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怎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2024-07-29 来源:华拓网


怎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怎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遂宁市拦江中学 郑 新

内容摘要: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成熟、数字化环境的完善、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但也应看到,它同样带给了青少年一些不良的影响,应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 键 词:道德素养 增强 培养 教育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成熟、数字化环境的完善、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互联网作为一个知识和信息的资源库,为青少年学生开阔视野、研究性学习、掌握最新科技成果等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和数字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实现了创新性“主体”教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但也应看到,网络同样带给了青少年一些不良的影响。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青少年用户上网,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5%);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Q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另据调查显示,曾访问过色情网站的

占46%,有4.9%的人承认经常去看;19%的中学生已经有过或正在进行网恋,21.6%的学生有准备网恋的想法;我校学生在互联网的使用方面,聊天的占45%,玩游戏的占30%,只有不到25%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搜索信息”或“下载软件”。

另据调查,已经涉入网恋的中学生在网上相互以“老婆”、“老公”相称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在上网时可以以各种方式随便发泄、骂人。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连续在网上发了二十余条不堪入目的骂人信息后,仰面长吁一声:“真是太过瘾了!”有31.4%的学生并不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还有24.9%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

很多学生将青春与时间大量倾泄在了网络上,而他们们所获得的是身体素质的下降、道德的滑坡和人格的逐渐毁灭。频繁地接触互联网,频繁地进行非正当学习行为,频繁地接触暴力、凶杀、色情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内向、急躁、冲动而又孤僻的性格。由于在网上很容易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使得他们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迷恋和依赖思想,对现实社会逐渐冷淡和疏远。

在学校的教学中,有时也会看到学生之间利用网络互相进行攻击,这使我们深感忧虑。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让学生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如何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网络公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怎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将信息技术教育列为必修课,所以它有着与其它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和重要性。搞清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怎样增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则是当务之急。

因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可借鉴,因此只能在摸索中找寻规律。根据自己的学习和肤浅教学经验,认为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现在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注重计算机知识教学、注重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注重学习的培养和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编写中,通过游戏和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其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学习模式的形成,同时涉及到伦理道德教育。教材基本满足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对技术的过多依赖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教材的编写存在着一些困难。所以要求教师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挖掘,要依据教材但不能依赖教材,要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2、探索多种形式,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

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是在信息技术教育课中培养道德素质的前提。因此,在上好这一课程时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不要拘泥于教材,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因生而宜,因课而宜。大胆进行创新,探索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新方法、新思路,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只有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方法、新路子,才能将学生从网络的岔路上拽回来。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目前担任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缺少一定的专业知识,上信

息技术也是“照葫芦画瓢”,教材怎么讲,我就怎么教,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很大的局限性,正常的教学都有一定的难度,更不用说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了,这使课程的延伸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三、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其将道德观念上升为道德信念,从而支配其外在的行为。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需要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培养的。所以在日常教育中,除依据规章制度进行教育外,还应从学生的情感、品性、修养等方面进行拓展教育。其方法也很多,如让学生们利用网络进行班级建设、自我管理等,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2、培养学生的羞耻心

许多学生把自己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攻击、谩骂当作一种本事,为此也受到同学的“佩服”。这种羞耻心的缺乏,让我们感到悲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孩子的羞耻感,这是每位老师需要掌握的一根魔杖。”羞耻心的道德价值如此之大,而我们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却往往又忽视了这一点。如学生在网络上对别人攻击,我们往往是批评,这

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能换个方式与学生进行谈话,让他认识到这样做是一种羞耻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团队的利益也影响他自己的形象,相信学生会明白这样做的危害,自然也不会再这样做了。

3、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学生对于网络上的一些缺乏道德的行为进行模仿,一方面是由于年龄特点所限,出于好奇;另一方面是由学生的情绪特点所决定的。由于对自己行为的合理性缺乏认识,合理的或不合理的要求时而因家长、教师、社会的否定而难以实现,导致他们经常处于又协调又矛盾的状态,成为学生产生偏激情绪的主要根源。所以要求教师在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上下功夫,培养他们在自己的观念与教师、家长、社会的认同相矛盾的时候,约束自己的行为。

4、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而教育不可能只依靠外界的教育,犹如治病一样,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只有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观念,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要让学生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着不足。我们在教育学生不该做什么的同时,应当让学生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所以,应在交流方法、方式上加以研究,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比如说,可以以理育情,向学生讲清道理,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我教育的理念;也可以以情育情,学生的情感具有易感染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需要渗透的道德教育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还可以以行育情,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激励学生,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践是活动是情感的基础和源泉,人的情感总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形成并表现出来。通过自身的行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道德的重要性,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另外,我觉得培养一支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与协作能力、自律意识及对技术的敏感性与发展预测能力等必要的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并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网络法规和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和增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

网络为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提供了方便,为人类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延伸的重要工具。在教给学生令人心动的网络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因为我们都不希望网络成为青少年学生走向毁灭的温床,而是让它成为青少年学生开阔视野、研究性学习、掌握最新科技成果的助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