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旧雨
——读《齐白石自述》后感
何丽飞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摘 要: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还没有一个画家能像齐白石一样让人们喜爱。《齐白石自述》给我很多新的启示。有所要求,不是一般人能左右。从不攀登达官贵人。曾在自家门上贴一张“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还有给敌人做白石老人一生生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荣辱不惊,远离虚名,绘画的热爱与真诚,并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齐白石;绘画;随想
作者简介:何丽飞(1992.10-),女,汉,广东南海人,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人物)。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148-01
闲来静读齐白石《齐白石自述》,让我对白石老人的从艺之路有一番新的理解。细细阅读后,对学生感触最深的是白石老人对诗书画印的热情与执着,如此真诚对待自己的艺术作品,一生都在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学生身边对绘画充满热情的人不少,但是像白石老人那样坚持并延续的也就很罕见了。白石老人大概六七岁时,就表现了对绘画的兴趣和天赋,先是临摹类似雷公神像的民间年画,把当时非常珍贵的写字本裁开慢慢练习,从刚开始画一位钓鱼老头,又画了花卉,草本,飞看牛也温习旧读,求学的心从未停止。处处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到后来从事木匠,学习雕花手艺,还融入平日常画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为背景,造出许多新的花样,到后来接触了《芥子园画谱》,画画的名声也传开了,拜师学艺,书画篆刻渐渐成名。白石老人一直对绘画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并能够在当时艰苦的环境坚持求学练习,让学生深感佩服。
著名画家张仓健说过:他并不在意四时的转换和地域的变迁,他更关注内心的安适和自由,心迹的流露如若笔墨。同样,对每幅作品都以真诚之心对待也很重要,观者看到的都是作者的心,与作品产生共鸣。心不纯,不能专;心不静,不能一。其作品肯定不能感动人,做到内心纯粹无杂念,才可有余力赋予作品以真情流露实感,超然入境之禅意。
若想要把真诚融入画面,首先就要对事物观察及其入微,白石老人的《画蟋蟀记》里详细描述了各种蟋蟀的状态,但他也谈到若尽述,非丈二之纸不能毕。说明了想画好蟋蟀也少不了几年的观察功夫。无论画虾还是身边各种的事物,都需要画者亲自细心观察。从白石老人的其中一款题:余之画虾,临摹之人约数十辈,纵得形似,不能生活,因心目中无虾也,写生十年 ,方得如生。看得出白石老人对作品的要求十分高。
另外白石老人从来只画自己想画的,连对上门求画者也
148
翻译的,常来讹诈等者恕不召见。他自个说: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做饿饕,宁可挨冻受饿,决不甘心去取媚 那般人的。
八大山人的画其实对观者有着挚烈而真诚的亲和力,自然有着净化作用。石涛对自然的理解,也强调了认识和观察自然的必要性,绘画技法和自然的关系都是留心体察自己看到的一切,然后再表现在画面上。
有了前面的两点,剩下的就是对绘画境界 的追求了。绘画如同修行,而绘画真正的意义,不是简单的纯粹个人情感,品好的宣泄;也不是紧满足于个人精神境界的阐述,诠释,而是要让画面传达出让观众从中体悟到真,善,美的修为境界,以求感同身受的共鸣 ,从而有所感悟。
著名舞蹈家金星说过:好的舞蹈是看不到技术的,技术是融入到舞蹈里面的。画面中的每一笔,每一种颜色的结合,给到观者一种舒服的视觉效果,内心的有感而发也是画者所追求的。为 达到这 境界,需要画者不停练习,学习如何从构图,用笔,用色把握。
白石老人说画中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笔端。欲使来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这些,纵无能空前,亦足 绝后。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不要单纯临摹古人的表面的笔法,构图,要结合自己的亲身观察,才真正懂得古人为什么要这样用笔,有些人临摹《芥子园画谱》,临摹完了都不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树,什么草。
好的绘画作品也是直指人心的,不炫技的。看作品时已经被打动,而不是进行技术分析后才感到的。现在很多工笔画在技法过于渲染技法,就会失去绘画原本的意义。
修心,修德,修品,修智,修行,也是为具修养,此为“功夫在画外”艺术的真谛,是对生命的敬畏与 诠释,也是对刹那间的瞬时感悟,刹那间变成永恒,古代很多名作都是作者对刹那间发生的事情记录,刹那间的情感表达,强烈的内心抒发在诗书画印上,这样的作品更给人强大的感染力,从而成为后人所敬仰的作品。
国画的纯粹性,让他们觉得是一个真正为艺术而生的画者,单纯,真性情,没有杂念,爱也真,恨也真。画画是一辈子的事情,游艺越深,越难穷其究。游于艺,以勤为本,朝着即定的方向悄然前行,虽然路上有着太多未知事,但还是享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