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
【摘要】本文通过探索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基本特征,提出“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
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课内轻课外结合,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缺乏兴趣和自信心,缺乏自主性,依赖性强,说假话、空话、套话,没有真情实感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有人曾这样概括:“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钱理群先生也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近来看学生的课堂和考试中的作文,又发现了另一类型的写作,我称之为伪作文:即假抒情、假天真,以致假叛逆
二、“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营造“对话”的氛围
学校作文教学要形成真正的“对话”,关键在于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而要营造这种氛围,教师就应该在学生生活中,真正成为学生的益友,与学生一起学习、游戏,一同活动、畅想,一同欢乐、悲伤,平等、和谐的对话“教育情境”,发生了师生问真正的精神层次上的相互交流的作用,在语言交流中,双方都交流了收集的信息,敞开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接纳对方,同时又把自己投向了对方,获得理解与沟通。
(二)架设“对话”的平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平时基本上在“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上运动,空同的狭小严重制约了他们的见闻。再加上有些教师、家长不善于引导孩子读书、积累,不少学生成了“井底之蛙”,常为没有米下锅而犯愁,习作常常是言之无物,胡编乱造。
我们组织的活动从时间指向上分三类:
1.“过去进行时”。即重在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体验那难忘的情感历程。如《——的回忆》,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像放电影一样回忆过去的岁月里所经历的快乐或悲伤的事情,或叙述自己站在领奖台上自豪的情景,或描绘自己因逞能而搞得狼狈不堪的样子,或讲述失去亲人那悲痛欲绝的场面......
2、“现在进行时”。即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真切的活动过程,从而抓住时机,捕捉作文的素材。
3、“将来进行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未来美好的生活图景。
三、“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活动先行
(二)充分对话
(三)自主命题
(四)自由倾吐
(五)评改赏析
四、“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我们应在“对话式”作文教学中大力改革,实现以下“五个转变”:
(一)变“先导后作”为“先作后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束缚”。
(二)变“详细指导”为“独立习作”
担心学生作文写不好作文是教师的普遍心理。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习作不仅指导学生写什么,怎样写,甚至连文章中间怎样写,文章的结尾怎样写也都加以指导,学生的习作完全被纳入了教师预设的轨道。学生还没写作文,便已经知道结果了,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教师只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尽可能让学生独立习作,学生的习作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作才能也就能得到充分的施展。
(三)变“课内习作”为“课外结合”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习作课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学生面对的是黑板墙壁,作文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完成习作任务,学生只好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空洞乏味。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当注重课内外结合。
总而言之,习作是学生自己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习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摆脱痼疾,焕发生机,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尽到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