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开启数学阅读的钥匙

2021-02-15 来源:华拓网
开启数学阅读的钥匙

“阅读”不限于语文,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要想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构建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当然数学阅读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它不如语文阅读材料生动、有趣,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准确、概括、凝练,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学生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目前,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我们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这次我校的期中考试就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次考试的最后一道应用题跟学生平时做过的一道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只不过所求的问题有所改变,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审清题目,导致失分。可见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数学题时和阅读小说或故事书一样,较少注意细节,经常进行跳阅和浏览性阅读,蜻蜓点水似的阅读,至于数学题目中的细节就不甚了了了。例如:有这样一道填空题:50个一是( )个十。有些学生只看到括号为止,把题目理解为50个一是( ),然后就不加思考地在括号里填上50。由于题目没有读完整,学生理解起来就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二是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差。部分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如鱼得水,能准确无误地完成,但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付。例如低年级学生能准确无误地计算2+3=5,而把他们放在应用题如小红有2个苹果,小明有3个苹果,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时学生就不知道要从何下手了。

三是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的解码教学。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在公开课中见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讲评练习的时候,熟练地分析着这个题目的解法,下面的学生有匆匆忙忙地抄正确的答案,也有茫然地睁大楞着。或是老师赶集似的“这题目对吗?”学生应和着“对”,很快作业就交流结束,而原先不会解题的同学依旧是不会。殊不知,这是一种以牺牲学生数学阅读理解为代价的教学,会引导学生将数学阅读目标视为解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的阅读能力和数学技能水平往往很不相称,就像一个失去平衡的人,很难得到较好的发展。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种种现状表明了加强数学教学中阅读理解的研究,是刻不容缓的大事。笔者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的方法提出以下观点和大家商讨。

1.标划重点字词和数学术语法

标划重点字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在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可让学生在讨论归纳的基础上阅读课本的文字,并标出重点词——“分别”,引导理解“分别”的含义。这样,通过标出概念中的重点字词和阅读理解,学生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了。②在教学练习题中,题目要求是很重要的。可适当让学生在阅读题目的同时,标划重点字词并着重理解,以便尽快掌握阅读内容或找出解题思路。如中年级数学练习题中,往往要求“用两种方法”、“用竖式计算”、“笔算”、“保留X位小数”等,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语,就会顺利地理解题目要求,顺利地解答出来。不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丢三落四或不按要求做,容易出现错误。

标划数学术语主要体现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会碰到“增加”、“增加到”“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照这样计算”、“比„„多”、“比„„少”、“产量”、“平均产量”、“原计划”等数学术语,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标,试着加以阅读理解,教师可适时地给予点拨。学生只要能够明白题目中术语的意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大胆质疑法

“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提供一些信息“苹果有24个,桃子比苹果的2倍多10个”,让学生自己提问,通过讨论他们发现可以提出不止一种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事实也是如此,质疑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比较法。

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

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如:“白桦树有48棵,柳树的棵数是白桦树的6倍,白桦树和柳树共有多少?”与“白桦树有48棵,是柳树的6倍,白桦树和柳树共有多少?”,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虽然都是最后求总数,但柳树的棵数却不同,一个是求几倍数、而另一个是求一倍数。 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如:“增加3倍”,指的是比原来的数多了3倍;“增加到3倍”即原有的1倍加上增加2倍。

4.转换数学语言法

数学语言一般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常要将摄入

的语言信息转换成自己熟知的语言形式再理解,或变换语言表达形式促进问题的解决。如将“一个自然数含有约数3”转换成“一个自然数能被3整除”。还有数学教学中许多应用题让学生头痛不已,弄不清数量关系,教师可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才能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进而在这个数字化的社会里得到持续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