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2021-05-08 来源:华拓网
***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中国自古有着“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人文教育传统和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冲击,我们许多丰富的传统资源被边缘化,甚至消失殆尽。特别是西方腐朽文化和“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念已经开始影响着新一代青年的价值取向,甚至导致了某些人民族自信心的失落和民族意识的淡漠,使价值尺度走向了西化。所以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培

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显得更为必要。

高中历史新教材不但提高了对历史学习方面能力的要求,更强调了对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贯穿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更突出了人文精神。我们在进 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

, 目的不是培养历史专家

, 而是让学生接受历史文化的熏

陶 ,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 教给学生一种历史思辩的能力。 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历史教学的实践,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谈一点浅显 之见。

一、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1、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 神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 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

, 而站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首先 , 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历史史实,用榜样的力量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教材中敢于创新的人物和事迹多不胜数,例如:在思想领域:春秋战国时 期的商鞅变法,敢于革新,挑战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东汉前期杰出的唯物思 想家王充,提出了“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唯物思想主张, 反对当时被汉王朝推崇的“天人感应”说。宋代平民毕什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 世界文化交流的加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代指南针的发明并西传,为实现欧 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合为整体。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 摇了封建神学,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等等。教学过程中利用信 息技术把创新榜样制作成鲜活的素材,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生的创新思维。 历史人物的事迹是评价这个历史人物的最基础的标准

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评价。所以,我常常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历 史人物的认识,结合对历史人物的个人见解,并根据自己兴趣所向的不同收集大量资料对人物进行评价论证。给学生留下教学的空白,提供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亲生体验历史人物,让学生自己去填补历史。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

在的创造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更多的学生能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2、科学情感的培养

历史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同时要把这些情感付诸于行动,才会形成个人的品格、个性。这样,历史教学才是有效果的、有用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传统道德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人文情感教育,然 而现代的历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人文的情感

1

其次、以评价历史人物的留白艺术为手段,引导学生发展性思维,培养学

从此世界由局部历史逐渐融

, 而且还应该培养学生具备

***

***

科学的情感。科学的情感同时也是对真理的情感,是一种理性的、执着的追求真理的体验,就是这种体验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情感。

对科学情感的培养:

首先、通过科技的进步或落后直接导致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的价值和重视科学的必要性。

其次、利用历史人物对权威的批判、对真理不断追求的事例来培养学生具备追求科学的品格和思想。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可是在这种新的理论中对唯物主义的宣传却触怒了教会,被宗教裁判所判火刑处死。但是我们从这里却学到了为科学的发展执着追求直至最终献身科学的精神。可通过给学生看纪录片、人物传记等给学生直观的科学精神体验,以培养学生养成对科

学的信仰和真理的追求,形成

良好的人格,为今后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做准备。

最后、通过亲身经历追求真理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如 学们收集中学教材包括初中教材中对李鸿章这个人物的评价结果, 们几乎一样的得出结论——卖国贼。

我根据同学们得出的结果给同学们布置了

, 我让同 当然了同学

一篇历史小论文,题目是:李鸿章是个爱国者。请同学们从决然相反的角度来挑战对李鸿章传统的评价。对于完全对立的角度,对于挑战传统的观念,同学既兴奋有感到无从下手,当时我和另外几个教师的合作下,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历史文献书籍和网站名称。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在亲身体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和奋斗的艰辛。这种科学情感可以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学习历史,提出历史问题,解决问题,历史才会进步,时代才会前进。培养了学生养成对科学的追求和勇于

挑战科学的精神。

3、公民意识的培养 人不仅是单个的“人” , 一个国家的居民 , 强调公民意识。

, 在现代社会中人不仅仅是 , 所以在历史教育中必须

, 培养学 , 同时也是我 , 使学生成

而且还是社会中的一员

更应是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公民

公民意识就是对社会的关注 , 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在现代社会中

生的法制意识、公德意识、人生价值是公民意识培养的三大目标 们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 会 , 关注生活的能力

, 使学生有社会意识与社会责任 , 勇于承担责任

为具有人文素养的合格公民。

历史上的有许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 着对社会的关注。例如: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的业绩,至今 广为流传。人们赞扬大禹高尚的情操,推崇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美好品质,而这优良的传统,被世代赞美的品德,在中国历史上是云 渊流长、恒古至今的

,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社

。远有大禹,近有谭嗣同。戊戌变法时期激烈的政治活

在列举这些

动家,忧国忧民,一身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今有焦裕禄同志带领兰

考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大自然的英雄事迹活在了广大中国人的心里。

事迹的同时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人为了国家的安危,为了建设国家不惜以牺牲性命为代价,到底是图什么?培养学生学会深层次的考虑问题,并从国家的利益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并从学生得出的结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并无所作为的人是渺小和丑陋的。我们要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所以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正确对待自己存在的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

识。

2

***

***

4、美育的培养

生在学习历史中欣赏美、感受美

, 让学

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的能力 论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对象,他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 性的特点。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审美教育也是 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 共鸣。审美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人们去行动。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历 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若

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 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

\" 汉魏之文苑、 晋之清淡、

事迹,无不于智

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

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 \" 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宝库。

首先、挖掘教材中大量的科学美、艺术美和社会美,让其做为载体来实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科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在科学技术领域显得尤为突出。例如: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我在上课时利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中国石拱桥》一文并结合图片展示,通过鲜活的形象来感染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内心,从科学美的角度去欣赏它。象这样的例子在历史教材中还有很多很

多: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宋朝的司南模型等等。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从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我在讲解秦朝时,把陕西博物馆“搬”进了教室,通过进距离欣赏出土的各种文物把学生

拉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秦朝, 借用出土的各种艺术品做载体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达到了历史的重现。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它包括人物美、社会斗争美、劳动美等。其中人物美在社会美中占据中心地位,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步的人生观又是人物美的核心。例如:战国时楚国的屈原,为了富国强兵,进谏楚怀王变法图强,变法不成,反遭冷落,诬陷后又被流放。身处逆境的屈原,仍念念不忘祖国,以一腔爱国爱民的激情写下了“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的诗句。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绝句,正是他一生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在恶劣的环境中,痛心战乱、悲痛万端,终于投入汨罗江自尽。屈原的死是壮美的,他的死在那个历史环境中,正是他忠于信念不屈意志的一种高度体现,他的死,已经升华到一种美的境界。我们借用历史教材中的人物的高尚事迹做为媒介,叫同学明白一个道理:生活在只有自

己的世界里,并无所作为的人是渺小和丑陋的。我们也要做一个精神世界高尚的人。

其次、充分利用信息给予学生直观感受,进一步加强美育的效果。如果说

历史教师讲述语言的美妙是激发学生审美的开始的话,

那么为学生提供鲜活的

事物则是导致学生完全沉浸审美感受的最佳教学手段。所以,我常常把多媒体 运用在课堂上,还有每隔一星期的历史读物阅览课,以及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网 络教室。

二、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的一些方法 个问题。

3

:

, 并且学会在生活中创造美。教育学认为,无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

***

***

1、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感情目标的培养

教育部颁布的新《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要求教师重视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教师要建立起相应的教学理念,例如:备课时不是先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要先考虑通过这些知识训练那些思维、培

养那些能力、形成那些观点,然后再考虑教什么、怎么教。

2、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发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历史本身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这一点在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但教师如 不重视发掘,在教学过程中就回出现“新壶装旧酒”落入陈窠的现象。比如 说,教学中过于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

,而忽视体现超越时代、民族和阶级

的精神;过于强调历史知识的体系,而忽视散落于其中的不同时代、不同国 度的人性的闪光点;过于强调介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而忽视对人物内心

世界的探求;过于强调意识形态的不同,而盲目排斥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大 影响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过于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灿烂,而不懂得

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形成民主、

尊重世界其他民族对人类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平等、宽容、责任感等为核心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内容, 充分发掘历史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真正把人文精神传授给学生。

3、营造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是外部环境 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 相互作 用的结果,学习环境对有效形成意义建构有非常大的作用。就象我们在整洁、 美丽的校园中介绍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要爱护环境时,学生应更能接受这 一人文主义观点一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 动及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 的民主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也才能真正感受并接受民主、平等、宽容等人 文精神。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知识主要是学习 者在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中自 行建构的,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即强调学生的认知 主体作用。因此,在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素

养的培养,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文立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竭力避免填 鸭式的灌输,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有选择地“乐从”

极地“体验”中了解历史,在“体验”中内化升华自身的人文素养。

然而由于学生长期受生活环境和家长的影响 制的束缚使他们对学习的被动应对 加深社会、 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改革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真正实施仍然任重而道远。

, 对教育的错误理解和高考体

教师只有排除阻力

,

, 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因此人文 , 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 教育

,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