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 时:24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公共必修课) 授课对象:全校各年级各专业 开课单位:思政部素质教育中心
教 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宋宝萍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防御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是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自身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部分的学校,是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意义,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
1. 认识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2. 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3. 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4. 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建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的意识。 教学内容:
1. 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 2.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 3.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角色扮演 (三)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了解心理疾病,懂得哪些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进行解决,哪些心理疾病需要专业医疗机构诊治。 教学内容:
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2.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应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够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 教学内容: 1. 自我意识概述;
2.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 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 4. 自我意识的评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体验活动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格的基本知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自我人格发展状况,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方法。
教学内容: 1. 人格概述; 2. 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3. 人格发展异常的表现与评估; 4. 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和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一)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在大学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适应大学生活,获得自我发展。 教学内容:
1. 大学生活的特点及生涯规划; 2. 大学生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 3. 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 4. 学会时间管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大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与学习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教学内容:
1. 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机制; 2.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潜能开发; 3.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教学内容: 1. 情绪概述;
2. 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 3. 培养良好的情绪; 4. 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团体训练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了解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 1. 人际关系概述;
2.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3. 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4.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团体训练 (五)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
1. 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2. 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4. 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六)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教学内容:
1. 压力和挫折概述;
2. 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与特点; 3. 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4. 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七)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教学内容:
1. 生命的意义;
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 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3. 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4.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
四、课程考核
期末考试全校统一命题,实行开卷考试,。
期末成绩结构为: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注:1、两项成绩均为百分制记入,输机后系统按比重换算为期末总成绩;2、平时成绩分为考勤25%、教学互动25%、作业(3次)50%三大部分,三部分的给分情况要求在学生作业考勤登记表上记录显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