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状况究竟如何呢?
一、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一)世界观
大学生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当前的社会状况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客观、全面、正确地评价社会问题.大部分学生有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信仰,充分认识到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规律和矛盾。但部分学生容易受外界言论的干扰,信仰立场不坚定.
(二)人生观
1、从价值主体来看,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崇尚,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趋于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但身心发展不平衡,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表现在积极进取,有理想、有追求,但理想现实化、功利化,偏重个人发展。
2、从价值取向来看,大学生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从注重知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认为即使在追求理想和知识的同时,也
需要金钱和物质享受。合理利己主义,成为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
3、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具有明显的双重性,理论上知识的标准与实际中行动的标准不一致。
4、从价值观念来源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来源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社会现实生活及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影响较大。同时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渐突出.
(三)政治观
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新科技的学习和接受快,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遵守法纪,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同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
2、大学生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对政治淡漠,缺乏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和献身精神,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3、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政治鉴别力有所增强,但仍存在某些片面、模糊认识,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四)道德观
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社会公德水准不高,有的缺乏最基本的公德修养,普遍怕
吃苦,劳动意识淡漠,缺乏对他人的理解。不再以克己、勤俭、吃苦、谦虚等为美德。缺乏远大理想、是非观念差、自我控制力差,对性自由、诚实守信、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有了不同的理解。
(五)法治观
大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教育,对法律有一定了解,能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行为.但由于部分大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加之理性思考相对缺乏,有时会逾越法律的底线,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
二、大学生思想原因分析
1、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趋于客观.随着大学生的成长,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增强,对自我的认识也日趋客观与完善。但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发展,西方的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也逐渐为部分大学生所接受。这些思想使大学生的理想意识趋于淡薄,对自我认识趋于客观,促使大学生更加注重现实的发展,而忽视了远大理想的作用和个人的未来发展。
2、大学生生活的社会化趋势。处于“小社会”环境之中的大学生,跟社会的接触日趋增多,其思想、行为等也为社会所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思想呈现随波逐流的特点,缺乏自我思考、理性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市场经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更加注重现实的生活,其行为带有很大的功利色彩与现实倾向。
3、大学生独生子女化.计划生育缓解了我国的人口压力,但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今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为家庭成员所珍爱,有的甚至娇生惯养。长期的溺爱教育,
使大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缺乏勤劳朴素、艰苦奋斗的品质。在大学群居生活与人际交往中呈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人际关系紧张。
4、德育的忽视。中学期间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全面发展.而大学德育课程多为说教式的灌输,不仅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大学生思想教育对策
如何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教育对策呢?
1、理论层面:加强“两课”建设,巩固教育主阵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加强正面教育与宣传。
2、队伍层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建设,提升德育教学者的自身道德素养,增强自身的个人魅力,发挥榜样作用;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3、载体层面
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介应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应加强自我管理,对学生进行健康的、科学的正面报道;学生组织应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合作互助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学校应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困难,并及时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与治疗。
4、学生层面
学生应及早树立班级意识适应大学生活、建立个人发展规划;妥善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在学习上,需要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克服学习过渡焦虑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紧张度;注意劳逸结合;同时强化自我的成才意识、成人意识和大学生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