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社中学 凌伟勇
近来,听了好几节校内语文公开课,发现一个现象:老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在指一名学生朗读后,让学生评价这位同学朗读的好不好?学生一般只有两种答案:好或是不好。而答案是不好时,老师就会换另一名学生重读,读的不好再换一位。之后齐读一下不了了之。教师也不作出适当的评价、指导。试想,这样的评价是否有效,这样的朗读怎会有感情呢?
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突现学生主体性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不仅重视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激励、导向、调控作用。而且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要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因为学生的评价既是学习他人的过程,又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评价能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求不教”的境界。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我评价时,将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自我。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让学生学会评价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下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评价要有鼓励性。
一说到评价,有些学生往往认为就是挑他人的毛病,揭他人的短处。所以刚开始我班学生在评价时,多是批评的评价,挑剔式的评价,如:“他哪个字读错了”、“他声音太轻了”等等。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心态,容易造成学生挑刺的毛病,也会打击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勇于发言的积极性,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情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当一个小学生做完一件事后,最希望的首先是对其劳动的肯定。所以课堂上评价时,我总是对学生说:评价别人要有礼貌、鼓励为主。不是一味地找碴儿,而是要一分为二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既要看到他人的优点,又要看到其不足。让学生在评价同时,学会倾听,学会赞赏,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再委婉、诚恳地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要让学生学会这样说话:“我先表扬他声音很响亮,但他有个小小的错误,xx字读错了”、“她读得很流利,如果声音响亮点会更好。”“我很欣赏×××同学的想法,美中不足的是……”、“他说的有点道理,同时还可以……”这样,学生的交流才会融洽,学生学习才会更有劲儿。
二、评价要有合理性。
开始,许多学生为了评价而评价,胡乱一气,瞎评一通:明明声音轻却非表扬他声音响亮;明明语句读得不流利却非表扬她读得流利; 明明是 老师点名读的却还要表扬他勇敢读书等等。出现以上情况,我总是及时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委婉而又明确的指出他们评价的错误,同时给予准确的评价指导以纠正他们的错误评价。另外,更要求学生在听读的时候,专心倾听,适时用笔做记号,以便能准确、合理的评价别人。
三、评价要有层次性。
1、学生的层次性。班上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水平悬殊。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评价要因人而异。当班上一名基础很差的学生举手要求读,当他读完后,学生的评价是声音响亮但不够流利。我马上给予了补充:大家发现了吗?他读得比以前流利多了,让我们为他的明显进步鼓掌。掌声中刘家兴笑了,而大家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
2、内容的层次性。根据内容的不同,目标的递进,需要不同的评价。如在教第一课时时,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只是要求读正确、流利。而在第二课时对朗读的评价则要看能否读得有情感。如《云雀的心愿》,其中有一句“‘这里的风沙真讨厌’小云雀埋怨的说”在第一课时,只要围绕能否读正确、流利去评价,而在第二课时就要求用“埋怨”的语气读出来。同学在评价时,就着重于是否有感情、有没有读出埋怨的语气来。
四、评价要有示范性。
当然,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教师首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正确评价学生,要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采,真正发挥教师的示范导向作用。决不能像上文某些教师那样不加点评,不了了之。
其实评价的形式还有很多,除了 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互评,也可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另外,根据不同类型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评价。如朗读的评价,写字的评价,习作的评价等等。总之,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在平时教学中注重评价方法的指导渗透。切切实实地指导学生学会评价,这将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让学生学会评价,将使我们的学生耳聪、心明、眼亮;让学生学会评价,将使我们的教师不断迎接挑战,收获成功的喜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