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方剂学(,很完整)

2023-10-09 来源:华拓网
总论

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病重邪盛,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据。

使药:(1)引经药,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变化形式:药味加减(桂枝汤——咳+杏仁、厚朴,胸闷--芍药)、药量增减(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剂型更换(汤,可加减,急;丸,易带,缓) 重点方剂 1、解表剂

桂枝汤 (辛温解表)

【组成】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小青龙汤 (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 桂枝 干姜 细辛 半夏 甘草 芍药 五味子 【功用】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银翘散 (辛凉解表)

【组成】银花 连翘 苦桔梗 薄荷 竹叶 芥穗 牛蒡子 淡豆豉 生甘草 【功用】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期。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泻下剂 大承气汤 (寒下)

【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痢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脘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黄牡丹汤 (寒下)

【组成】大黄 牡丹 桃仁 冬瓜仁 芒硝 【功用】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3、和解剂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

【组成】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数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大柴胡汤 (和解少阳)

【组成】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大黄 生姜 大枣 枳实 【功用】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痢,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逍遥散 (调和肝脾)

【组成】柴胡 甘草 当归 茯苓 白术 白芍药 【功用】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半夏泻心汤 (调和肠胃)

【组成】半夏 黄芩 人参 黄连 甘草 干姜 大枣 【功用】寒热平调 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4、清热剂

白虎汤 (清气分热)

【组成】石膏 甘草 知母 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清营汤 (清营凉血)

【组成】犀角 生地黄 竹叶心 银花 连翘 黄连 麦冬 玄参 丹参 【功用】清营解毒 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龙胆泻肝汤 (清脏腑热)

【组成】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柴胡 生甘草 当归 车前子 木通 生地黄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 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白头翁汤 (清脏腑热)

【组成】白头翁 黄柏 黄连 秦皮 【功用】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6、温里剂

理中丸 (温中祛寒)

【组成】人参 干姜 甘草 白术 【功用】温中祛寒 补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小建中汤 (温中祛寒)

【组成】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胶饴 【功用】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四逆汤 (回阳救逆) 【组成】干姜 附子 甘草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倦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当归四逆汤 (温经散寒)

【组成】当归 通草 桂枝 芍药 甘草 大枣 细辛 【功用】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擘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7、补益剂 四君子汤 (补气)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参苓白术散 (补气)

【组成】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甘草 山药 莲子肉 薏苡仁 白扁豆 桔梗 缩砂仁 【功用】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补中益气汤 (补气)

【组成】黄芪 人参 甘草 白术 橘皮 当归 柴胡 升麻 【功用】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生脉散 (补气)

【组成】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 敛阴止汗 【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四物汤 (补血)

【组成】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黄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归脾汤 (补血)

【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酸枣仁 当归 木香 【功用】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六味地黄丸 (补阴)

【组成】熟地黄 山萸肉 干山药 泽泻 牡丹皮 茯苓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一贯煎 (补阴)

【组成】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 生地黄 枸杞子 川楝子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肾气丸 (补阳)

【组成】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牡丹皮 茯苓 桂枝 附子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8、固涩剂

四神丸 (涩肠固脱)

【组成】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 生姜 红枣

【功用】温肾暖脾 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固冲汤 (固崩止带)

【组成】白术 生黄芪 龙骨 牡蛎 萸肉 芍药 海螵蛸 茜草 棕榈炭 五倍子 【功用】固冲摄血 益气健脾

【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猝然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9、安神剂

天王补心汤 (滋养安神)

【组成】生地黄 天冬 麦冬 酸枣仁 柏子仁 当归 玄参 人参 丹参 茯苓 远志 桔梗 五味子 【功用】滋阴清热 养血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酸枣仁汤 (滋养安神)

【组成】酸枣仁 知母 茯苓 川芎 甘草 【功用】养血安神 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晕眩,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

11、理气剂

越鞠丸 (行气) / 芎术丸

【组成】香附(气) 川芎(血) 栀子(火) 苍术(湿) 神曲(食)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六郁:气、血、痰、火、湿、食,因痰郁乃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治痰之品

半夏厚朴汤 (行气)

【组成】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 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苏子降气汤 (降气)

【组成】紫苏子 半夏 厚朴 前胡 肉桂 当归 生姜 苏叶 甘草 大枣 (陈皮) 【功用】降气平喘 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咳喘痰多,胸膈满闷,喘咳短气,呼多吸少,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旋覆代赭汤 (降气)

【组成】旋覆花 代赭石 生姜 半夏 人参 甘草 大枣 【功用】降逆化痰 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12、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 (活血祛瘀)

【组成】桃仁 桂枝 大黄 甘草 芒硝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血府逐瘀汤 (活血祛瘀)

【组成】桃仁 红花 赤芍 川芎 牛膝 生地黄 当归 桔梗 枳壳 柴胡 甘草 【功用】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补阳还五汤 (活血祛瘀)

【组成】黄芪 当归尾 赤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地龙 【功用】补气 活血 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温经汤 (活血祛瘀)

【组成】吴茱萸 桂枝 当归 川芎 丹皮 阿胶 白芍 麦冬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功用】温经散寒 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黄土汤 (止血)

【组成】灶心黄土(伏龙肝) 白术 附子 生地黄 阿胶 黄芩 【功用】温阳健脾 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13、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疏散外风)

【组成】川芎 薄荷 荆芥 羌活(太阳) 白芷(阳明) 细辛 防风 甘草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羚角钩藤汤 (平熄内风)

【组成】羚角 钩藤 桑叶 菊花 鲜地黄 白芍 川贝 淡竹茹 茯神木 甘草 【功用】凉肝熄风 增液舒筋

【主治】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烦,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甚则瘈(chì)疭(zòng),舌红,脉弦数

镇肝熄风汤 (平熄内风)

【组成】怀牛膝 生赭石 生龙骨 生牡蛎 生龟板 白芍 玄参 天冬 茵陈 川楝子 生麦芽 甘草

【功用】镇肝熄风 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头晕目眩,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

14、治燥剂

麦门冬汤 (滋阴润燥)

【组成】麦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 【功用】清养肺胃 降逆下气 【主治】

(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百合固金汤 (滋阴润燥)

【组成】熟地 生地 归身 白芍 甘草 桔梗 玄参 贝母 麦冬 百合 【功用】滋养肺肾 止咳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15、祛湿剂 平胃散 (燥湿和胃)

【组成】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功用】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藿香正气散 (燥湿和胃)

【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 半夏曲 白术 陈皮 厚朴 苦桔梗 藿香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表化湿 和气理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茵陈蒿汤 (清热祛湿) 【组成】茵陈 栀子 大黄 【功用】清热 利湿 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三仁汤 (清热祛湿)

【组成】杏仁 飞滑石 白通草 白蔻仁 竹叶 厚朴 生薏苡仁 半夏 【功用】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

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五苓散 (利水渗湿)

【组成】泽泻 猪苓 茯苓 白术 桂枝 【功用】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苓桂术甘汤 (温化寒湿) 【组成】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功用】温阳化饮 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真武汤 (温化寒湿)

【组成】茯苓 芍药 白术 生姜 附子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晕眩,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喘咳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独活寄生汤 (祛风胜湿)

【组成】独活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

【功用】祛风湿 止痹痛 益肝肾 补气血

【主治】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16、祛痰剂 二陈汤 (燥湿化痰)

【组成】半夏 橘红 白茯苓 甘草 乌梅 生姜 【功用】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温胆汤 (燥湿化痰)

【组成】半夏 竹茹 枳实 陈皮 甘草 茯苓 生姜 大枣 【功用】理气化痰 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滑,脉弦滑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化痰熄风)

【组成】半夏 白术 天麻 茯苓 橘红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化痰熄风 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比较(同病异治) 治疗失眠

天王补心丹p203 心肾阴虚血少、神志不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酸枣仁汤p205 心肝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归脾汤p164 心脾气血两虚、脾不统血——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治疗哮喘

麻黄汤p30 外感风寒表实证——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小青龙汤p39 外寒里饮证——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麻杏石甘汤p46 外感风邪、邪热壅盛——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苏子降气汤p227 肺肾上实下虚喘咳证——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治疗眩晕

镇肝熄风汤p270 虚实夹杂、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半夏白术天麻汤p333 风痰上扰 五苓散p303 蓄水证 苓桂术甘汤p309 脾阳虚

问答(方解) 方剂 桂枝汤 p33 君 桂枝 臣 芍药 佐 生姜 助桂枝辛散表邪,和胃止呕 大枣 益气补中,滋脾生津 小柴胡汤 p76 柴胡 透泄少阳之邪,疏泄气机郁滞(升散) 小建中汤 p138 饴糖 甘温质润,温补桂枝 辛温,温阳气,黄芩 清泄少阳半里之热(降泄) 生姜、半夏 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 益气健脾 生姜 温胃散寒 大枣 补脾益气 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甘草 调和诸药 使 甘草 调和药性 助卫阳,通经络,益阴敛营 解肌发表祛在表之风邪 中焦,缓急止痛 祛寒邪 白芍 酸甘,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 归脾汤 p164 补中益气汤 p154 黄芪 补中益气,升阳 人参、甘草、白术 当归 养血和营 甘草 调和诸药 固表 补气健脾 陈皮 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升麻、柴胡 升阳举陷 六味地黄丸 p170 熟地黄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山茱萸 补肝肾,涩精 山药 泽泻 利湿泄肾浊,减熟地黄之滋腻 补益脾阴,固肾 茯苓 淡渗脾湿,助山药健运,与泽泻共泄肾浊 丹皮 清泻虚热,制山萸肉温涩 补阳还五汤 p240 生黄芪 补益元气,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 当归尾 赤芍、川芎、桃 活血通络不伤血 仁、红花 协同当归尾活血祛瘀 地龙 通经活络 五苓散 p303 泽泻 利水渗湿 茯苓、猪苓 淡渗利湿 白术、茯苓 健脾运化水湿 桂枝 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 祛表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