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企业创新能力结构理论模型建构

2022-11-22 来源:华拓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企业创新能力结构理论模型建构

作者:黄攸立 刘永锐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6期

摘要: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背景分析的基础之上,阐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演进和核心内涵,辨析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三种研究视角。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构理论模型,此模型将企业创新能力划分为创新核心能力、创新关键能力与创新基础能力三个层次。通过该模型的构建以期为企业搭建自主创新能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6-0061-05 一、引言

企业竞争力理论跳出了企业契约理论视角,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企业黑箱内部的生产活动过程,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以及企业如何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同样,创新理论在关注企业绩效的同时也逐渐将目光投向了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获得上。我国在创新领域的研究近几年呈现出井喷的态势,围绕创新能力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三个研究视角: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构。三种视角都试图从不同方面把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期给予企业可持续发展以理论支撑。从文献的关注角度看,国内外有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大多从企业技术能力的研究开始,能力的技术观反映了技术之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迫切性,但技术的吸收和转化成商品的过程却同其他能力息息相关,或者说技术能力只是其他众多能力的外在表现。此外,没有找到合适的理论支撑可能也是目前制约现有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一个瓶颈。因此,通过借鉴竞争力理论尤其是核心竞争力理论来研究如何构建及构建怎样的创新能力以获取持续竞争力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和现有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梳理、归纳之基础之上,试图提出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企业创新能力结构理论模型,为将来该领域研究打下基础。

本文选择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使用“核心竞争力”和“创新”作为关键词,设定时间为1994~2009年,分别设定检索项为篇名、主题和关键词,设定范围为核心期刊进行精确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索,搜得7篇文献。经过阅读,并未发现此类研究的相关文献存在。扩大搜索范围,使用“竞争力”和“创新”作为关键词,设定时间为1994~2009年,分别设定检索项为篇名、主题和关键词,设定范围为核心期刊进行精确检索,共得到29篇文献。通过仔细分析阅读,仍未搜寻到此类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搜索结果表明,全新视角下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仍然一片空白。

二、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竞争力并非新颖的概念,早在1959年,Penrose认为这种竞争力能够使得企业更好地分配和利用资源以获得经济租金。Day把企业竞争力理解成通过组织运行获得的一系列复杂的技能以及积累的知识,企业通过这种能力来组织协调各种企业活动并且很好地使用公司资产。指出竞争力形成于企业活动和过程的协调和整合中,是个人能力集体性学习的结果。他们将此定义为“能够有效利用资源以完成任务和活动”。

核心竞争力理论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为开端,Hamel and Prahalad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不断得到后人的充实和完善。Hamel and Prahalad使用“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描述那些具有中心地位以及战略地位的竞争力。并把其定义为“组织中的累积性知识,特别是如何协调迥异的产品技能以及整合不同的技术流的知识。”这两位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具有三条基本的特征:提供易于进入多样化市场的通道;对最终产品利润能做出重要贡献;使得竞争者不容易模仿。自从Pra-halad and Hamel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理论后,许多学者使用了此概念。如Leonard Barto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殊的知识集合,它能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这个知识集合不仅包含知识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可能还包括规范和价值系统。此外核心竞争力还被认为是模仿的重要障碍,不管这些竞争力是禁锢在个体或者群体的技能中,还是隐藏在组织常规的复杂和特殊性之中。Gallon et al,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些竞争力的集合,彼此间协调以获得可持续价值和适应性。他指出在核心竞争力下又可以包括关键竞争力,关键竞争力可以带来成本削减、产品改进或服务差异、市场反应速度提高、对竞争构成阻碍,最终会对企业竞争优势构成显著影响。每一核心竞争力下至少包含了两个关键竞争力。企业应包含三个核心竞争力:市场连接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市场连接竞争力是应用在市场中,且可见的一些竞争力,包含了这样一组活动:销售、广告、咨询、货品计价或者监视顾客满意度。基础竞争力涉及的是公司内部的运作能力,比如管理信息系统或者内部培训等。技术竞争力对产品或服务提供直接的支撑。技术竞争力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科技应用竞争力、研发竞争力和制造竞争力。

彼得·德鲁克认为每个组织都有一些核心竞争力,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他把创新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突出和强调了创新的作用。James M.Higgins指出通过仿效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功企业的文化进而获得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公司所拥有的49种特质表征,这些特质又可以通过4张量表测得。这4个量表依次展现的是产品、过程、市场营销和管理4个维度。Shirish C Srivastava也认为,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同意在加强竞争力方面把概念中的组织看做成一组核心竞争力的集合。

同国外的研究结论相似,国内学者也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果。王毅、陈劲、许庆瑞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理论成果,认为现有成果可以归纳为八个观点:整合观、网络观、协调观、组合观、知识载体观、元件一构架观、平台观、技术能力观。虽然各种观点各持己见,但是它们都强调了系统的观点,也即为了有效管理核心竞争力,必须基于一定的框架和结构。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自主创新是我国率先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组合性名词,国外没有等同概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企业依靠自身创造性努力获得持续竞争力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从研究的基点看,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是以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这主要由于我国在众多领域上长期缺乏核心技术,故而突出和强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这种基于技术的创新研究一直占据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研究的主导地位。但是技术能力只是创新能力的一部分,任何一种关键能力的缺失对企业来说都会造成短板效应,影响企业绩效及可持续发展。从研究视角看,现阶段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存在着三个角度,分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构(见图1)。

1.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我国学者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均采用基于阶段的测度,即分别对创新投入一创新实施一创新产出阶段进行测度和评价。2005年国家统计局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构建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一是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包括人力资源存量和经济资源存量,它主要反映某区域内的所有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主要是指企业的研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技术推广等活动,该指标可用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经费投入来衡量;三是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反映其各种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成效,因此该指标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四是技术创新环境指标包括财政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等。闫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柱、张文兵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设为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其子指标都可定量测算,但子指标过少,不足以全面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军、王忠辉认为企业创新能力可以从创新动力、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和创新绩效4个方面测度。其中创新动力主要是对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度量。但创新动力所包含内容绝大多数不可以定量方式测算,这对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个困难。林平凡、高怡冰认为要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将自主技术创新视为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分成5个方面,从而对这5个构面进行评价,分别是自主技术创新资源、科研(R&D)能力、自主技术创新管理能力、自主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自主技术创新营销能力。以上学者对于自主创新能力测量指标研究是从评价的角度去解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即强调变量指标的显性。它有明显的优点:数据可获得性,且较为直观。但被评价的指标只是能力的结果,而非能力本身,能力的“黑箱”依然没有完全打开。而且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文献并没有对指标体系进行较为系统的验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常采用理论分析、模型分析或实证分析来讨论假设,实证分析中常用到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工具来验证假设,这也是目前较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可以把其影响因素大体分成两类: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不少学者同时考察了两种因素,如华斌认为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可从5个方面诠释:信息因素、知识因素、组织因素、技术因素、外部环境与制度因素、教育培训和国家创新因素。前4个因素可归为内部因素,后2个因素就是外部因素。贾生华、疏礼兵、邬爱其运用问卷调查数据对浙江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具体包含5个因素: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机构融资环境、技术人才资源和创新促进政策。也有学者对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个别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田庆锋、郭建民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将知识分享、吸收能力对创新能力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间具显着正向关系。从已有的文献来看,该部分-的研究方法较为规范,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自主创新能力前置变量的影响因素在产生和引导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但我们仍无法厘清自主创新能力本身是什么,即没有从能力培育的角度探求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构。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构。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逐渐从外部延伸到内部,这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有着更加明显的意义。贾平、舒辉、石奇、吴进等研究者分别进行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构方面的研究,均认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构存在系统性、动态性、集成性等特征,但他们并没能离析创新能力的内部结构。J.Guan,N.Ma将企业创新能力解构成7种能力:学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每种能力下还有数个指标。纪建悦、郭春静以海信公司为例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可通过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5个方面的提高而提升。黄攸立、吴彝、叶长荫通过问卷调查对安徽省优势产业的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总结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构包括了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的6个关键维度及其18个关键因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然现有研究对于企业创新能力包含哪些关键能力以及基于何种思想使得该种能力结构的划分具有科学性,仍无突破性进展,也即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且此领域的研究之于企业实践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效性也未得到验证。在采用恰当的理论基础上搜集样本数据,建立模型,进行统计上的验证是未来研究十分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从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者已经注意到研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且围绕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量与评价,学者们建立了多种指标体系,但是它们却没有经过系统验证,这将限制指标体系在指导实践方面的应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深入和细致,研究方法也较多,可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角度出发,影响因素则太过笼统,不能反应创新能力内生性特点。研究者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构的关注也反应出找寻创新能力结构及关键能力的迫切性,而该领域研究不仅缺乏理论支撑,也未通过广泛实证检验。

三、构建创新能力结构理论模型

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越来越强的一致性,甚至有研究者将技术创新能力视同于核心竞争力,王毅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趋同存在两种原因:一是创新理论对创新绩效的研究日益关注创新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从而把技术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引向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对核心竞争力的很多研究都认为创新过程是核心竞争力建立、提高和应用的核心,创新过程成为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载体,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于企业绩效,还是依赖于企业高效率地推出高效益的技术创新。

Gallon et al.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3个结构层次:最底层的是基础竞争力,它是指组织内部包含的大量且多种多样的分离的活动、技能和准则的组织,这些基础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发展这种基础竞争力是每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在基础竞争力之上产生了关键竞争力,它们对竞争优势有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关键竞争力可以带来成本削减、产品改进或服务差异、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对竞争构成阻碍。每一核心竞争力下至少包含了2个关键竞争力。本文将在借鉴Gallon et al.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把企业创新能力分为创新核心能力、创新关键能力和创新基础能力三个层次(见图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以看出,在综合了国内外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得出的创新能力结构理论模型,应包含3种创新核心能力:市场连接能力、基础能力和技术能力,这3种核心能力是能提高竞争优势的处于中心地位和战略地位的能力。创新核心能力是由一系列关键能力构成,创新关键能力包含了战略能力、信息能力、学习能力、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制造能力、市场能力。每一关键能力又可细分出许多创新基础能力,这些基础能力能够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它们是培育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石。

该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思想构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构理论模型是首次被提出,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创新能力,以期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支撑。今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和检验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攸立,吴彝,叶长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子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1):24-29.

[2]PENROSE.E.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