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小朋友喜欢甜甜的味道的案例

2021-02-17 来源:华拓网
关于小朋友喜欢甜甜的味道的案例

一、案例背景

糖果是孩子最喜欢的食品之一,精美的包装、甜甜的味道、漂亮的盒子,都是孩子们喜欢糖果的原因。班内的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吃糖果,有酸的、有甜的、有苦的、有辣的,哇!糖果真美味,真神奇!冉冉说: “我们自己做一些糖果吧!”月月说:“好呀好呀,我们班的糖果店里可以做糖果。”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讨论的不亦乐乎。正巧班级刚在改善我们的糖果店,我就在思考如何将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味道的糖果、各种精美的包装等等元素表达出来呢?用什么材料制作更方便、更直观呢?

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出现了,利用生活中废旧的瓶盖,当作糖果,用进行颜料、黏土进行装饰。即利用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也是孩子熟悉的事物,孩子们的参与性很高, 但是这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手部技能要求是有点高的。

二、案例描述

制作糖果前篇:冉冉和橡檬正在合作制作糖果。冉冉从材料框里翻找着合适的瓶盖,这时檬檬说: “冉冉,我吃过一种棒棒糖它是双层双色的,今天我们做个双层双色的糖果把。”“好的,我去选材料。”冉再回答,并拿出一个正方形的瓶盖放在桌子上里。然后她继续翻找第二个瓶盖,她拿了一个放在第一个上比了下,口中说着:“好像大了点。”说完继续找,最后选了一个比第一个小一半左右的圆形瓶盖,檬檬早就

准备好了一个棒棒糖棍, “瓶盖太硬了穿不过去啊。”孩子们想都没想就叫:“老师瓶盖太硬了我们穿不进去”“瓶盖太硬了穿不进,那你们可以不用串的方式,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可以固定的方式呢?之前我们不是做过树叶精灵吗? ”樣樣说,“对了黏土黏黏的可以固定的,把他们黏在一起。”再再想了个好方法,终于两个人一起将两个瓶盖固定在一起了。然后两人各拿一把小刷子,燕了些白颜料涂抹在了瓶盖上,直到把瓶盖的颜色都盖住。然后她们放下刷子,冉冉拿起粉色黏土,樣樣那么

拿了黄色黏土开始装饰。舟冉说: \"檬樣,这样两个人一起装饰太挤了,我先来吧。

“哦,你先来。”糖果上很快出现了 漂亮的颜色。她们开始去找辅助材料(纽扣、小绒球)进行后续的装饰。

三、案例分析

1.互帮互助,合作完成。这次制作糖果是冉冉和檬樣两个人一起完成的,从制作的开始局部,商量制作双层双色棒棒糖,到后来选合适的材料,到后来两人刷瓶盖,到最后轮流进行装饰,两个人都在相互商量,分工完成了糖果的制作。在过程中会相互询问对方的意见,并及时做好调整。

第1页/共3页2.对于制作步骤很清晰。在本次制作中,两人都很清楚蛋糕的制作步骤:选择合适的瓶盖一一刷底色一一黏土装饰不同味道一一辅助材料装饰,并且是按照 这个步骤来完成的,所以成功地完成了糖果制作。

3.手部动作开展较好。在这次制作糖果的过程中,她们在用黏土固定瓶盖,把黏土搓圆等动作,都能看出可可的手部技能动作开展较好。 4.思维灵活,会用比拟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解决策略在制作步骤上,由于前期进行了学习,所以冉冉和檬檬掌握了,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幼儿都清楚,所以提供步骤图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选择“合适的瓶盖”这个问题上,也可以引发幼儿讨论,将讨论的方法用图

文结合的形式一起呈现在步骤图中也是可以的。

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也可以选择不用涂底色或者利用别的工具进行装饰,或者直接用多样化的辅助材料进行装饰即可,或者鼓励能力好的幼儿与他们进行结对合作,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的需求。 五、案例反思经过一学期的糖果游戏,孩子面对基本的制作已经没有了难度,但是每个孩子的开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局部孩子会手部动作开展的较好,也会有局部孩子发展较慢。

制作糖果本就是一个考验孩子手部动作的活动,那如何让孩子共同进步呢?针对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提供更加有操作难度的材料,供她们挑战,针对能力弱的孩子,可以提供简单一些的,可以直接装饰的材料,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保持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也可以鼓励孩子们合作游戏,促进孩子们共同进步。孩子们通过想象,将平时常用的瓶盖、吸管等材料棒棒糖结合起来,利用这些生活材料制作棒棒糖,打破了传统玩法,为游戏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孩子 发现缺少材料

时,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找到了合适的新材料,为游戏添砖加瓦。自主游戏,既要自发,更要自主。我们除了为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 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同时也要抓住契机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在游戏的愉快体验中获得身心的和谐开展。《纲要》指出“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言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气氛。案例中,很好的反映出这种观点:当樣樣请老师帮助时,我并没有直接回答孩子,而是让孩子回忆自己的口有经验。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适时的点拨。其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做平等中的首席。《纲要》告诉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诚然是要教师准确定位角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