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智能化油气田建设关键技术与认识

2020-12-16 来源:华拓网
论智能化油气田建设关键技术与认识

王佳丽1 任 亮2 宋 洁3  1.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气厂 ;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 ;3.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

【摘 要】分析智能化油气田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解决方案、建设要点及国内外智能化油气田技术差异。智能化油气田主要包括实时监测、模型建立、决策与实施3个环节,其主要特征为\"时效+协同+持续\"。智能化油气田的核心是基于模型系统的最优化,包括4个层次:单井优化、生产优化、油气藏优化以及整体资产优化,最终追求的是系统的整体优化。智能化是智能化油气田建设的手段,实现油气田高效开发是其目的;数据是智能化油气田的基础与关键;智能化油气田决策的本质是基于模型的决策;建设智能化油气田需要高科技行业技术的配套支撑。【关键词】智能化;油气田建设;关键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渐升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当前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现阶段物流网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用途广泛,不但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能为全球经济提供动力,目前已成为我国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成为我国油气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油气田智能技术特点

1. 油气田智能概念

智能油气田指的是油气田勘探、开采工作全面迈入数字化时代。并通过不断的优化,实现勘探、评价、开发、调整、管理的全程产量提升,达到效益与采收率的最大化目的。智能油田的建设包含实时监测、数据模型的建立、技术实施与科学决策。智能油田最明显的象征,便是利用了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了数字化采集,与模型构建。由数字系统专家丰富的资料与经验素材,快速制定出最精准的决策。对实现智能油田发展,提高智能油田生命周期而言效果显著。

2. 油气田智能技术应用意义

智能油田对解决当前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殆尽问题具有明显的功效。现如今,在全球油气资源枯竭问题越来越显著,油气开采难度越来越巨大的背景下,传统工艺与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开采要求。此外环境保护与国际社会力量对于绿色油气开发与应用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实现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才有望提高石油勘探全球化、远程化管理水平。降低石油开采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石油开采能力。

二、油气田建设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1.云计算

云计算是指基于网络技术,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IT资源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技术能够实现软件、网络、存储、计算的统一调度与管理,从而完成系统资源的优化与整合。从云计算的服务模

42

式来看,云计算可以被分为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三个阶段。软件即服务为用户提供特殊应用的在线服务,由网络交接给用户。平台即服务实现了复用性、通用性软件资源的在线封装,提供给开发者用于监控、运行及系统开发环境建设。基础即服务则是利用虚拟技术,将网络、存储与服务器等设备变为基础资源,优化内部资源与流程,为外部提供灵活动态的基础服务。云计算在降低设备能耗的同时,提高了信息资源利用率。并为外界提供了可靠、安全的访问信息资源。

2. 物联网

(1) 油气田生产自动化

油气田生产时有效的融入物联网技术,主要将多种自动化仪器仪表以及设备对生产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控,而相关工作人员只需依据计算机显示,对设备给予有效的调整,确保其生产全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油气田生产的稳定性。同时,对油气田生产数据给予实时收集以及分析解决,通过中控计算机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生产设备的远程监控操作,从而为信息传输创造良好的环境,能够对油气田生产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从而有效的增强事故应急工作质量,最大限度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油气田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2) 油气田生产的SCADA系统的应用

SCADA系统在油气田生产过程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数据采集以及分析等自动化操作,在此环节相关人员可以利用SCADA系统增强电子巡检,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事故出现概率,进而能够有效的实现油气田生产全过程检测以及监督管理的最终目标,同时加入计算机联网以及通讯,通过与专家系统相互连接,能够科学的把控油气田安全生产,并实现油气田生产智能化。

通过将SCADA系统应用到油气田生产当中,通过无人值守对油气田生产作业进行把控,从而在缩减劳动力度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利用较少的人员实现井下安全生产。除此之外,可对油气田的所有的油气井的分布状况给予全方位的监督以及管控,有效的避免人工巡检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安全隐患的及早排查,通过远程把控的形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的确保油气田生产的安全,提升安全生产整体质量。油气田生产领域SCADA系统的控制功能,可以完成对抽油机井监控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并实施监控采气井生产运行状况,油井自动计量系统的管理,注水系统的管理,油气水分离系统的监测和管理,联合站消防系统的管理,原油外输装置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等,基本实现了油气田生产的自动化,达到预期的生产效率。油气田生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时监测油气田生产现场的设备和实施,并将采集到的生产数据输送至控制中心,通过集中的控制和管理,进行远程的操作,提高油气田生产的智能化程度,与传统的人工管理进行对比,一旦发现危险隐患,能够立即远程控制,避免给油气田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3.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在油气田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油气田勘探、开采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从大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价值与发展规律,对辅助决策,预测油田行业走势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存储、建立模型与模型应用四个环节。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建模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其中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帮助数据人员完成数据系统与数据库中的信息整合,并将信息数据以建模的方式,累积数据样本。大数据建模通过特殊的工具与算法,能够深度挖掘数据表层关系与隐藏数据关系。并根据特定的方程式、公式、规则等建立预测模型,生成大数据预测结果,能够提高业务处理决策能力。

如新疆某油田便引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数据、企业管理

数据、油田设备数据、仪器设备数据的全部录入。并对具体数据内容进行抽取和集成,建立数据模型与图表,分析数据样本,建立数据样本集,为油田企业进一步决策与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予科学的分析,在远程控制的基础上,为油气田生产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加强抽油机诊断专家系统的应用,可以对抽油机实现远程运行,真正的实现无人值守的状态,进而实现油气田生产具体,保证油气田生产质量。

化运行。在实践中完成理论与技术的建设,并将这种理论与技术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内,推动国内智能化技术与石油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亦言.为海上智能化油气田提供先导性尝试[J].中国石油企业,2017(11).

[2]彭英.油田生产过程智能化的发展与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08).

[3]李项华,朱益飞.数字化智能化助推油田天然气计量更准确[J].中国计量,2017(05).

[4]贾爱林,郭建林.智能化油气田建设关键技术与认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12):118-122.[5] 胡耀义.一种智能化油气田建设的解决方案[J].信息系统工程,2020(02):148-149+153.[6]王晓东.油气田建设中智能化技术的使用效果[J].化工管理,2018(07):8.

三、智能化技术在油气田生产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油气田生产当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此技术的应用在提升油气田生产智能化的同时,可以快速的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保证生产整体工作质量,符合油气田生产技术需求,保证油气田生产顺利实施。除此之外,还需加强油气田生产现场监控以及管控力度,大力发展自动控制传感器,将其应用到井场审查当中,利用网络设备传输至控制中心,利用中考计算机给

四、结语

在未来,不论是哪一个行业都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油田行业,更是需要油气田的科学管理。为实现油气田有效管理与高效开发,我们就必须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油气田建设,实现油气田的专业开发与跨时代发展。现如今,我国在智能油气田建设上与国外存在研究领域差距。鉴于此,我们必须根据我国实情,选择更为成熟的开采方案与开采手段,实现智能油气田理念、技术、实践的系统

(上接第41页)

代期间,钻井深度就达到了五千米,随着后来科技的发展,钻井深度也随之加深。直到2006年的7月份期间,华北石油局施工塔深一井完钻,该井钻达到了8408米。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的超深水平井技术,或者超深井技术已经基本达到成熟,但是超深井钻工作容易引起堵塞、刺泵以及刺漏等多项事故,这些事故的产生,都会对录井工作产生直接影响。

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人们对资源的开发技术也愈加重视,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改善现阶段的录井技术问题刻不容缓,因此本文我们对录井技术现阶段的困境,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从而促进我国录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陆黄生. 综合录井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

发展思考[J]. 石油钻探技术,2011,(4):1-6.

[2]刘荣,张成. 综合录井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 中国化工贸易,2014,(16):145-145,149.

[3]梁伟. 综合录井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思考[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6).[4]席玉宏. 综合录井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思考[J]. 化工管理,2017,(35).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接第90页)三、结束语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条完全具有自主研发、生产和应用能力的聚合物防水材料产业链,现阶段虽承受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但未来的市场前景是可期的。另,整体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行业龙头创新能力已经不落于国外生产企业,可及早进行产业布局,积极、有序参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2]牛光全.国内外聚合物防水材料的新进展[J].橡胶工业,2000,47(6):367—372.

[3]雍奎刚,孙晓丹.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应用和发展[J].塑料科技,2008,36(12):60—64.

[4]汪多仁.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橡胶工业,20011,38(2):42—43.

[5]刘先南.PVC防水卷材在基础工程结构外防水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04,35(7).

[6]牛光全.论建筑防水材料的新进展[J].新型建筑材料,2007,34(8):21—25.

参考文献:

[1]沈春林.我因防水材料现状及产品结构预测[J].新型建筑材料,2009,36(9):56.

[7]孟赟,冯黎喆,范雯静.TPO防水卷材标准解读[C].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防水材料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三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

文集.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防水材料专业委员会中国硅酸盐学会,2011:163-166.

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