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腐败的经济原因

2020-08-21 来源:华拓网
浅析腐败的经济原因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有许多政府官员和企业相关负责人腐败事件被披露出来,打击腐败力度也不断加大。腐败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腐败损害了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潜在的国家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更是降低了政府的信誉度、增加了信用交易成本。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腐败,把腐败看做一种经营活动,用”理性人”、资源稀缺性、供给需求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分析腐败的成因,并对反腐败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如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成本,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等。 关键词:腐败;供给需求弹性;博弈 引言

当前,腐败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不正之风的焦点,严重影响了中国改革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抑制腐败之风,是全国上下极为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问题。对腐败问题进行经济学的思考和分析,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相关的启示。

一、腐败现象及其危害

很多经济学家已经给腐败下了经济学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腐败是通过关系而有意识地不遵从规则和约束,以图从该行为中为个人或相关的个体谋取利益。具体说来,腐败是官员或者官僚集团利用公共权力谋求私利的一种经营活动,他们总是期望以最低的成本做最大的买卖,获得最大的收益。从”经济人”角度上分析,腐败

是腐败者利用职权等谋求私利或者集团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对于腐败的影响尚有争论,曾有人认为,腐败是经济增长必要的润滑剂,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大量的研究以及事实表明,腐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腐败加剧了不平等竞争。

(一)腐败危害国家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腐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实际上,支付更多行政贿赂的公司比那些不支付任何贿赂的公司在官僚身上浪费了更多的时间,降低了效率,付出了更多的隐形成本和代价。并且由于腐败造成的机会不均等性特别影响了小公司和行业新的进入者,在腐败盛行的领域中,可能因为小的企业和行业新手缺少寻租途径而无法进入市场。腐败行为也使的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降低,良好的制度可以节约成本,降低风险,但由于腐败问题的存在造成效率低下和市场不公,海外企业不愿意进驻,腐败抑制了投资,该国的海外投资资金减少,经济发展资金也对应减少。 (二)腐败造成潜在的社会资源浪费和损失

腐败导致寻租者并不一定是该活动的最佳选择,这会导致涉及政府出资或者援助的公共投资中的腐败损失、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购销合同中的腐败损失等。例如:许多大型的公共投资中的”豆腐渣工程”和一些违背经济规律的中看不中用的、在建成之日就是亏损之时的”标志工程”、”形象工程。这种腐败工程给设租和寻租者带来了利益的同时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同时,

由于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诚信度较低,国内企业不敢投资,投资管理环境较差,国外企业也不敢进驻,大量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不能利用,造成浪费,形成潜在损失。 (三)腐败造成政府信誉的丧失

政府显然是权力的拥有着,也是易滋生腐败的地方之一,当然,腐败必然有被曝光的风险,随着大量腐败行为的曝光,降低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政府的信誉度降低,在公共管理方面的成本必然上升,并且效率下降。为了保证政府和客户之间的利益、公平,原本和客户之间简单的合同,不得不建立起很多的规则,制定更多的管理制度,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 二、腐败的成因分析 (一)腐败的诱导性因素

腐败的诱导性因素主要有三种:成本、制度和信息。具体说来,目前在中国,腐败的成本是很低的,也许几个电话或者饭局就可以完成腐败的过程,加上制度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对称性,就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假如从事某腐败活动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资源即使全部花在本职工作上,其收入基本不会有所增加,从事遵纪守法活动,所得到的纯收益也是微乎其微,而从事腐败活动回报是丰厚的,同时活动自身制度、监管制度不完善,活动信息不公开透明,惩罚的力度小于其腐败获益的程度,拥有权力的官员和其相对人在选择是否进行腐败活动的博弈时,显然腐败是其占优策略。

(二)权力所有者是理性人

现实中的权力所有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都具有”经济人”的特征,在政策过程中,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他们制定出最大化利己的政策,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社会的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是稀缺的,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让稀缺的资源获得最大化的收益。权力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当权力拥有者拥有这种稀缺资源时也希望他手中的资源可以利益最大化,当然他也就会面临腐败和廉洁的选择。选择腐败或放弃腐败是在约束条件和风险偏好既定的情况下个人的绝对理性行为,当腐败会带来更高的效益时,”经济人”显然会选择腐败。 (三)权力的需求和供给的”无弹性”

假设可以把权力”价格化”,权力越大价格越高,官场热无疑使权力的价格不断升高,但古往今来人们都没有停止过对权力的追逐,权力的需求弹性非常小。有权利者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权力、权限是一定的,出于理性他为获取更多更好的个人利益, 面对不同的用权对象给出的不同的”价格”,而权力拥有者是一定的,这就形成了权力供给的”零弹性”。面对这种情况,经济人必然会扩大权限提高价格,同时对于权力效益的需求者来说只要价格在其承受范围内,也不会顾及其高低,而权力的所有者也抓住需求者这一心理,更多为自己创造获取有价值的的事物的机会,从而使腐败的产生成为了必然。 三、关于反腐败的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在加强监督机制的同时还要以提高监督效率、降低政府的监督成本为目标。首先加强各监督机构的总体协调,明确职责权限和分工。第二也要强化以权力相互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机制,关键权力不能过分集中。第三要建立具有相对独立性、高度权威性的专门监督机构。良好的监督机制的建立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制,加快构建廉政法律体系,为加大打击腐败现象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 (二)增加对官员的道德培养和激励机制

加强官员的自我道德修养和约束也是反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杜绝腐败现象要从从思想上、根本上进行。可通过定期培训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进行。关于对官员的激励,如建立以薪养廉制度,提高其薪金,加强其奖励制度,以更透明和公开的方式实现晋升机制,满足了官员的自我实现,同时获得社会认同的需要,从而降低腐败的”主动性”,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反腐方式。 (三)完善对腐败的惩罚性机制

当前在我国对腐败官员的惩罚性机制建设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在其披露机制以及经济性惩罚机制等应更完善。具体可在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舆论的监督。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舆论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监督,引起人民群众的关注是对腐败一种强大的威慑力。其次是建立惩罚性经济机

制。对贪污受贿的非法所得进行彻底追缴,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罚款、罚金处罚,使其财、位、权三空,从而有效的警戒后人,使其”望腐却步”。第三要严格执行法律制度,增加查处概率。刑罚的本质不在于力度大小,而在于刑罚不可避免,我们必须坚持教育惩处并重,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查处,要严格执纪执法,不搞上下有别,内外有别,伸张正义,打击腐败邪气。 参考文献:

[1] 陈武明. 关于当前的反腐败和反自由化斗争[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梁小民. 寓言中的经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龚堂华. 反腐败的经济学对策[eb/ol].[2005-12-09]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3918129.html [4] 盛宇明.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0(5):52-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