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 陶瓷艺术 龙山文化陶器刻划装饰几何纹样的特点 鞠 月 (西京学院,陕西西安摘要:龙山文化的命名,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省历城 710123) 鱼纹为例,仰韶类型早期的鱼纹写实、生动,刻画了鱼身体各个 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今济南市章丘市)发掘之后提出的,属中 国新石器时期的一种彩陶文化。龙山文化陶器的造型千姿百 态,端庄优美,欣赏价值极高。本文从龙山文化陶器装饰纹样的 变迁来探讨龙山文化陶器装饰几何纹样的特点。 关键词:龙山文化陶器;刻划几何纹样 0弓l言 陶器的使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陶器的历史是人 类认识自然的历史、是文明发展的历史,陶器展示了艺术的起 源、发展的历程,显示了艺术发展的许多特征,体现了早期艺术 的风格面貌,为认识艺术的意义、艺术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重要 条件 。 1龙山文化陶器装饰纹样变迁溯源 龙山文化是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龙山镇,距今约 4000 ̄4600年。因出土器物以轮制漆黑光亮的黑陶和蛋壳黑陶 为主,为区别于以红陶为主的仰韶文化,当时曾被称之为‘黑陶 文化¨ ,这在当时也被看作是起源于东方而与仰韶文化分属 于不同系统的文化遗存。据考古资料记载龙山文化是由大汶口 文化传承发展而来。作为陶器的一部分,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 了解史前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探索原始社会人们生 存之谜的一把钥匙。龙山文化的装饰纹样比较简洁、朴素。它 是对之前陶器纹饰发展的一种升华,是对生活和艺术美的一种 提炼。龙山文化陶器延续使用了几何纹样,并根据器身的需要 将其进一步发展,不再使用彩绘,取而代之的是与器身同色的凹 凸的单线或者是复线弦纹形成一种质朴的美和明快的节奏感。 龙山文化陶器的纹样变化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它删繁就 简,为陶器量体裁衣,因器施饰,重在表现黑陶本身的材质之美, 同时根据不同的部位装饰不同粗细的线,成为陶瓷装饰本身发 展的典范。 1.1轮制工艺与纹样的关系 朴素、单纯之美是龙山文化陶器在纹样装饰上的特有风格。 龙山文化陶器其装饰纹样延伸和发展了彩陶艺术中的几何纹, 但其纹样不是用彩绘的形式来表现,而是在弦纹的框架下用刻 划的直线来组织,其装饰纹样的风格与轮制工艺的使用有直接 的联系。弦纹是龙山文化陶器中最常见的一种纹饰,弦纹粗细 不同,细弦纹是一条细长的线,粗弦纹呈宽带状,中间形成凹槽, 形如板瓦,亦称瓦纹。两种纹饰有时同时出现在一件器物上,有 时弦纹与其他纹饰配合使用。轮制工艺的应用使弦纹的制作更 容易,通过陶轮的旋转很容易制作出凹凸、粗细、深浅不等的弦 纹。由于使用工具及处理方法的不同,有凹凸、粗细、尖方、圆弧 等不同形状,也有单线弦纹与复线弦纹之分。陶器器身上装饰 的凹凸的单线或复线的平行弦纹形成一种节奏美。龙山文化陶 器的镂孔几何纹样种类多样,纹样刻划细致、精美,这也与轮制 工艺的使用也有很大关系。轮制工艺的使用可以使器物的器壁 制作的很薄,这样也为镂孔几何纹样的装饰提供了方便。另外, 轮制工艺的使用使陶器器身更加平滑、规整,这为纹样的精细刻 划提供了方便。龙山文化陶器的装饰纹样具有一种简洁、单纯 美,纹样刻划细致,器身的平滑程度是必备的条件,轮制工艺的 使用是龙山文化陶器纹样精细的一个必备前提条件。 2龙山文化几何型纹样与彩陶文化几何型纹样的区别 彩陶时期的几何纹样又可分为仰韶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 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几个典型,按我们今天的认识,是 由具象的形象概括、抽象的点、线、面等相互组织构成一种形式。 而龙山文化的几何纹则有着完全区别于彩陶纹样的造型方法及 特征。 2.1彩陶文化几何形纹样的造型特征 (1)仰韶类型的几何纹。仰韶类型的几何纹样的发展过程 是:写实一(初级的)归纳、概括一(以直线为主的)几何纹。以 ・10O・ 部位的特征,表现了创作者对自然物敏锐的洞察力,很少采用夸 张的表现手法,随着时间的发展,由当初的写实鱼纹到最后逐渐 写意,形成了丰富的几何图案。它们讲求简洁明朗,从具象归纳 为抽象,追求的是线的变化、多组三角形的大小变化,形成了面 与线的对比。(2)庙底沟类型的几何纹。庙底沟类型的几何纹 样最具代表性的是鸟纹,它们的发展过程是:写实一(写意)变 形一(以曲线为主的、具有规范性)几何纹样。从陶器上鸟纹的 变化看出,纹样均是以正面、侧面、多角度飞翔的鸟纹变形为基 本元素,再加以组合、变化,得到的几何纹。正面的具象鸟纹已 经是经过高度提炼的形象,鸟头和鸟身逐渐分离,鸟头简化为圆 点,翅膀则简化为钩曲形纹,最后经过不同形式的组合,最终以 回旋的钩曲方式,形成庙底沟类型晚期最具特征的钩羽圆点纹。 这种以钩羽、圆点演绎而成抽象的几何图案,使纹样充满动感, 突破了对称的纹样格式。(3)马家窑类型的几何纹。马家窑类 型彩陶上的几何纹样也以鸟纹为例来进行分析说明。马家窑类 型的鸟纹相对于庙底沟类型的鸟纹,鸟纹的翅膀更加的夸张和 旋转,形象也更加柔美、律动。马家窑早期的正面鸟纹外形像天 鹅,到了中期,创作者充分掌握了鸟飞翔的最大特点,高度地提 炼、取舍使正面鸟纹的鸟头和鸟身先后消失,只留下反向旋转的 两翅。这一时期,由变体鸟纹抽象、演变而来的,以点和螺旋纹 为构成元素的旋纹占据着马家窑类型彩陶几何纹的大部分。通 过上述,对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等彩陶文化的纹样最初拥有 着写实的表象形态,但后来在写实的基础上不断归纳和变形,统 一于基本的格式和形态中,而成为几何纹。 2.2龙山文化陶器几何纹样的造型特征 龙山文化的几何纹样纯粹是作为装饰的抽象几何纹,纹样 避免了具象的形像,而强调线条组织的形式感。前面讲过,龙山 文化陶器几何纹样与制陶技术有着有机联系,利用各种不同的 装饰方法在陶器上运用划纹、压纹、印纹、镂孔、附加堆纹等组织 纹样。特别是弦纹的大量运用是与轮制技术的应用有密切的关 系。龙山文化陶器中直线构成的纹样最为多见,纹饰多是在平 行弦纹之上或之间平行地组织几条直线,有的则在陶器器壁上 刻划几条垂直短直线的暗纹,暗纹长短不齐,数目不一,距离不 等,这样不但不破坏陶器的整体美观,反而很有趣味。还有一种 平行斜纹,发现在山东大学征集的一块陶器残片上,纹样在中部 两道凹凸弦纹之间划满了规则的平行斜线,两行斜线之间间隔 许多锥刺成钉状的小点,非常工整精致。龙山文化陶器的三角 形纹有的用刻划的方法整齐地或随意地刻出,有的三角形内是 空白的,有的则加双边修饰,有的用同一方向平行斜线或相对而 行的平行斜线填充。这些三角形通常是正倒相间地组成连续纹 样,纹样看上去整齐而有一定的韵律,具有活泼的动感。方格纹 或菱形纹,在纹样的制作时使用了刻划、压印、拍打等制作手法, 方格纹和菱形纹相互转化,规则方正一些的是方格纹,随意一些 的便成了菱形纹,出土于日照两城镇、滕县后孤堆的陶片纹样。 龙山文化的直线几何纹往往还相互配合,变化多样。龙山文化 陶器中曲线几何纹比较少见,多为在两条平行弦纹之间平行排 列的圆圈镂孔纹,这些小圆圈纹一般分布在陶器的颈部,排列规 整,富于节奏,体现了一种庄严的美。 3结语 总之,仰韶文化等类型的几何纹样在制作时都是直接在陶 器上涂绘,而龙山文化陶器的几何纹样多使用工具进行制作,多 种装饰手法的应用使原本简单的纹样别具风格。龙山文化陶器 的几何纹样与原先象征寓意的装饰本意已经脱离,变成纯粹作 为陶器装饰的抽象几何纹,完全追求装饰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书庆.彩陶艺术简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32 [2]杜在忠.试论龙山文化的蛋壳陶[J].考古,1982(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