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种朗读法 唤朗朗读书声
作者:叶佩佩
来源:《当代教育》2009年第02期
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并不是新鲜的话题,但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总是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却极少听到,中小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需要特别重视朗读教学,呼唤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朗朗读书声。
当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朗读训练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力图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下面就自我的教学经验提出指导朗读教学的几种方法,希望得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朗读在课堂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1)在激情范读中激发兴趣。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显而易见,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比细致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更容易模仿教师的声音、表情,教师只要适时的引导,就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中,老师与其经常对学生说:“用欢快的语气读”,“用愤慨的语气读”,“用同情的语气读”……不如老师适时的范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有人在赞誉课堂朗读教学艺术时说:“一个教师,在每篇课文开讲之前,如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感情纯正地给学生范读一遍,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了美的享受,那么,他的教学目的就差不多达到一半了。”
新教材七年级第一课是诗歌《在山的那边》,诗歌朗读的感染力是不容置疑的。授课时我没有进行过多的理论指导,而是一边范读;一边放音乐,让学生们闭着眼睛,尽情地想象。读完后,我问学生:“你们都‘看见’了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思维开阔了,诗中的“山”、“海”在他们的脑海里都“活”了起来。我再范读了一遍,学生马上心领神会,再让学生读,效果就非常好了。同学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朗读教学超出了预期的目的。
再如教《最后一课》时,我为学生朗读了课文的最后一部分,也是小说的高潮部分。我在朗读中倾注了自己对韩麦尔先生的深刻理解,当读到“他哽住了……”的时候,我也悲痛的读不下去;当读到“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的时候,我也激动得不能自抑,学生都与我仿佛就置身于韩麦尔先生的小院里,都沉浸在悲壮的氛围里,久久说不出话来。课后同学们说:“老师,你读得太感动人了!”通过这样的朗读,我想教师再无须过多进行分析,学生就已经理解了人物、理解了课文的主题。
(2)在动情美读中感染心灵。通过朗读,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感染以及思想的启发等起到重要作用,这往往比单纯的讲解更加细致入微,感人至深。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
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由于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比较生动形象,画面迷人,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春天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感情,我精心挑选文中语句,让学生美读。如读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文中的桃花、杏花、梨花——把学生带进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学生兴趣盎然,满面生辉,沉浸在美的世界里。又如,读到“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时,学生边读边想象,情不自禁地称赞道:“作者的比喻真形象啊!”课堂上许多学生沉浸在春的美景、春的气息里,它有力地反映出一种美的意念在学生心中萌发:热爱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到此,文章的中心不点也水到渠成了。
(3)在交流评读中调动积极性。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真情感染的基础上,教师要掌握“火候”,善于组织“高潮”。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的方式。也可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让学生在评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应有效能。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要领,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轮流朗读:为了自己不落后,为了读得比其他同学更好一点,他们就会仔细地看书。这样,就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避免了课堂上一些不必要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我要学生说说自己认为文章哪儿写得好,为什么说它写得好?学生说写父亲指导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这部分写得好。因为既有环境的描写,又有人物的对话语气,对“脱险”的一步步描写到位,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这时我说:“我认为这里写得好,可以这样读——你们的意见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读”。这种通过朗读欣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达到高潮时,进入到一种理想的境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在真情演读中加深理解。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表演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我在课堂中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羚羊木雕》片断,配乐朗诵《黄河颂》,绘声绘色朗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所有这些无不给学生深深的印象。我教《赵州桥》一课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赵州桥举世闻名,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为拥有这份历史遗产的自豪感来,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当然,在语文课堂中有更多的朗读教学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深切地尝到了多种朗读方式教学的甜头。在这样的课中,你会觉得不能不让学生去读,你也不会不让学生去读,你只能想方设法去指导学生读好学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一旦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钻研,勤于积累,乐此不疲,这样“还我朗朗读书声”就再也不会只是一种希望、一个祈求或者一句呼吁、一声抗议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