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摄影教案

2024-02-14 来源:华拓网
摄 影 教 案

20 12 ~20 13 学年 第 二 学期

系(部)室 课程名称 专业、年级、班级

主讲教师

多媒体 摄影基础

摄影 教案1

参考书:摄影基础教程 课型:讲授

教学方法:讲授 图例讲解 图片欣赏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整体的概述,对摄影的特性、运用及其功用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 对摄影的诞生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3、 通过对摄影图片的欣赏对摄影的形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 介绍系统的摄影的学习方法,让每个人对自己本课程学习的步骤和要完成的任务有一

个整体的规划,定出自己要完成的摄影主题。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以及系统地研究计划和工作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引起学习的兴趣。

2、难点:在图片欣赏的过程中,使其了解观念,构思以及自身的修养是一切技能运用的基础。(摄影的艺术前提是想要表达的欲望。)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1、 教具:图片 多媒体教室 电脑

教学步骤:

1、 对学生进行说课 2、 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3、 观看摄影纪录片——老照片的故事 4、 摄影基本理论知识教学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优秀摄影作品的欣赏、历史上优秀的摄影作品欣赏

摄影的定义:

摄影是运用光学成像等科学原理,使真实景物在平面里得到影像记录或反映的过程。

摄影(照相)应该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的实施过程是人类通过视觉意识,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去扑捉时空中的瞬间来完成的。

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从摄影的诞生至今已经有160多年了,在摄影的基础上,1895年诞生了电影。摄影、电影和20世纪30年代诞生的电视,一起构成了传播视觉信息的影像文化。(很难想象没有当初的摄影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 摄影的诞生和发展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人们对影像信息记录和传播的需求;二是物理、化学、电子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1)摄影术的诞生:

幻想是发明的前提,古时候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传说,后来就有了望远镜(1600年)和电话(1876年)。人们想要把声音和影像永远的留存下来的美好愿望引导人们发明了摄影术、电影、留声机以及电视和广播。

(1) 1822年法国涅普斯用“日蚀刻法”将一种印刷用的沥青涂在锡合金版上,然后把它置于暗箱中曝光。由于光照的作用,景物明亮的部位使沥青相应的部位变白变硬。然后在“薰衣草油”中进行“显影”,薰衣草油将未变硬的沥青溶解,显露出下面暗灰色的金属版,最终得到一个正像。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尽管暴光时间长达12小时,影像也不太清楚)。

(2)1837年涅普斯的合作者达盖尔用经过碘蒸汽处理的镀银铜版拍摄出清晰的照片(将镀了银的铜版在碘蒸汽中熏蒸,使其表面形成能感光的碘化银。然后把镀银版放在照相机中约30分钟,再拿出来用水银熏蒸“显影”。最后用食盐溶液定影,即获得影纹细腻、具有金属光泽的正像,达盖尔银板法,保存时间长、影像清晰度高),1839年1月7日,法国下院议员、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阿拉哥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此发明并公之于世,自此宣告摄影术诞生。

(3)在达盖尔的发明公开后,英国的塔儿博特也向阿拉哥提交了“负片——正片法”的报告。(用纸做片基,成像质量差,影像反差大,但可以用一张底片复制多张照片,还可以制作大面积的照片。)经改进后于1841年获得专利,命名为“卡罗式摄影”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

(4)1840年英国的科学家赫谢尔发现卤化银中溴化银对光最敏感。1842年发明了草酸铁印像法和氰盐印像法。他首先使用了“摄影”、“摄影术”、“正片”、“负片”、“乳剂”等专用名词。(尽管有多项发明,可他从来没有申请过专利或进行过商业开发。)

摄影术的发明绝不是某一个人突发奇想一蹴而就的,它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人类的需求是发明的原动力,但绘画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的时候,新的需求终将产生新的发明。

摄影的特征和意义

摄影是一种视觉信息的传播媒介。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与绘画、电视相比,摄影的信息传播有以下特征。

1)影像的纪实性。与绘画相比,摄影的影像是逼真的。(源于使用的感光材料的性质和照相机)

2)瞬间的长驻性。摄影只能捕捉瞬间的影像,但可以以合适的瞬间所传递的前后信息,使人联想到运动的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和情感过程。)

摄影的意义

 在业余拍照出喜欢的照片  收集设计素材的直接手段  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 展示设计作品的有利工具

摄影的应用和功能 1)摄影的运用

摄影的普及是从1888年柯达公司出售安装了胶卷的方箱照相机开始的。

(1)个人摄影和家用拍照:早在1974/1975年度美国一项有关照相机工业的报告披露,一年中美国摄影业余爱好者拍摄了60亿张照片,彩色占87%,美国每个家庭摄影上平均花费15美元左右,在人们的17项业余活动中,摄影在立体声音乐、钓鱼和野营之后

居第四位。

(2)新闻和大众传播业的运用:新闻和大众传播是摄影从业人员最多的职业。1880年美国的斯蒂文-霍根将网纹铜板术用于照片的印刷,报纸开始登照片。最早的摄影是以单幅的照片出现,1930年担任德国《慕尼黑画报》总编德斯特凡-络兰的创建了摄影报道的形势和原则。摄影报道就是用成组的照片描写一个主题,有时间、地点、情节、过程。摄影报道不仅描写知名人事和重大事件,同时也描写市井生活。观众感兴趣的摄影报道成了以摄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世界上发行最大的美国《生活》、《国家地理》杂志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3)艺术上的运用:a、艺术创作 (自我的艺术表达) b、艺术品的翻拍和出版。 C、作为画家写生的工具。 (4)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2)摄影的功能

(1)认识功能:摄影之所以具有认识功能是因为摄影客观的记录了自然和社会现象。 A摄影不仅能记录人们看得见的事物,还能记录人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事物,因而具

有揭示未知事物的功能。(比如显微镜可以看到昆虫的复眼) B 摄影过程的直接和所摄图片的真实性使摄影具有实证功能。(如在战争期间所拍摄

的战地照片)。如: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残害中国人民的照片于战后在东京国际法庭作为罪证出示。

(2)教育功能:摄影不仅能够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同时能够在记录中传达拍摄者的思想

情感。摄影的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画面的形象来触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并提高觉悟和认识。(如一些人物的肖像照片,一些漂亮的风景照片等)。当然还有一些作品其教育功能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愉悦的欣赏间接实现的。(如风景等。) (3)审美功能:优秀的照片在内容上反映了具有审美价值(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的事物以及摄影者对事物的审美评价;在形式上,优秀的照片符合美的规律和人们的审美要求,能激发人的美感,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因此这些照片具有审美功能。

除了作品中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以外,优秀的摄影作品还能反映拍摄者的构思和

技巧,这同样能给观众带来审美的愉悦。

一、从行业划分

 工业摄影、农业摄影、军事摄影、体育摄影、旅游摄影、校园摄影等等。 二、从内容划分

 人物、植物、动物、风光、广告摄影等等。

摄影 教案2

教科书:摄影技艺教程

参考书:大学摄影基础教程 课型:讲授

教学方法:讲授 图例讲解 教学时间:4课时

题目:照相机

教学目的

1、 结合图例对照相机的类型、结构以及维护深入讲解。 2、 掌握摄影所需的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使学生掌握相机的基本知识,引起学习的兴趣。

2、 难点:了解数码相机的优势、相机构造以及选购照相机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1、 教具:图片 多媒体教室 电脑 2、 学具:照相机

教学内容:

一、

照相机的种类

1照相机品种繁多,可分为两大类: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

2按外形结构:机座式、便携外拍式。

3按使用胶片的大小:135照相机、120照相机、110照相机等。

135照相机, 即35mm照相机, 其所拍摄的标准画幅为24mm X 36mm,一般每个胶卷可拍照36张或24张。135照相机使用35mm电影胶片。

120照相机,其所拍摄的标准画幅为56mm X 56mm,一般每个胶卷可拍照12张,或画幅为56mm X 45mm拍照16张,或画幅为56mm X 70mm拍照8张。

(1) 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这种照相机具有两个镜头,上面的镜头用于取景和聚焦,下面的镜头用于拍摄.所用的胶片通常为120卷片,并生产相应的底片.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期间,禄莱被很多专业人员所喜爱。图中所示的就是禄莱生产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英寸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2)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它类似于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但这种较大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通常作用120卷片,产生英寸宽的底片。哈苏

(Hasselblad,一种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商品名。)相机就曾被美国宇航员带到月球上使用。

110照相机,其所拍摄的标准画幅为13mm X 17mm,一般每个胶卷可拍照12张。

4按取景系统:旁轴取景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及机背式取景照相机。

(1)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在摄影物镜旁有一组单独的取景系统,可作眼平式取景,并与

调焦装置连动,可在取景的同时进行对焦操作。 优点:小巧、轻便、价格便宜。

缺点:由于主光轴和取景器不在同一个位置,彼此平行,因此产生平行视差。 (2)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摄影物镜同时兼做取景镜头。

优点:取景一致,没有视差。

缺点:快门开启时,由于反光镜要让开光路,所以有瞬间不能看到被摄物体的形态。 (3)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上下排列2个焦距相同的镜头,上面的镜头供取景和调焦用,

下面的镜头是摄物镜,设有光圈和镜间快门,大多附有自动连拍装置。

(4)机背式取景照相机:机身大,需固定在机架上,镜头与机箱之间用皮腔连线,通

过机背磨砂玻璃取景、调焦,所见影象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没有视差。(适合拍摄广告、风景或团体人像。)

5其它相机:135自动照相机(傻瓜相机)、一步成像照相机(拍立得) 35MM自动照相机

 底片24mm×36mm  为业余爱好者设计  尽可能自动完成任务  内置闪光灯

 不允许更换镜头  旁轴取景器取景对焦

 不提供人工控制功能,限制自由发挥的余地

一步成像照相机  在机内显影处理,若干秒就可以得到照片  感光材料感光度较高  只能得到一张照片,无底片,成本较高,照片保存期短,色彩比不上负片效果好  用于景点摄影服务

数码相机

数码照相机优势:  采用储存卡记录影像  随时观察拍摄效果  直接连接到计算机  可以迅速复制传递  图像处理能力强大  绿色摄影系统

数码单反照相机

数码单反照相机:指数码单光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DSLR)

数码单反的组成:机身和镜头

单反显示器:数码单反与传统单反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拥有一个可以及时浏览图片的屏幕。

数码单反分类:数码单反尽管型号很多,但是,从其性能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入门级、准专业级和专业级。

摄影 教案3

教科书:大学摄影基础教程 参考书: 摄影技艺教程 课型:讲授

教学方法:讲授 图例讲解 图片欣赏 教学时间:4课时

题目:曝光与测光

教学目的:

掌握曝光知识、理解光与胶片、景深和选择性聚焦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曝光的技能掌握。

2、难点:在技能的掌握中能够对自我不同的构想作出正确的曝光选择。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1、教具:课本 图片 多媒体教室 电脑 2、学具:照相机 课本

教学内容:

曝光与测光

摄影的曝光 一、曝光的定义

光通量+光线作用在胶片上的时间=曝光

当光线照射到胶片卤化银涂层上的时候,卤化银的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潜影,这个过程就是曝光。曝光是摄影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

二、什么是合适曝光

技术标准:影调丰富、层次分明、质感较强、清晰度高。如果底片能把原景物最亮和最暗的细节都能表现出来,这就是一张曝光合适的底片。 如何判断底片曝光是否合适

可以利用报纸判断。报纸与底片距一拳远左右,最暗处仔细看能看到铅字的,暗区曝光合适;亮处能轻易看到铅字的,亮区曝光合适。

艺术标准:作为造型的一种艺术手段来考虑,看是否能充分表达作者的创作思想、意图和情感、氛围以及感染力。 三、曝光的重要性

照相机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成像系统、调节系统、记录系统。其中调节系统的重要任 务主要有成像调节、光量测定、光量控制。它要测出光的亮度,并以此作为光圈与快门速度 的组合依据,从而进行曝光。(摄影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影响影像的清晰度与色彩。 1、只有经过合适曝光的胶片,才能得到影调和色调还原正确的照片。 2、什么是曝光过度

实际原景物最亮处,卤化银堆积过多,在底片上表现为死黑一块,原景物亮部细节不能表现出来。

3、什么是曝光不足

实际原景物的暗部,由于感光不足,显影后变成死白一片,原景物暗部细节不能表现出来。 四、曝光组合

1、什么是曝光组合

为求得合适曝光,利用相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使胶片合适感光,这一组光圈和快门速度就是这一底片的曝光组合.

EV(曝光量)=AV(光圈)+TV(快门速度)

在同一个光照条件下,拍摄同一个主体,光圈与快门的速度有多种组合,只要光通量相等,摄影者可根据需要任选一种。

2、曝光组合的表示方法

f 8 1/8 f 5.6 1/250 3、如何改变曝光组合

改变光圈的大小,并相应的调整快门速度。 光圈和快门相邻位置之间曝光量相差一倍,那么,光圈和快门在同一光线下对同一主体拍摄组合有多种,它们的光通量均相等。(即同一曝光量可由不同的曝光组合来达到)

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

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曝光量是决定底片最终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光圈 快门速度 f5.6 1/500 f8 1/250 f11 1/125 f16 1/60 f22 1/30 几组曝光组合的曝光量是相等的,体现在底片上的密度是一致的,体现在黑白照片上影调层次是一致的,体现在彩色照片上的色调还原与再现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在画面效果上存在着两个重要差别:一是由于光圈的大小形成了不同的景深;二是由于快门速度

的高低构成动体影像的不同清晰程度。

互易律:在曝光量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拍摄要求来确定曝光组合。曝光量不变,光圈和快门速度互相变化的这一规律,称互易律。当曝光时间太长或太短,互易律失效。(如:照度极强,曝光时间过短。或照度极暗,曝光时间过长。日光的照度要在千赫之内才有效。) 互易律(ISO100) 1/15 1/30 1/60 1/125 1 4 5 6 7 1.4 5 6 7 8 2 6 7 8 9 2.8 7 8 9 10 4 8 9 10 11 5.6 9 10 11 12 8 10 11 12 13 11 11 12 13 14 16 12 13 14 15 22 13 14 15 16

选择曝光

不同曝光组合的等量曝光,可以获得底片密度相同的曝光效果。然而,摄影实践中,应该根据拍摄题材和被摄对象的不同,在可以产生相同密度的若干曝光组合中,选择最佳的一组曝光组合,来表现所拍摄的主题。这就是选择曝光的概念。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被摄物的态势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被摄物所处环境的光线明亮成度如何;

(3)画面的主体是否要通过景深的控制进行取舍;

(4)画面的整体基调、气氛是取暗舍亮,还是取亮舍暗,还是以中间调为基准都要考虑。

测 光

测光,就是对被摄物的受光情况作一个测量 。只有通过测光获得正确曝光,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照片。测光是正确曝光的前提。 一、测光种类

测光有反射式和入射式二种。

反射式测光表测量由被摄物反射的光。相机的机内测光表,通常都是反射式的,使用时只要把测光表朝着要测量的方向即可。

入射式测光表测量直接投射到被摄物上的光量。原理是:测光表把“光敏电体”放在被摄物附近而对准照相机镜头,测的是物体周围180°视角内所有光线的总和。我们也可以把手或隔阻物挡住一部分角度的来光处,以精确地测出从各个角度来光的读数,以确定曝光参数。 二、内装式测光表(反射式): 1、测光原理:

测光表测量被摄对象的反射光亮度,然后把测光亮度再现为按18%中灰密度所需要的曝光量。因为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景物的平均反射率为18%。也就是说不管测光系统对准什么色调的被摄体,它总是认为被摄体是中灰色调的。 2、测光方式 1)、平均测光:

将取景画面分割为若干个测光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在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即对整个取景区平均计算测光值。

这是一般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为普遍。在取景范围内光线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几乎都能让你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2)、偏重中央测光:

是以取景范围中部的30%左右的区域平均测光为主的测光模式。

当需要表现的主体在取景范围中间部分,而环境明暗与主体有较大的差别时,选择中央平均测光,偏重对中央大部分区域测光,能使主体的曝光较为准确。 3)、点测光:

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内测光。

点测光模式用的极少,也不易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图片。

点测光模式适用的情况:点测光方式在取景内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适用。这种情况如果不用点测光,可能会造成需要表现的主体曝光不正确,太亮至白或者是太暗没有细节。

三、曝光与宽容度 在摄影曝光时,要使被摄景物的明暗层次比较正确地体现在底片的密度变化中,首要环节是控制曝光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影响景物层次转换为影调层次的因素,即宽容度。 1、宽容度的概念 宽容度,是指感光材料按比例正确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被摄景物表面由最这部分至最暗部分的差别,可以用明暗间的比例数字来表示。假设:景物最亮部分比最暗部分要明亮50倍,那么它们之间的比例数字是1:50,这就是景物的明暗差别。感光片所具有的正确表现被摄景物明暗差别的能力,即为感光材料的宽容度,通常也称为曝光宽容度。 当感光胶片宽容度小于景物亮度明暗比例数时,感光胶片所能记录的亮度范围远不及景物由最亮到最暗的间距,在曝光上很难控制,这时应按被摄主体的不同情况,选择曝光的侧重点,以被摄物主要部分的亮度来作为曝光的基准,兼顾到其它部分的层次。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的曝光,势必要损失相当一部分的亮度范围的层次,其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曝光侧重点,所损失的只是次要部位的一些层次。 2、正确运用测光表获得合适曝光 1)、平均影调

被摄体的明暗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反差不大。如曝光稍有出入,即会使明亮部分或阴暗部分的层次受到损害。 2)、以暗调为主

当画面中阴影部分占据很重要的部位时,如山峦的阴影部、逆光照明的室内景物、逆光人像。 3)、以亮调为主

重点考虑被摄体亮部的影调。 3、曝光补偿

现绝大多数相机采用平均测光方式, 一般情况下,都可得到满意的曝光,但依靠自动测光系统,在下三种情况下会导致曝光失败。 1)、逆光拍摄 2)、有大面积明亮背景的拍摄。 3)、有大面积深暗背景的拍摄。

在第一、二种情况下,应在所测曝光量的基础上,加大1---2级曝光量。在第三种情况下,在所测的曝光量的基础上,减小1---2级曝光量。 曝光补偿调节

在逆光、大面积亮或喑三种情况下,照相机上可进行曝光补偿,如:+1、+2、0、

-1、-2等。

教案四

摄影镜头的造型作用 第 一 节

镜头焦距的造型作用 五、各种镜头的特点

(一)广角镜头的特点 1.广角镜头夸张透视; 2.广角镜头的景深大; 3.广角镜头的前景夸张; 4.广角镜头的后景范围大; 5.广角镜头的形变明显; 6.广角镜头丑化人像。 1.广角镜头的透视

2.广角镜头的景深

3.广角镜头的前景

4.广角镜头的后景

5.广角镜头的形变

6.广角镜头对于人像的丑化

(二)长焦镜头的特点

1.长焦镜头压缩空间,拉进前景与后景的距离;

2.长焦镜头透视感非常微小,超长焦镜头几乎没有透视感;

3.长焦镜头的后景范围小,背景更单纯、简洁;稍微移动镜头就可以改变背景的结构; 4.长焦镜头的景深小,拍摄花卉和人像可以获得模糊的背景; 5.长焦镜头的前景容易虚化;

6.长焦镜头的形变小,画面的图案感强;

7.长焦镜头可以美化人像,焦距越长拍摄的人像越美; 8.长焦镜头可以拍摄的太阳和月亮更大;

9.长焦镜头拍摄野生动物更安全,拍摄鸟类不会受到惊扰; 10.长焦微距镜头可以拍摄昆虫;

11.长焦微距镜头拍摄小的静物和微距题材,可以从容布光;

12.长焦镜头拍摄侧逆光照片,光源不容易进入镜头,拍摄轮廓光,轮廓可以非常细; 13.长焦镜头有利于抓拍和偷拍;

14.长焦微距镜头有利于远距离的花卉拍摄(池塘里的荷花、花坛里的花卉、树枝上的花卉); 15.长焦微距镜头有利于拍摄体育和舞台;

16.长焦镜头可以拍摄军事、科技、航空、航天、天文等题材。 1.长焦镜头的空间压缩

2.长焦镜头的透视

3.长焦镜头的景深

4.长焦镜头有利于抓拍和偷拍

5.长焦镜头拍摄野生动物更安全; 拍摄鸟类不会受到惊扰;

6.长焦镜头有利于 表现体育运动

7.长焦镜头对于人像的美化

8.长焦镜头对于日月的成像

200mm焦距的镜头拍摄的太阳

300mm焦距的镜头拍摄的太阳

9.长焦镜头的后景范围小,背景更单纯、简洁; 稍微移动镜头就可以改变背景的结构;

10.长焦镜头的景深小,拍摄花卉和人像可以获得模糊的背景;

11.长焦镜头的前景容易虚化;

12.长焦镜头的形变小,画面的图案感强;

13.长焦微距镜头可以拍摄昆虫;

14.长焦微距镜头拍摄小的静物和微距题材,可以从容布光;

15.长焦镜头拍摄侧逆光照片,光源不容易进入镜头,拍摄轮廓光,轮廓可以非常细; 16.长焦镜头可以拍摄军事、科技、航空、航天、天文等题材

17.长焦微距镜头有利于远距离的花卉拍摄(池塘里的荷花、花坛里的花卉、树枝上的花卉);

18.长焦微距镜头有利于拍摄舞台剧照。 六、分析镜头焦距

七、配备各种镜头的照相机

光圈和快门的造型作用

第 一 节

光圈的造型作用

一、不同光圈的拍摄效果

光圈的作用 1.控制曝光量; 2.控制景深; 3.控制分辨率。

光圈对于摄影画面的影响

(一)光圈对构图的影响 ——景深

影响景深的因素:

1.镜头的光圈对景深的影响: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的焦距对景深的影响: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摄影距离对景深的影响: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不适当的大景深

不同光圈、焦距和摄影距离 的景深效果

让我们看看风景摄影大师们 的大景深作品

自动照相机的曝光模式中有一种叫“光圈优先”或“光圈先决”的功能,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拍摄时的景深。

傻瓜相机的拍摄模式中有一种叫“人像摄影”模式;另一种叫“风景摄影”模式,目的同样是为了控制拍摄时的景深。

人像摄影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大光圈的“光圈先决”摄影模式; 风景摄影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小光圈的“光圈先决”摄影模式。 人像摄影模式是为了获得小景深; 风景摄影模式是为了获得大景深。 摄影构图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

业余摄影师拍照人像时很少会出现景深很小的情况,往往前后都清晰; 职业人像摄影师一般都会注意尽可能减小景深。

纪实人像摄影也是如此,但是风景摄影却又必须景深很大。 让我们看看风景摄影大师们 的浅景深作品

(二)光圈对构图的影响 ——分辨率

第 二 节

快门的造型作用

一、不同快门的拍摄效果

快门的作用 1.控制曝光量; 2.控制动感。

快门对于构图的影响(动感)

(一)高速快门的应用

击碎玻璃、凝固浪花:1/8,000秒; 凝固运动的车轮:1/4,000秒; 牛奶的皇冠: 1/2,000秒; 赛车、击剑:1/1,000秒;

滑雪、溜冰、乒乓球:1/500秒; 足球、短跑、跳远:1/250秒; 跳高、体操、舞蹈:1/125秒。

(二)手持快门的极限 焦距的倒数:

28mm:1/30秒;50mm:1/60秒;200mm:1/250秒。

注意:不同的人手持快门的极限不同,但技术再高的摄影师,即使使用50mm焦距的镜头,使用1/125秒的快门拍摄,也仍然是使用三脚架拍摄的效果更清晰 使用高速快门使用三脚架有时也会影响清晰度。

因此目前很多数码相机 都有防止抖动的功能 佳能的光学防抖:IS; 尼康的光学防抖:VR;

适马、腾龙的的光学防抖:IF; 松下的光学防抖:OI; 索尼的电子防抖; 美能达的CCD防抖; 富士的智能防抖。

各种防抖功能就是为了防止手的抖动,提高分辨率/

目前多数的防抖照相机和防抖镜头都可以提高2-3级快门速度。 一般的人的手持照相机的分辨率在30lp/mm以下; 有经验的摄影师可以达到40lp/mm; 优秀的摄影师可以达到50lp/mm。 可以评价:

30lp/mm-1,500dpi及格; 40lp/mm-2,000dpi良好; 50lp/mm-2,500dpi优秀。 关于手持分辨率的测试:

摄影专业大学生的手持分辨率 31 40 40 40 超时 32 22 0 11 极不稳定 33 30 22 26 好

35 36 40/18 27(左右抖) 36 29 44 37 很好 37 10 10 10 对焦不实

38 0 0 0 超时,对焦不实 39 0 0 0 非常模糊 40 22 39 31发挥正常 平均值:20.22 lp/mm (使用标准镜头:

1/30、1/60、1/125秒) 相当于1,000dpi;

相当于141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职业摄影师的手持分辨率

1 60 47 54 非常好 2 0 0 0 极度模糊 3 40 35 38(河南)很好 4 0 0 0 5 0 0 0 6 0 55 28 平均值:28 lp/mm (使用标准镜头: 1/30、1/60、1/125秒) 相当于1,400dpi;

相当于271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三)形形色色的慢门摄影

误区之二:

业余摄影师往往以为照片总是越清晰越好,因此很少会运用慢门拍摄; 职业摄影师经常都会注意慢门的运用,以增加动感。

体育摄影尤其是如此,但静物或风景摄影一般不会刻意运用慢门。 (四)风景摄影师拍摄流水

严格的风景摄影师在拍摄流水时从来不使用1/8秒到1/200秒的快门,甚至不使用1秒到1/1000秒的快门。

他们或者使用1秒以上的慢门虚化流水(甚至用10秒-1分钟的时间);或者使用1/2000以下的高速快门用以凝固流水、喷泉或浪花。

九寨沟的瀑布

照相机的曝光模式中有一种叫“快门优先”或“快门先决”的功能,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拍摄时的运动物体的清晰度。

控制运动物体清晰度的目的是控制“动感”。 我们把“运动模糊”称为有“动感”。

在动体或体育摄影中对于“动感”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

傻瓜相机的运动摄影模式就是一种高速快门的快门先决摄影模式,目的是为了获得动体的清晰度。

(五)学会创造性地应用慢门

让我们来看看大师们的 慢门摄影作品

舞台的慢门摄影

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创作

二、运用追随法创造动感

1.快门速度尽可能放在1/30秒以下; 2.照相机的取景器要相对于动体静止;

3.要在运动中按快门; 4.要与动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5.按快门时要垂直于动体的运动方向; 6.要选择有明显线条的背景。

追随摄影一追就灵

注意可以拍摄一些素材。

以供制作PHOTOSHOP的背景用。

教案五

摄影的光线运用 摄影的视觉要素:

光线、色彩、形状、线条 摄影:

Photography

“用光线描绘”或“用光线刻画”。 摄影是用光线绘画

曝光(科学):通过对光线强度的控制(物理现象)使感光胶片获得一定能量的光,以形成银盐的潜影(化学现象);

用光(艺术):用来描绘、塑造人物或其它被摄对象的艺术手段。 用光有三个层次

1.满足技术上的要求(亮度合适—照明;控制得当—曝光):初学; 2.满足造型上的要求(方向、效果、造型):工匠; 3.根据艺术创作上的需求(用光):艺术家——最难。 用光方法的分类:

(一) 从照射方向上分:(光位) (二)从照射方式上分:(光效) (三)从造型效果上分:(光种) (一)、光源的照射方向(光位): 正面光;

侧面光(正侧光、全侧光); 侧逆光; 逆光;

顶光、脚光。

(二)光源的光效也被称为“光线的性质” (一)直射光: 阳光、灯光、闪光。 (1)表现立体感; (2)表现质感, (3)表现轮廓

(二)散射光:

天空光、柔光伞、柔光箱。

拍少女、老人、儿童、婚纱摄影。

(三)反射光:反光板、反光伞、墙壁、天花板; 拍儿童、拍室内照法、拍大场面。

(三)光源的造型种类(光种): 1、主光; 2、辅助光; 3、轮廓光;

4、装饰光(效果光); 5、背景光(环境光)。

让我们来是试试自己的眼力:

第一个问题:

这几幅照片的光线是从什么方向照射的?

摄影用光的几个误区

业余摄影师和职业摄影师的几个区别。 误区之一:

业余摄影师经常运用正面光拍摄; 职业摄影师尽量避免运用正面光拍摄。 风景、人像都是如此。 第二个问题:

这几幅照片用了几个方向的光源?

误区之二:

业余摄影师很少用反光板,几乎从来不用反光板拍摄; 职业摄影师拍摄一般很少不用反光板。 人像摄影更是如此。 误区之三:

业余摄影师基本上只是运用日光拍摄; 职业人像摄影师一般都运用灯光拍摄。 广告和静物的拍摄更是如此。 第三个问题:

这几幅照片的光源有什么特点?

第四个问题:

这一幅照片的拍摄有什么特点?

误区之四:

业余摄影师拍照时如果运用闪光灯,基本上都是放在照相机上方,正面直射闪光拍摄; 职业人像摄影师一般都不会这么拍摄。

连纪实摄影都不允许这样,广告和静物的拍摄更是不允许。 一、光源的分类:

1.自然光:阳光(晴天)、天空光(多云,阴天)、室内自然光; 2、人造光:灯光、闪光。

3.混合光:人为布光、现场光。 二、光源的三要素: 强度; 方向; 颜色。

一、光源的照射方向(光位): 正面光;

侧面光(正侧光、全侧光); 侧逆光; 逆光;

顶光、脚光。

(一)正面光(顺光):

人像摄影(商业) 、新闻摄影、纪念照、翻拍。 优点:忠实地再现原景物的色调。简单(初学);

缺点:影像平淡,没有阴影(平面光),缺乏明暗对比,缺少层次,缺乏立体感,缺少质感。

由于正面光没有立体感、没有明暗对比、没有层次,所以经常被称为“平光”, 或被职业摄影师蔑称为“大平光”。

(二)侧面光:

适用于: 肖像、建筑、风光 。 优点:

1.有立体感; 2.有质感; 3.有光影变化。

1.正侧光(45°角侧光)

北方地区春季和秋季上午9-10点,下午3-4点的太阳可以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形态中有丰富的影调、层次,可产生立体感,有利于表现表面粗糙的质感。 正侧光被称为“自然照明”。

由于正侧光符合人的观看习惯。是拍摄人物肖像的标准光线。 也是拍摄建筑的理想光线,可表现建筑物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正侧光用于拍摄人物肖像时,经常可以产生一种被称为“三角光”的光线效果。是一种典型的人像摄影用光方式。

2.全侧光(90°侧光)

造成突出的明暗对比,影子修长,构利于表现凹凸不平的粗糙的质感。

如月面、路面、浮雕、刻字、面包片、桔子皮、老人的脸等。被称为“质感照明”不利于拍摄人像(阴阳脸)。

记住:

影子也是构图的一种元素;

它是光与影的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侧光的作用被摄影界业内人士称为“立体照明”。 建筑摄影的用光

为了表现建筑的立体感,建筑摄影经常采用的就是侧面光、正侧光、全侧光和侧逆光; 但最常采用的还是正侧光(建筑正面)和全侧光(建筑侧面)。 顺光:光线平淡,没有立体感,不好。

2号 顺光

侧光 1号 侧光:有立体感,比较好。

2号 侧光 顺光 1号 侧逆光:有立体感,但反差过强。

侧光 1号 前侧光:有立体感,反差适度,最好。

顺光 1号

(三)侧逆光:

人像、风光、花卉 。

特点——光源不进入画面: 1.有利于表现空气透视; 2.表现立体感;

3.有利于表现半透明体(树叶、玉器、纱、绒毛、毛发); 4.有利于表现雨、雾、喷泉、阳光线; 5.有利于勾勒轮廓; 6.有利于营造气氛;

7.有利于主体与背景分离;

2号 侧逆光 2号 前侧光 8.有利于表现空间层次。

2.有利于表现空气透视

3.有利于表现半透明体(树叶、玉器、纱、绒毛、毛发);

4.有利于表现雨、雾、喷泉、阳光线;

5.有利于勾勒轮廓;

6.有利于营造气氛;

7.有利于主体与背景分离;

8.有利于表现空间层次。

侧逆光由于经常被用来勾画轮廓,被称为“轮廓照明” 是拍摄风光、人像(全身、群像),最讲究的一种光线(拍摄人像可避免阳光刺眼,使表情自然);

由于侧逆光的作用和功能被摄影界业内人士称为“专业照明”或“专家用光”。

拍摄方法:

1.防止镜头进光——用遮光罩; 2.按阴影曝光线或;

3.加辅助光——反光板、闪光灯; 4.背景色调要深。

让我们来看看大师们的 侧逆光作品

(四)逆光

1.表现本身发光的物体:

日出、日落、彩云、霞光、月亮、夜景的灯、舞台灯光。 逆光的特点: 光源进入画面。

适用于: 人像、建筑、树木、动物等。 逆光的造型效果

1.表现本身发光的物体: 日出、日落、彩云、霞光、旭日、月亮、电影、电视画面、灯箱、夜景的灯、舞台灯光;

2.表现透明体和半透明体的质感: 玻璃、水、饮料、酒香水等(广告);

3.表现空气透视(影调透视):雾、远山。

4.有利于表现剪影轮廓线条;

5.表现剪影: 人、树木、建筑等。 6.有利于表现水面反光——波光鳞鳞。

(五)顶光:

顶光易造成眼窝处阴影,逆光的顶光可勾划轮廓,还可兼做发光(打头发)。

(六)脚光:

特殊效罩光(拍摄反面人物)有时用于局部加光或作装饰光。

三、不同方向的光的拍摄效果

三、光源的色温

(一)什么是色温?

色温是光源色彩的一个标志,不同颜色的光对应不同的色温。 色温就是光源的色彩对应的温度(这里的色彩不是染色的色彩)。

物理学研究表明,当“绝对黑体”(我们可以理解为“自身不发光且熔点很高的物体”)被加热时,它的颜色和被加热的温度有关。

温度低时发红,温度高时发蓝。因此光源的色彩用“色温”表示。 (二)光源色温的标准

色温的温度标准不是摄氏度,而是开氏度。摄氏度的符号是“℃”;而开氏度的符号是“K”。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开氏度=摄氏度+273度。 例如:20℃=293K。

上面说的色温是物理意义上的色温,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色温应该叫“相关色温”。 所谓相关色温指的是:如果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被加热到某一温度时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一样,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的温度是这个光源的相关色温。 在很多教材上,“相关色温”也简称为“色温”。 表1:自然光源的色温

晴天正午时的太阳光:5,400-5,600K; 早晚日出日落时的太阳光:1,800-2,400K; 晴朗的蓝天加太阳的光线:6,000-6,500K; 多云天气的光线:6,000-7,000K; 阴天的光线:6,400-7,500K;

日出前和日落后的色温可以达到10,000-20,000K。 表2:人造光源的色温 蜡烛: 1,800-2,000K; 60W灯泡 :2,000-2,600K ; 100W灯泡:2,600-2,800K; 摄影专用灯泡:3,200-3,400 K; 500-1000W碘钨灯:2,800-3,200K; 小型闪光灯:5,400-7,000K;

大型闪光灯(影室灯):5,400-6,000。 (三)不同色温的拍摄效果

(四)色温与微倒度

为了便于换算,国际上通常采用微倒度的概念来表示色温。 所谓微倒度(Mired)指的是色温的倒数的百万分之一。 因此微倒度的数值等于色温的倒数乘以1,000,000。 即:

微倒度=1,000,000/色温的度数。

例如:

色温为5,000K,则微倒度=1,000,000÷5,000=200; 如果:

色温为5,500K,则微倒度=1,000,000÷5,500=182;

色温为3,200K,则微倒度=1,000,000÷3,200=313等等。 国际上用微倒度数值的差来表示滤光镜的色温校正值。 例如灯光型胶片在日光下拍摄:

日光的色温是5,500K,相应的微倒度数值就是182;

而灯光型胶片的平衡色温是3,200K,相应的微倒度数值就是313; 于是应该选用的滤光镜的色温校正值=313-182=131。

雷登85B型滤光镜的色温校正值正好是131。 而雷登80A型滤光镜的色温校正值正好是-131。

微倒度与逆标色温

在数码相机的白平衡里,经常用到“逆标色温”的概念。所谓“逆标色温”就是色温微倒度的差值,也就是“色温逆差”。

我们知道,在数码照相机里,如果光源的色温为6,000K而我们的设置为5,000K,拍摄的照片偏色现象并不明显; 可是,如果光源色温为3,000K而我们的设置为2,000K,拍摄的照片偏色现象就会十分明显。 这是为什么呢?

刚才的例子色温的差别都是1,000K,但是微倒度的差别可就不一样了。 前者的微倒度差(逆标色温)是:33; 后者的逆标色温是:167。

1. 6,000K色温的微倒度是:167; 2. 5,000K色温的微倒度是:200; 3. 3,000K色温的微倒度是:333; 4. 2,000K色温的微倒度是:500。 2-1的逆标色温是:200-167=33; 4-3的逆标色温是:500-333=167。

一般逆标色温在50以内,偏色现象并不明显; 逆标色温在50-100偏色现象可以察觉; 逆标色温在100以上,偏色现象明显;

逆标色温在200以上,可以利用偏色现象(故意要偏红或偏蓝色的效果)。 例如:

在早上日出或傍晚日落时刻,太阳的色温可以达到2,000K以下,我们可以利用阳光的低色

温拍摄暖调照片;

在早上日出前或傍晚日落后,天空的色温可以达到10,000K以上,我们可以利用天空光的高色温拍摄冷调照片。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简便,又常常采用微倒度数值的十分之一来表示色温,并把它称为“十倍微倒度”。

即色温为5,000K,则十倍微倒度=20; 如果色温为5,500K,则则十倍微倒度=18; 如果色温为3,200K,则十倍微倒度=31等等。

表3就是常用到的光源的色温或相关色温与微倒度值。

表3:常用到的光源的色温和相关色温

光源 色或相关色温 微倒度 十倍微倒 蜡烛 1,800-2,000 500-556 50-56 60W灯泡 2,000-2,600 385-500 39-50 摄影灯泡 3,200-3,400 294-313 29-31 小闪灯 5,400-7,000 143-185 14-19 正午太阳光 5,400-5,600 179-185 18-19 日出落阳光 1,800-2,400 417-556 42-56 蓝天加太阳 6,000-6,500 154-167 15-17 多云天光线 6,000-7,000 143-167 14-17 阴天光线 6,400-7,500 133-156 13-16

让我们通过一组照片看看一天之内色温的变化。 这天是3月21日,太阳6:15出来; 6:15 落山。 四、光源的显色性:

光源照射在彩色的物体上,彩色物体所能够表现出来的色彩效果。 色彩越丰富,说明光源的显色性越好。

彩色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其色觉效果越接近标准光源(如标准C光源)的照射效果,显色性越好。

反之彩色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其色觉效果越失真,显色性越差。

例如:

白炽灯的显色性好,而日光灯的显色性差,高压水银灯的显色性最差。 光源的显色指数

光源的显色性一般用显色指数来表示,各种光源的显色性见表: 光源 显色指数 白炽灯 95-100 卤钨灯 95-100 高显色荧光灯 93 日光灯 30-40 普通高压钠灯 25-30 高压水银灯 15-20

暗室用低压钠灯 0-5

第二节、关于数码相机白平衡

一、白平衡的应用有两种

一种是根据景物的色温来调整白平衡(或使用滤光镜)使色温平衡(色温逆差在50-150之间);

另一种是故意使色温不平衡,利用色温产生的冷调或暖调,来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色温逆差在200以上) 。 或者可以这样说:

一种是精确地调整色温使得照片的色彩还原准确;

另一种是创造性地利用破坏了的白平衡艺术地再现画面的色彩。 使用的方法是:

光源的色温比设置低照片就偏橙红色; 光源的色温比设置高照片就偏青蓝色。 二、数码照相机 白平衡的种类

数码照相机白平衡的符号是: WB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有: 1.自动白平衡; 2.模式白平衡; 3.自定义白平衡; 4.色温设置; 5.漂移式白平衡; 6.包围白平衡。 1.自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的符号一般是: AWB

如同自动曝光一样,自动白平衡并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白平衡设置。 自动白平衡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调节范围,而这个范围是很有限的。

自动白平衡一般只用于室外自然光,而且一般是晴天或多云。

自动白平衡一般不适用闪光灯,更不适用于白炽灯(钨丝灯)和荧光灯(日光灯),尤其不适用于节能灯。 2.模式白平衡

模式白平衡一般也有六种 1.晴朗的日光; 2.多云天的天空光; 3.阴影下的光线;

4.白炽灯(钨丝灯)光; 5.荧光灯灯光; 6.闪光灯光。

模式的应用也不一定准确

一般在晴朗的日光下使用直射日光比较准确; 在多云天使用多云的模式比较准确; 阴天的色温变化非常复杂; 白炽灯的色温变化范围很大; 荧光灯的品种非常多;

闪光灯的色温变化范围更大。

一般在晴朗的日光下和多云天使用直射日光比较准确;

自动白平衡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日光和多云的模式有一定的准确设置。

阴天的色温变化非常复杂,

例如:云层的厚度、日照的角度、接近日出和日落的时间等等。

白炽灯的色温变化范围很大;

60W的白炽灯色温只有1,800K以下; 100W的白炽灯色温只有2,000K左右;

只有500W摄影专用白炽灯的色温才能达到3,200-3,400K。

荧光灯的品种非常多,有的偏绿、有的偏青、有的偏蓝还有的偏品。 所以佳能设计了漂移式的白平衡。

闪光灯的色温与品牌、功率、种类都有关系; 色温从4,800到7,600都有。 国产的闪光灯色温偏高;

而国产加膜闪光灯的色温又经常偏低。 3.自定义白平衡

自定义白平衡的符号:

自定义白平衡是矫正色温保证准确色彩还原的最好方法。 自定义白平衡的操作方法 1.任意设置一种白平衡;

2.把照相机调节到手动对焦模式;

3.对着一面白色的(或准确的灰色)墙壁或白卡纸(最好是柯达灰板或白板); 4.一定要使灰板或白墙充满画面;

5.用自动曝光模式对着灰板或白墙拍摄一张照片,使得灰板或白墙在画面里呈现灰色; 6.选择自定义白平衡模式,确认;

7.选中刚才已经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确认。 用自定义白平衡拍摄的画面

4.色温设置

色温设置也可以称为: “手动白平衡”

色温设置是创造性地运用色温达到自己想要表现的色彩的最佳方法。

佳能20D的自定义白平衡模式的色温调节范围是2,000到10,000K; 佳能20D的色温设置的色温调节范围是2,800到10,000K。 5.漂移式白平衡

漂移式白平衡是佳能的一项创举。

漂移式白平衡用于调节荧光灯的色温和创造性地再现色彩非常有效。 漂移式白平衡

漂移式白平衡有两个自由度的选择;

它不仅可以像其他数码相机那样在蓝色和琥珀色之间选择;

而且可以在绿色和品红色之间选择(选择的范围可以达到逆标180)。 佳能20D就有漂移式白平衡功能。

6.包围白平衡

包围白平衡是多数高档专业单反数码相机的功能。

包围白平衡可以连续拍摄三幅画面; 这三幅画面的白平衡设置不一样,而色温的间隔可以自己设定(一般不超过三级,逆标60); 三幅画面的顺序一般是:

正常、高色温(蓝)、低色温(黄)。 佳能20D有包围白平衡功能

而且佳能的漂移式白平衡和包围白平衡功能都有两个自由度的选择。 不仅有左右的选择,而且有上下的选择。

从左右的选择是: 从青蓝色到橙黄色; 从下到上的选择是: 从品红色到绿色。

包围式白平衡的顺序是: 正常、青蓝色、橙黄色; 正常、品红色、绿色。

包围式白平衡的模拟拍摄

教案六

常见摄影构图的方法

一、常见的方法

1、“黄金分割”与“则”

“黄金分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将主体放在位于画面大约三分之一处,让人觉得画面和谐充满美感。“黄金分割法”又称“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就是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分割成等份的三部分,我们将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时可直接调出的“井”字辅助线,将主体放在4个交叉点上,这样画面立刻就活了起来。

游船在画面中心画面整体显得十分呆板,把游船放到画面偏左1/3的位置后变协调了

对于对焦点位于中心的相机,可以先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然后重新构图,过程要注意不要松开,要保持半按快门状态,并且不能前后移动相机和变焦。

人的重心靠右,把人放在最右边会导致画面不够均衡,重心不稳。

将人的朝向改变以后感觉会很舒服,将头像放在三分点上画面饱满,主体鲜明

1、 水平构图

水平线构图是保持地平线的一种构图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种最不易“犯错”的构图方式。水平线构图可以增加照片的稳定感以及广阔度,使照片看上去宁静与平和。

水平构图有宁静感

2、 垂直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垂直式构图主要是用在高山、建筑物、瀑布等景物的拍摄上。它的整个画面主要由垂直线条组成,能将被摄景物表现得巍峨高大和富有气势。

3、 三角形构图技巧法则

三角形构图具有稳定、均衡、灵活的特点,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几何形,而三解形构图是以视觉中心上的三个景物所安排的位置在画面里三点成一面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采用正三角形构图,除了画面上给人以坚强、镇静的感觉外,在表现力上也具有很好的烘托效果

稳定的三角构图,藉由女孩的视线及双手的位置,形成封闭的视线回路。

4、 S型构图

5、 对角线(斜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一是指画面的4个角之间的关系和对角线的作用,二是指物体在画面中营造对角线,使画面活起来的构图形式。

对角线可引导人的视线而形成动感,让画面增加活力,使固定的影象有变化。除了利用画面的对角线外,还可用景物在画面中营造对角线。营造对角线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倾斜画面,选择拍摄角度,利用透视等,使主体形成对角状态。

主体的位置依然是利用井字线构图原则,画面采用对角线构图,透视感强

对角线构图

6、 中心汇聚形式构图

中心会聚,就是画幅中的所有线条向中心会聚而来,形成一种交集状,将观众的视线引到会聚的中心点上。这种构图除了要反映深向远方的线条外,要把主体景物安排在会聚点的位置上,不要形成会聚无主的局面。

7、 8、

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可以充分利用前景物体作为框架,框架可以是任何形状。这种构图方法能使画面的景物层次变丰富,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还能装饰性地美化画面,增强画面的形式感。

在具体拍摄时,常常可以考虑用窗、门、树枝、阴影、手等作为被摄体的“框架”。

9、 10、

11、 12、

摄影者采取从内向外进行拍摄,利用房檐或窗户边框形成框架进行构图,利用屋里屋外的差异来突出被摄体,同时也使画面更加美观丰富。

13、 使用对称的方法构图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对称分为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

对称式构图有宁静、祥和的感觉

在拍摄中,如果物体有两个以上尽量找到对称的拍摄位置,这样可以使照片有一种对称的感觉.

教案七

人像摄影技巧

人像摄影,是个永恒的话题。与其他种类的被摄体相比,人物照片往往引起观众更为强烈的共鸣。人像佳作不仅仅只是向你展现被摄人物的外貌,它还应该是一部视觉传记,通过捕捉人物的特征,揭示人物独特的个性。

一、选择合适的景别

景别是指摄影画面所包括的被摄范围。对于人像摄影来说,选择景别意味着确定拍摄被摄者的特写、近景、半身还是全身。当你拿起照相机准备拍摄人像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这个问题。

初学摄影的朋友,在拍摄户外人像的时候,往往被周围的动人环境所迷惑,力图把环境背景多拍进画面一些,结果拍摄位置一再退后,有的甚至从十几米的距离上用标准镜头去拍摄一张人像,洗出底片以后始发现周围环境充斥了画幅中很大的部位,被摄人物却只占了很小的面积——人被环境湮没了。在人像摄影中应以表现被摄者的形象为主,环境背景只起陪衬作用。假若人物形象为环境背景湮没,人物的相貌、姿态不能突出,便失去了人像摄影的特点。

人像摄影的景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特写

人像的特写,指画面中只包括被摄者的头部(或者有眼睛在内的头部的大部分),以表现被摄者的面部特征为主要目的。这时,由于被摄者的面部形象占据整个画面,给观众的视觉印象格外强烈,对拍摄角度的选择、光线的运用、神态的掌握、质感的表现等要求更为严格,摄影者尤应仔细研究有关摄影造型的一切艺术手段。

无论是35毫米照相机或120照相机,若用标准镜头拍摄特写是比较困难的,也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标头拍特写必须离被摄体很近,在较近的距离拍摄人

像时,鼻子到照相机的距离比额头、下巴、耳朵到照相机的距离近,在照片上鼻子显得大,容易歪曲被摄者的面部形象。同时,如果被摄者稍微低头,额头会显得大,下巴显得短;稍微仰头,就会下巴显得长,额头显得小。因此,最好是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那样,照相机到被摄者的距离就可以稍远一些,避免透视变形。

(2)近景

近景人像包括被援者头部和胸部的形象,它以表现人物的面部相貌为主,背景环境在画面中只占极少部分,仅作为人物的陪衬。近景人像,也能使被摄者的形象给观众较强烈的印象。同时,近景人像比特写能在画面中也包括一点背景,这点背景往往可以起到交待环境、美化画面的作用。当然,拍摄近景最好还是使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

拍摄近景人像,同样要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线性质的软硬,并注意观察被摄者的神态,掌握适当的拍摄瞬间。

(3)半身

半身人像往往从被摄者的头部拍到腰部,或腰部以下膝盖以上,除以脸部面貌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外,还常常包括手的动作。半身人像比近景或特写人像画面中有了更多的空间,因而可以表现更多的背景环境,能够使构图富有更多的变化。同时,画面里由于包括了被摄者的手部,就可以借助于手的动作帮助展现被摄者的内心状态。有经验的人像摄影师对被摄者手的姿态和动作是十分注意的。 半身人像因为能够拍摄到人物的腰部或腰部以下,被摄者姿态的变化就丰富多了,给画面的构图带来很大的方便,使我们有可能把被摄者拍得更生动一些。

(4)全身

全身人像包括被摄者整个的身形和面貌,同时容纳相当的环境,使人物的形象与背景环境的特点互相结合,都能得到适当的表现。

拍摄全身人像,在构图上要特别注意人物和背景的结合,以及被摄者姿态的处理。

二、确定画幅的格式

拍摄人像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画幅格式。人像摄影的画幅格式,最常见的是竖长方形与横长方形。除此以外,也可以有方形、圆形、横长形、直长形等。采用哪种格式为好,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1、要根据被摄者的情况、姿势和背景环境的特点确定画幅格式。比如说,拍摄一个人的全身像,大多数情况下要采用竖幅格式;拍摄两个人的近景,又往往要用横幅格式;而拍摄许多人的群像,几乎更要选用横幅构图。这是指被摄人物的情况而言。

同时,在确定画幅格式时,还要考虑到被摄者的姿态。还以全身人像为例,倘若被摄者倚卧在草坪上、海滩上,恐怕就不能用竖幅格式而只宜取横幅了。

此外,还要考虑背景情况,根据背景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画幅格式。比如,同样是半身人像,以浩瀚大海为背景往往采用横幅格式,以参天青松为背景则常常选取竖幅格式,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2、可以根据摄影者的意图,适当地选用不同的画幅格式。比如,拍摄特写和近景人像,常常可以根据摄影者的审美观点和主观意愿而采取横幅或竖幅的构图形式。

前面已经说过,人像摄影的画幅格式,不仅仅有横、竖两种,还可以有其他的形式。亦可采用正方形、圆形、菱形、扇面形等等。即便是长方形,其长边与短边的比例也可以有某些变化。这些不同的格式,只要运用得适当,也会给人像画面带来多样的变化。

三、选择最佳拍摄方向

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同是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视觉印象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角度显得更美,更有神韵。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要力求找准被摄者最美、最动人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少量变化,都能对被援者形象的表现产生明显的影响。

拍摄方向的选择,是以被摄者为中心照相机左右位置的变化。拍摄方向大体上分作正面人像、七分面人像、三分面人像、侧面人像这几种拍摄。 正面人像,适合于那些五官端正、脸型匀称而漂亮的人。如果脸围太胖、太宽、太瘦。两侧不均,或者两眼大小不一,鼻子、嘴形不正的人,一般说来不宜从正面拍摄。

七分面人像,指被摄者面部略微向一侧转动,但从照相机的方向仍能看到被摄者脸部正面的绝大部分。如果以被摄者面部正面和侧面所占的比例划分,七分面人像应是脸部的正面占大部分,而侧面只占小部分。这种七分面人像,不仅仍能表现出被摄者的正面相貌,而且显得灵活并富有变化,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选择七分面拍摄还有一个特点:它不像正面人像中被摄者脸围两侧的轮廓线条同等突出,而是面都较窄的那面的轮廓线条最鲜明,面部较宽的那面的轮廓线条则退居较次要的地位,不显得那么突出。拍摄中,如果有的被摄者脸部两侧的轮廓线条不十分对称,我们便可以让其面部转向轮廓好看的一侧,使略有缺陷的一侧处在

不太突出的部位,尽量表现好被摄者的外貌。不过,对于颧骨太高的人,不太适合用七分面拍摄,因为它会使过高的颧骨更加显露。

三分面人像,是指被摄者比七分面的拍摄角度更侧转一点。从照相机的方向虽然仍能看到被摄者脸部的正面,但正面所占的比例不如侧面大。与七分面人像相比,在三分面人像中,面部较窄的那面的轮廓线条更鲜明、更重要;而且,鼻梁的高低更加明显,面部较宽的侧面的轮廓线条在视觉上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所以,如果有的被摄者脸部两侧的轮廓线条不十分对称,我们在拍摄时便可以让其转向轮廓好看的一侧,使略有缺陷的一侧处在不太突出的部位。对于颧骨太高的人,不太适合用三分面拍摄,因为它与七分面一样,会使过高的颧骨更加显露。拍摄三分面人像时,被摄者的鼻尖不要接触或超出脸围的轮廓。鼻尖如果触及或超出脸围轮廓,基本上就算侧面人像

侧面人像,是指被摄者面向照相机测方,与照相机镜头光轴构成大约90度的角度拍摄的人像,从这个方向拍摄,其造型特点在于着重表现被摄者侧面的形象,尤其是从侧面观看时被摄者面部的轮廓特征,包括额头、鼻子、嘴、下巴的侧面轮廓。当然,如果拍摄半身或全身人像,也包括身体的侧面轮廓。不过,从侧面拍摄,被摄者的身体不一定要与照相机镜头光轴构成90度的角度,而是脸部朝向侧面,身体却可以朝向斜侧面或正面。这样仍属于侧面人像。 由于被摄者的面部侧面轮廓在侧面人像中表现得十分鲜明,因此,只有面部侧面轮廓非常好看的人,才适合这样拍摄。假如被摄者的额头太大、太低,或者鼻梁太高、太凹,嘴形不正,下巴太尖、太短,都不适于从侧面拍摄。在选取拍摄角度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此点。

四、选择拍摄高度

照相机如果从较低的位置向上仰拍,能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较为雄伟;如果仰拍被摄者的头像,会使下巴及腮部显得较大、较宽,人物显得较胖,额头变窄、变小。假若照相机从高于被摄者眼睛的位置向下俯拍,会使被援者的身材显得较矮小;若俯拍头部肖像,会使额头被夸张,下巴显得较窄、较短。在通常情况下拍摄人像的时候,照相机的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因为当照相机镜头从较高或较低的角度拍摄时,光学镜头所产生的透视变形现象比我们人服从低处仰望或从高处俯视所产生的效果要强烈得多,这是用人眼观察和镜头拍摄不相一致的地方。所以,在拍摄人像的时候,高低角度的选择要格外留意才好。在一般情况下,拍摄半身人像,照相机最好同于被摄者胸部的高度;拍摄全身人像,照相机最好同于被摄者腰部的高度。这样,被摄者的形象表现得比较正常。特别要注意的是,当拍摄近景人像或头部肖像的时候,照相机一般适宜于被摄者眼睛的高度,这样拍出的效果比较自然,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形现象。当然,也可用稍仰或稍俯的拍摄角度,以达到不同的造型效果,不过要掌握适当的分寸,免得歪曲人物形象。 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拍摄高度的取舍稍微修正被摄者的形象。例如,脸形瘦长的人,可以利用稍仰的拍摄角度使他显得略胖一点;腮部稍胖的人,可以通过稍俯的拍摄角度显得略瘦一点。不过,这种修正是有限的。外貌缺陷的掩盖,人像摄影要设法强调被摄者外貌优美之处,而尽量掩盖其缺陷。摄影师要仔细观察被摄者,对外貌上的缺陷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掩盖缺陷的手段是调整拍摄角度和布光。

一、掩盖外貌缺陷是共同性的要求

对人像摄影总的要求是形神兼备,但在通常的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摄影者还是被摄者都希望把照片拍得比本人更美些。没有一个被摄者喜欢把他拍得丑陋不堪,或者将他外貌上的缺陷暴露出来。可以说,要把照片拍得美,是摄影者与被摄者主客观共同的要求。但是,人们的相貌各异,五官的形状也不一样,很难求得一切都十分理想。有的人,虽然总体的形象是好的,但也许外貌上有些小毛

病。比如鼻梁略歪,或嘴形不正,或下巴太尖,或两腿稍短……就要求摄影者设法掩盖这些缺陷,使它不太暴露,从而达到美化被摄者的目的。但是,这里应当说明,掩盖被摄者外貌上的缺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缺陷过于明显,是掩盖不掉的。总之,人像摄影师要善于发现被摄者美的部分,并设法把它强调出来;同时又要看到被摄者外貌上的不足,尽量将其削弱或掩盖,这是人像摄影师的重要基本功。

二、掩盖外貌缺陷的手段

人像摄影中掩盖被摄者外貌缺陷的手段主要有两方面:选择适宜的拍摄角度与调整照明光线。选择拍摄角度是指将有缺陷的部位调整到离镜头较远的一侧,使其不明显;或者利用光学镜头成像的透视变化,掩盖五官的缺陷。调整照明光线主要是指利用照明上的阴影掩盖外貌上不美的部位。具体处理方法归纳如下: 缺陷性质 ;拍摄角度的调整 ;光线的处理

胖脸型 避免正面拍摄 ,不要用顺光照明, 使腮部处在阴影中,不要用轮廓光和反光

瘦脸型 拍摄角度宜稍低 ,主光不宜高 ,不要用轮廓光 高颧骨 用修饰光从较低处照射颧骨, 不要使用轮廓光 鼻形不正 避免正面拍摄

高鼻梁 避免侧面拍摄, 将鼻梁上的光线局部遮暗 凹鼻梁 避免侧面拍摄, 用主光在鼻梁凹处形成高光 大额头 宜稍仰, 将额头光线适当遮暗一些 小额头 宜稍俯 大下巴 宜稍俯 小下巴 宜稍仰

双下巴 向上翘起下巴, 升高主光 照相机宜稍俯 ,主光宜稍低 深陷的眼睛 使用较小的光比

凸起的眼睛 让被摄者向下看, 主光不要高 光比要较小 两眼大小不一 不宜正面拍摄 ,使较小的眼睛靠近镜头 嘴形不平 不宜正面拍摄, 用侧光将较高一端处在阴影中 皱纹 主光不直高,光线宜散射

眼镜的反光 稍提升眼镜框并向下翘,横向调整辅助光 面部其它斑痕 处在阴影一侧

体形矮胖 穿暗调的衣服, 背景用暗调子

两腿稍短 宜稍仰拍摄, 姿态、服装、背景与道具一、姿态和手势的处理

无论拍摄面部肖像,或者拍半身像、全身像,都涉及到被摄者的姿态如何表现。尤其拍摄半身像,被摄者手的动作对于形象的塑造更占有重要的地位。

拍摄近景或半身,除特殊要求之外,一般来说,都不让被摄者正襟危坐从正面去拍。因为那样会使画面形象呆板、不感人,而使被援者头部略有转动,与肩部构成一定的角度,从而使画面形象具有一定的动感。这样,构图上有一定的变化,有利于形象的塑造。

手势也是肖像构图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画面中包括被摄者手的动作时,比拍摄单独的头像或胸像,画面的构成便灵活多了,有利于丰富人像画面的构图。手的动作还能帮助人们表达感情。比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时用手撑腮,有时以手持笔,或者手里点燃一支香烟……这些具体的动作,都有利于刻画被摄者的精神状态及个性特征,而且,对人像画面的构图也是非常积极的因素。

身体的姿态在表达被摄者的内心情感上比手差一些,但在人像摄影中也不应忽视。有时,身体的姿态也是被摄者思想情感的展现,对传达人物的内心情绪也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身体姿态和手势一样,也是安排构图时一个很活跃的因素,值得在人像摄影中充分利用。有经验的摄影者,往往尽量启发被摄者做出不同的姿态,而从中迅速抓拍。这样做,比由摄影者摆姿态拍摄往往自然得多。

服装的选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服饰在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今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服饰的实用性,开始热衷于追求款式的新颖和样式的别致。穿着美观、大方、舒适、雅致、得体,已成为时尚。

服饰在人像的摄影中具有美化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在拍摄时,

一定要根据被摄人物的身材、年龄、肤色、职业、气质等方面的不同情况来配置服饰,千万不可一味追求服饰的华贵。高档名牌的服饰,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也不一定就是拍摄所需要的最好的服饰。相反,也许一条简单的纱巾就能与价格昂贵的时装相媲美。一条简简单单的绸布就能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此外,对服饰的选择还必须注意点:一是服饰与整体环境的关系,因为被摄人物着装的真正完美还要得益于画面大环境的协调;二是服饰的色彩与被摄人物的情感关系。我们知道,服饰的颜色能够影响人的情绪,比如淡色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暖色能使人感到亢奋。三是要整齐而利落,符合人物的性格,与画面总体的结构要协调。

选择适当的背景

人像摄影的背景,除去特殊情况以外,一定要简练。这与人像摄影的性质有关。人像摄影的创作任务以表现被摄者的相貌与神态为主,因此,人物一定要在画面中突出,被摄者的相貌要鲜明。如果人物湮没在背景之中,便完不成人像摄

影的拍摄任务。这一点,对于拍摄户外人像来说更应注意,因为,在室外拍摄人像,摄影者常常会迷恋于动人的环境,将景物在画面中包罗得太多太杂,最终导致背景湮没了人物。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会拍摄一些旅游照片,为了多记录一点当地的风光,不妨背景中多包括一点景物。这类照片实际上属于旅游纪念照,与户外人像摄影略有性质的不同。

对户外人像的背景来说,在构图时要注意,勿使背景上一些刺眼的物体与被摄者的身体、头部重叠。例如,树干、屋顶等切勿和人物重叠,以免破坏人物形象。图31这幅照片,就是构图不当,使树长在了被摄者身上。其实这极易解决,只要拍摄时稍加注意,将人和树错开位置就可以了,使建筑物亭子叠在人物头上,像是戴了帽子,在构图时也应该将人与景物错开一点位置。

除去上述几点以外,还有一些使背景简练的方法,简述于下:

①通过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的选择,找取简练的背景;

②用焦距较长的镜头拍摄,由于长镜头的景角小,可以使画面中少包括一些背景; ③利用景深的控制,使照片上的背景虚化,收到简化的效果; ④利用简单的天空做背景,用天空的影调衬托人物。

以上是拍摄户外人像时处理背景的一些注意之点,它同样适用于拍摄室内特定环境人像和照相室人像。

小道具的运用

任何人都不喜欢拍得呆板的人像。所以,有经验的摄影者力求把被摄者的形象尽量表现得生动一些,使构图有所变化,使被摄者富有动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画面中利用一点适宜的小道具,使它和被摄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会带来很多好处。

小道具是与被摄者生活有关的物品,如被摄者阅读的书刊。使用的工具、桌上的陈设以及其他装饰品等。它们一方面可以作为构图的一个因素,使人像画面有变化,另方面也可以增加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赋予被援者一定的情节,使被摄者的形象表现得自然,还可以直接说明人物的身份和职业特征,对人像摄影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在人像摄影中利用小道具,一定要注意:道具的选择要和被摄者的身份相吻合,要与画面上所表现的情节相联系,才能使人与物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倘若任意乱用道具,就易导致不协调,反而画蛇添足,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人像摄影的基本布光方法 一、蝴蝶光:

又称“妖艳光”,主光光源在人物的前上方,以45度角照明被摄对象,使其鼻子下方出现一个垂直的阴影,样子有点象展翅停息的蝴蝶。蝴蝶光的应用: (1)鹅蛋脸型的年轻女子头像 (2)可以表现眼睛

(3)可以弥补皮肤上的毛孔瑕疵,皱纹 (4)可以正面拍摄或拍摄3/4面 (5)不适合男子

二、伦勃朗布光法:

主光光源充分照明背向镜头的那部分脸部,被摄人物脸部对着镜头的这部分出现阴影。其特点是: (1)矫正圆或胖的脸型。 (2)一般拍摄3/4的人脸。 (3)适宜拍摄低调人像。 (4)不适合女子

教案八

人像摄影技巧

人像摄影,是个永恒的话题。与其他种类的被摄体相比,人物照片往往引起观众更为强烈的共鸣。人像佳作不仅仅只是向你展现被摄人物的外貌,它还应该是一部视觉传记,通过捕捉人物的特征,揭示人物独特的个性。

一、选择合适的景别

景别是指摄影画面所包括的被摄范围。对于人像摄影来说,选择景别意味着确定拍摄被摄者的特写、近景、半身还是全身。当你拿起照相机准备拍摄人像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这个问题。

初学摄影的朋友,在拍摄户外人像的时候,往往被周围的动人环境所迷惑,力图把环境背景多拍进画面一些,结果拍摄位置一再退后,有的甚至从十几米的距离上用标准镜头去拍摄一张人像,洗出底片以后始发现周围环境充斥了画幅中很大的部位,被摄人物却只占了很小的面积——人被环境湮没了。在人像摄影中应以表现被摄者的形象为主,环境背景只起陪衬作用。假若人物形象为环境背景湮没,人物的相貌、姿态不能突出,便失去了人像摄影的特点。

人像摄影的景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特写

人像的特写,指画面中只包括被摄者的头部(或者有眼睛在内的头部的大部分),以表现被摄者的面部特征为主要目的。这时,由于被摄者的面部形象占据整个画面,给观众的视觉印象格外强烈,对拍摄角度的选择、光线的运用、神态的掌握、质感的表现等要求更为严格,摄影者尤应仔细研究有关摄影造型的一切艺术手段。

无论是35毫米照相机或120照相机,若用标准镜头拍摄特写是比较困难的,也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标头拍特写必须离被摄体很近,在较近的距离拍摄人像时,鼻子到照相机的距离比额头、下巴、耳朵到照相机的距离近,在照片上鼻子显得大,容易歪曲被摄者的面部形象。同时,如果被摄者稍微低头,额头会显

得大,下巴显得短;稍微仰头,就会下巴显得长,额头显得小。因此,最好是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那样,照相机到被摄者的距离就可以稍远一些,避免透视变形。

(2)近景

近景人像包括被援者头部和胸部的形象,它以表现人物的面部相貌为主,背景环境在画面中只占极少部分,仅作为人物的陪衬。近景人像,也能使被摄者的形象给观众较强烈的印象。同时,近景人像比特写能在画面中也包括一点背景,这点背景往往可以起到交待环境、美化画面的作用。当然,拍摄近景最好还是使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

拍摄近景人像,同样要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线性质的软硬,并注意观察被摄者的神态,掌握适当的拍摄瞬间。

(3)半身

半身人像往往从被摄者的头部拍到腰部,或腰部以下膝盖以上,除以脸部面貌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外,还常常包括手的动作。半身人像比近景或特写人像画面中有了更多的空间,因而可以表现更多的背景环境,能够使构图富有更多的变化。同时,画面里由于包括了被摄者的手部,就可以借助于手的动作帮助展现被摄者的内心状态。有经验的人像摄影师对被摄者手的姿态和动作是十分注意的。 半身人像因为能够拍摄到人物的腰部或腰部以下,被摄者姿态的变化就丰富多了,给画面的构图带来很大的方便,使我们有可能把被摄者拍得更生动一些。

(4)全身

全身人像包括被摄者整个的身形和面貌,同时容纳相当的环境,使人物的形象与背景环境的特点互相结合,都能得到适当的表现。

拍摄全身人像,在构图上要特别注意人物和背景的结合,以及被摄者姿态的处理。

二、确定画幅的格式

拍摄人像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画幅格式。人像摄影的画幅格式,最常见的是竖长方形与横长方形。除此以外,也可以有方形、圆形、横长形、直长形等。采用哪种格式为好,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1、要根据被摄者的情况、姿势和背景环境的特点确定画幅格式。比如说,拍摄一个人的全身像,大多数情况下要采用竖幅格式;拍摄两个人的近景,又往往要用横幅格式;而拍摄许多人的群像,几乎更要选用横幅构图。这是指被摄人物的情况而言。

同时,在确定画幅格式时,还要考虑到被摄者的姿态。还以全身人像为例,倘若被摄者倚卧在草坪上、海滩上,恐怕就不能用竖幅格式而只宜取横幅了。

此外,还要考虑背景情况,根据背景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画幅格式。比如,同样是半身人像,以浩瀚大海为背景往往采用横幅格式,以参天青松为背景则常常选取竖幅格式,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2、可以根据摄影者的意图,适当地选用不同的画幅格式。比如,拍摄特写和近景人像,常常可以根据摄影者的审美观点和主观意愿而采取横幅或竖幅的构图形式。

前面已经说过,人像摄影的画幅格式,不仅仅有横、竖两种,还可以有其他的形式。亦可采用正方形、圆形、菱形、扇面形等等。即便是长方形,其长边与短边的比例也可以有某些变化。这些不同的格式,只要运用得适当,也会给人像画面带来多样的变化。

三、选择最佳拍摄方向

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同是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视觉印象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角度显得更美,更有神韵。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要力求找准被摄者最美、最动人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少量变化,都能对被援者形象的表现产生明显的影响。

拍摄方向的选择,是以被摄者为中心照相机左右位置的变化。拍摄方向大体上分作正面人像、七分面人像、三分面人像、侧面人像这几种拍摄。 正面人像,适合于那些五官端正、脸型匀称而漂亮的人。如果脸围太胖、太宽、太瘦。两侧不均,或者两眼大小不一,鼻子、嘴形不正的人,一般说来不宜从正面拍摄。

七分面人像,指被摄者面部略微向一侧转动,但从照相机的方向仍能看到被摄者脸部正面的绝大部分。如果以被摄者面部正面和侧面所占的比例划分,七分面人像应是脸部的正面占大部分,而侧面只占小部分。这种七分面人像,不仅仍能表现出被摄者的正面相貌,而且显得灵活并富有变化,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选择七分面拍摄还有一个特点:它不像正面人像中被摄者脸围两侧的轮廓线条同等突出,而是面都较窄的那面的轮廓线条最鲜明,面部较宽的那面的轮廓线条则退居较次要的地位,不显得那么突出。拍摄中,如果有的被摄者脸部两侧的轮廓线条不十分对称,我们便可以让其面部转向轮廓好看的一侧,使略有缺陷的一侧处在

不太突出的部位,尽量表现好被摄者的外貌。不过,对于颧骨太高的人,不太适合用七分面拍摄,因为它会使过高的颧骨更加显露。

三分面人像,是指被摄者比七分面的拍摄角度更侧转一点。从照相机的方向虽然仍能看到被摄者脸部的正面,但正面所占的比例不如侧面大。与七分面人像相比,在三分面人像中,面部较窄的那面的轮廓线条更鲜明、更重要;而且,鼻梁的高低更加明显,面部较宽的侧面的轮廓线条在视觉上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所以,如果有的被摄者脸部两侧的轮廓线条不十分对称,我们在拍摄时便可以让其转向轮廓好看的一侧,使略有缺陷的一侧处在不太突出的部位。对于颧骨太高的人,不太适合用三分面拍摄,因为它与七分面一样,会使过高的颧骨更加显露。拍摄三分面人像时,被摄者的鼻尖不要接触或超出脸围的轮廓。鼻尖如果触及或超出脸围轮廓,基本上就算侧面人像

侧面人像,是指被摄者面向照相机测方,与照相机镜头光轴构成大约90度的角度拍摄的人像,从这个方向拍摄,其造型特点在于着重表现被摄者侧面的形象,尤其是从侧面观看时被摄者面部的轮廓特征,包括额头、鼻子、嘴、下巴的侧面轮廓。当然,如果拍摄半身或全身人像,也包括身体的侧面轮廓。不过,从侧面拍摄,被摄者的身体不一定要与照相机镜头光轴构成90度的角度,而是脸部朝向侧面,身体却可以朝向斜侧面或正面。这样仍属于侧面人像。 由于被摄者的面部侧面轮廓在侧面人像中表现得十分鲜明,因此,只有面部侧面轮廓非常好看的人,才适合这样拍摄。假如被摄者的额头太大、太低,或者鼻梁太高、太凹,嘴形不正,下巴太尖、太短,都不适于从侧面拍摄。在选取拍摄角度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此点。

四、选择拍摄高度

照相机如果从较低的位置向上仰拍,能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较为雄伟;如果仰拍被摄者的头像,会使下巴及腮部显得较大、较宽,人物显得较胖,额头变窄、变小。假若照相机从高于被摄者眼睛的位置向下俯拍,会使被援者的身材显得较矮小;若俯拍头部肖像,会使额头被夸张,下巴显得较窄、较短。在通常情况下拍摄人像的时候,照相机的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因为当照相机镜头从较高或较低的角度拍摄时,光学镜头所产生的透视变形现象比我们人服从低处仰望或从高处俯视所产生的效果要强烈得多,这是用人眼观察和镜头拍摄不相一致的地方。所以,在拍摄人像的时候,高低角度的选择要格外留意才好。在一般情况下,拍摄半身人像,照相机最好同于被摄者胸部的高度;拍摄全身人像,照相机最好同于被摄者腰部的高度。这样,被摄者的形象表现得比较正常。特别要注意的是,当拍摄近景人像或头部肖像的时候,照相机一般适宜于被摄者眼睛的高度,这样拍出的效果比较自然,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形现象。当然,也可用稍仰或稍俯的拍摄角度,以达到不同的造型效果,不过要掌握适当的分寸,免得歪曲人物形象。 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拍摄高度的取舍稍微修正被摄者的形象。例如,脸形瘦长的人,可以利用稍仰的拍摄角度使他显得略胖一点;腮部稍胖的人,可以通过稍俯的拍摄角度显得略瘦一点。不过,这种修正是有限的。外貌缺陷的掩盖,人像摄影要设法强调被摄者外貌优美之处,而尽量掩盖其缺陷。摄影师要仔细观察被摄者,对外貌上的缺陷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掩盖缺陷的手段是调整拍摄角度和布光。

一、掩盖外貌缺陷是共同性的要求

对人像摄影总的要求是形神兼备,但在通常的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摄影者还是被摄者都希望把照片拍得比本人更美些。没有一个被摄者喜欢把他拍得丑陋不堪,或者将他外貌上的缺陷暴露出来。可以说,要把照片拍得美,是摄影者与被摄者主客观共同的要求。但是,人们的相貌各异,五官的形状也不一样,很难求得一切都十分理想。有的人,虽然总体的形象是好的,但也许外貌上有些小毛

病。比如鼻梁略歪,或嘴形不正,或下巴太尖,或两腿稍短……就要求摄影者设法掩盖这些缺陷,使它不太暴露,从而达到美化被摄者的目的。但是,这里应当说明,掩盖被摄者外貌上的缺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缺陷过于明显,是掩盖不掉的。总之,人像摄影师要善于发现被摄者美的部分,并设法把它强调出来;同时又要看到被摄者外貌上的不足,尽量将其削弱或掩盖,这是人像摄影师的重要基本功。

二、掩盖外貌缺陷的手段

人像摄影中掩盖被摄者外貌缺陷的手段主要有两方面:选择适宜的拍摄角度与调整照明光线。选择拍摄角度是指将有缺陷的部位调整到离镜头较远的一侧,使其不明显;或者利用光学镜头成像的透视变化,掩盖五官的缺陷。调整照明光线主要是指利用照明上的阴影掩盖外貌上不美的部位。具体处理方法归纳如下: 缺陷性质 ;拍摄角度的调整 ;光线的处理

胖脸型 避免正面拍摄 ,不要用顺光照明, 使腮部处在阴影中,不要用轮廓光和反光

瘦脸型 拍摄角度宜稍低 ,主光不宜高 ,不要用轮廓光 高颧骨 用修饰光从较低处照射颧骨, 不要使用轮廓光 鼻形不正 避免正面拍摄

高鼻梁 避免侧面拍摄, 将鼻梁上的光线局部遮暗 凹鼻梁 避免侧面拍摄, 用主光在鼻梁凹处形成高光 大额头 宜稍仰, 将额头光线适当遮暗一些 小额头 宜稍俯 大下巴 宜稍俯 小下巴 宜稍仰

双下巴 向上翘起下巴, 升高主光 照相机宜稍俯 ,主光宜稍低 深陷的眼睛 使用较小的光比

凸起的眼睛 让被摄者向下看, 主光不要高 光比要较小 两眼大小不一 不宜正面拍摄 ,使较小的眼睛靠近镜头 嘴形不平 不宜正面拍摄, 用侧光将较高一端处在阴影中 皱纹 主光不直高,光线宜散射

眼镜的反光 稍提升眼镜框并向下翘,横向调整辅助光 面部其它斑痕 处在阴影一侧

体形矮胖 穿暗调的衣服, 背景用暗调子

两腿稍短 宜稍仰拍摄, 姿态、服装、背景与道具一、姿态和手势的处理

无论拍摄面部肖像,或者拍半身像、全身像,都涉及到被摄者的姿态如何表现。尤其拍摄半身像,被摄者手的动作对于形象的塑造更占有重要的地位。

拍摄近景或半身,除特殊要求之外,一般来说,都不让被摄者正襟危坐从正面去拍。因为那样会使画面形象呆板、不感人,而使被援者头部略有转动,与肩部构成一定的角度,从而使画面形象具有一定的动感。这样,构图上有一定的变化,有利于形象的塑造。

手势也是肖像构图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画面中包括被摄者手的动作时,比拍摄单独的头像或胸像,画面的构成便灵活多了,有利于丰富人像画面的构图。手的动作还能帮助人们表达感情。比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时用手撑腮,有时以手持笔,或者手里点燃一支香烟……这些具体的动作,都有利于刻画被摄者的精神状态及个性特征,而且,对人像画面的构图也是非常积极的因素。

身体的姿态在表达被摄者的内心情感上比手差一些,但在人像摄影中也不应忽视。有时,身体的姿态也是被摄者思想情感的展现,对传达人物的内心情绪也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身体姿态和手势一样,也是安排构图时一个很活跃的因素,值得在人像摄影中充分利用。有经验的摄影者,往往尽量启发被摄者做出不同的姿态,而从中迅速抓拍。这样做,比由摄影者摆姿态拍摄往往自然得多。

服装的选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服饰在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今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服饰的实用性,开始热衷于追求款式的新颖和样式的别致。穿着美观、大方、舒适、雅致、得体,已成为时尚。

服饰在人像的摄影中具有美化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在拍摄时,

一定要根据被摄人物的身材、年龄、肤色、职业、气质等方面的不同情况来配置服饰,千万不可一味追求服饰的华贵。高档名牌的服饰,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也不一定就是拍摄所需要的最好的服饰。相反,也许一条简单的纱巾就能与价格昂贵的时装相媲美。一条简简单单的绸布就能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此外,对服饰的选择还必须注意点:一是服饰与整体环境的关系,因为被摄人物着装的真正完美还要得益于画面大环境的协调;二是服饰的色彩与被摄人物的情感关系。我们知道,服饰的颜色能够影响人的情绪,比如淡色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暖色能使人感到亢奋。三是要整齐而利落,符合人物的性格,与画面总体的结构要协调。

选择适当的背景

人像摄影的背景,除去特殊情况以外,一定要简练。这与人像摄影的性质有关。人像摄影的创作任务以表现被摄者的相貌与神态为主,因此,人物一定要在画面中突出,被摄者的相貌要鲜明。如果人物湮没在背景之中,便完不成人像摄

影的拍摄任务。这一点,对于拍摄户外人像来说更应注意,因为,在室外拍摄人像,摄影者常常会迷恋于动人的环境,将景物在画面中包罗得太多太杂,最终导致背景湮没了人物。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会拍摄一些旅游照片,为了多记录一点当地的风光,不妨背景中多包括一点景物。这类照片实际上属于旅游纪念照,与户外人像摄影略有性质的不同。

对户外人像的背景来说,在构图时要注意,勿使背景上一些刺眼的物体与被摄者的身体、头部重叠。例如,树干、屋顶等切勿和人物重叠,以免破坏人物形象。图31这幅照片,就是构图不当,使树长在了被摄者身上。其实这极易解决,只要拍摄时稍加注意,将人和树错开位置就可以了,使建筑物亭子叠在人物头上,像是戴了帽子,在构图时也应该将人与景物错开一点位置。

除去上述几点以外,还有一些使背景简练的方法,简述于下:

①通过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的选择,找取简练的背景;

②用焦距较长的镜头拍摄,由于长镜头的景角小,可以使画面中少包括一些背景; ③利用景深的控制,使照片上的背景虚化,收到简化的效果; ④利用简单的天空做背景,用天空的影调衬托人物。

以上是拍摄户外人像时处理背景的一些注意之点,它同样适用于拍摄室内特定环境人像和照相室人像。

小道具的运用

任何人都不喜欢拍得呆板的人像。所以,有经验的摄影者力求把被摄者的形象尽量表现得生动一些,使构图有所变化,使被摄者富有动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画面中利用一点适宜的小道具,使它和被摄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会带来很多好处。

小道具是与被摄者生活有关的物品,如被摄者阅读的书刊。使用的工具、桌上的陈设以及其他装饰品等。它们一方面可以作为构图的一个因素,使人像画面有变化,另方面也可以增加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赋予被援者一定的情节,使被摄者的形象表现得自然,还可以直接说明人物的身份和职业特征,对人像摄影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在人像摄影中利用小道具,一定要注意:道具的选择要和被摄者的身份相吻合,要与画面上所表现的情节相联系,才能使人与物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倘若任意乱用道具,就易导致不协调,反而画蛇添足,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人像摄影的基本布光方法 一、蝴蝶光:

又称“妖艳光”,主光光源在人物的前上方,以45度角照明被摄对象,使其鼻子下方出现一个垂直的阴影,样子有点象展翅停息的蝴蝶。蝴蝶光的应用:

(1)鹅蛋脸型的年轻女子头像 (2)可以表现眼睛

(3)可以弥补皮肤上的毛孔瑕疵,皱纹 (4)可以正面拍摄或拍摄3/4面 (5)不适合男子

二、伦勃朗布光法:

主光光源充分照明背向镜头的那部分脸部,被摄人物脸部对着镜头的这部分出现阴影。其特点是:

(1)矫正圆或胖的脸型。 (2)一般拍摄3/4的人脸。 (3)适宜拍摄低调人像。 (4)不适合女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