶感来看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人可以商量,因此我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性焦虑和性行为的困扰

性心理的矛盾冲突以及各种不适应就会引起焦虑。儿童时期过分严厉的禁欲主义教育、对性交知识一无所知,这也是引起性焦虑的原因之一。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发育趋于成熟,而性心理发展正趋于激烈时期,据2000年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性知识、婚前性行为、性心理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4、两性交往的不适

由于学生在中学时代接受的青春期性教育甚少,对性充满了神秘感,以至有些学生不知如何与异性交往,在异性面前表现的拘谨、小心谨慎。 5、不稳定性,耐挫力弱

由于大学生易感情充动,缺乏处理恋爱总情感纠葛的能力,一旦恋爱失败则易表现出难以自持,陷入悲观的旋涡而无法自拔,结果因人而异,有的失恋者因自尊心受挫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的甚至从此拒绝爱情,性格变得孤僻、古怪,严重者有自杀念头或行为。有的人易将消极的情绪迁怒于人或事物中去,也可能采取非理智的极端行为,甚至干脆以自己的沉沦来报复社会和他人。

五、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

1、要懂逐渐明白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同时又要符合社会规范;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性问题。

2、学会合理地宣泄性能量

通过恰当的作息制度、紧张的生活节奏和体育活动,可使减少对性问题的注意并能使其性能量得意宣泄。正常的异性交往和进一步发展的恋爱方式,对大学

生来说是最佳释放性能量的途径。 3、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

培养自然、友好、文明地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既要尊重对方,平等的与人交往,又要学会保持交往中的自尊、自主和责任意识;同时不断充实、发展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4、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失恋仅仅说明恋爱关系不融洽、相互不能接纳。处理失恋的积极方式应是,面对痛苦,分析原因,汲取教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可以通过即使倾诉、宣泄从情绪调节上来维持内心的平衡。

六、结束语

青年朋友,到了一定的年龄,在友谊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对对方的认识,情感逐步集中,产生占有与要求一体化的心理,即爱情。这个过程就是恋爱。进入恋爱的男女双方,都会沉浸于“不信任”的相互纠缠的莫明“欠缺感”。怎样度过这个欠缺感,让爱情的花朵开放得更加鲜艳美丽呢?用文学的语言,那就是:“用理智去播种,用忠诚去灌溉,用谅解去护理。”可见,在恋爱的道路上,充满的是宁静的阳光,而不是激烈的湍流。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男女之间,除了情窦未开的幼童和性意混然的老人,一经接触就难免产生性的意识,遇上某种场合还会发生冲动。如果欠缺抑制力,势必掉进湍流。如果诚如 “发乎情,止乎礼义”,那就永远沐浴于和煦的阳光。当然作为人类,性意识的产生和性冲动的勃起,与性行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关于性爱的进化,二千三百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概括为本能的、情绪的、理智的三个时期。本能时期毫无恋爱伴随,目的达到便告分离;情绪时期是本能与精神的混合体,其特征是听凭个体的喜怒哀乐,反复无常;理智时期,即发乎情,止于礼义,置性爱于社会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之中。

这三个时期,不仅是动物与人类的分水岭,而且还是衡量人们文明程度的尺度,我们既不能象动物那样单纯,凭本能;也不能象兽性不净的野人那样蛮横,凭情绪。我们应当以社会道德、传统、风尚为准绳,凭理智。

众所周知,人类脱离混沌初开演进社会生活之后,性行为就被社会赋予道德内容,被限定为男女婚后的行为,禁止非婚在恋爱的接触中,应有一定距离,不

能一体化。特别是在已有一定的感情后,双方单独相处时,不要发挑逗性的言语,不要出很猥亵性的举动。一朝冲动,男方应自我尊重,强行自制;女方应加劝阻或拒绝。这种劝阻或拒绝,不是什么封建守旧,而是坚持原则,维护爱情。

杜绝的办法主要是升华,把性的冲动升华于文娱、体育、学习、事业。即把沉润于两性纠缠的精力转到有关的社会实践,培养革命人生观和高尚人格,深化爱情。

性的紊乱与泛滥,是社会风气沉沦的副产品,是社会的不幸怪胎,是人们失去其价值观的畸形情绪的发泄,腐朽而堕落。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青年,良莠不辨,把这种西方的腐朽生活方式,誉之为“现代恋爱方式”。21世纪,对于我们是振兴中华的年代,与之相应的恋爱方式应是互相切磋,互相策励,以振兴中华作为共同的理想,作为播种、灌溉、护理爱情的基础。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