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环境保护局 (2010年6月5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发布2009年台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 综 述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环保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污染减排、“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生态市建设、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局部区域有所改善。
二、水环境
■ 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2009年全市五大水系和湖库89个监测断面,符合Ⅰ、Ⅱ、Ⅲ类标准的断面占56.2%,比2008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劣于Ⅲ类水的断面占43.8%,其中劣Ⅴ类断面占24.7%。按河段长度统计:属于Ⅰ—Ⅲ类水质的河长604.05公里,占河段总长的55.8%;属于Ⅳ、Ⅴ类水的河长156.05公里,占14.4%;劣Ⅴ类水的河长321.78公里,占29.7%。从满足水环境功能的情况看:满足水环境功能的断面52
个,占总断面数的58.4%;满足水环境功能的河段长627.55公里,占58%。与去年相比,满足水环境功能的断面增加2个,即增加2.2个百分点;满足水环境功能的河段长增加15.75公里,即增加1.4个百分点。水体污染特征为有机型,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氨氮、总磷、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等。
椒江水系 该水系是我市最大的水系,Ⅰ~Ⅲ类水断面占86.2%,整个水系中79.3%的断面水质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主要位于永宁江的江口断面,定类因子为氨氮、总磷。
金清河网 66.7%的断面水质属劣Ⅴ类水,整个河网中79.1%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等。
玉环河流 Ⅴ—劣Ⅴ类水断面占57.2%,42.8%的断面满足水环境功能。主要污染指标除了氨氮、总磷外,还有特征污染因子六价铬。
三门河流 Ⅱ~Ⅲ类水断面占87.5%,水质优良,整个河流中87.5%的断面水质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主要污染河段是善岙蒋,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石油类。
椒北河网 属Ⅴ类水的断面占50%,75%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
环境功能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
湖泊与水库 83.3%的水库能满足水环境功能;长潭、秀岭2个水库的水体水质总磷超标。其中长潭水库水质为Ⅲ类,秀岭水库为Ⅳ类,水库富营养化状况以中营养为主。东湖为Ⅳ类水。
饮用水源 我市28个建制镇以上城镇饮用水源地中,除秀岭水库外的其它27个水源地水质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要求,占96.4%。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 废水排放情况
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6642.31万吨,比2008年增加7.98%,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5127.47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23%;生活污水排放量11514.84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共排放29106.01吨,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7732.35吨,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21373.66吨;氨氮共排放2211.56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468.78吨,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1742.78吨。 ■ 措施与行动
一是加强城乡污水集中治理。全市共有9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和1家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建成运行或试运行,日处理能力达47.25万吨。2009年,路桥污水处理二期和仙居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式运行,椒江污水处理厂二期基本建成,临海杜桥镇污水管网接入川南医化基地污水厂,温岭大溪、泽国、松门、玉环沙门、温岭上马工业城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工程都已在土建或设备安装阶段。黄岩院桥污水处
理、路桥金清污水处理、临海污水厂二期、天台污水厂二期、仙居横溪污水处理、仙居白塔污水处理和三门沿海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等着手前期工作。
二是加强污染全过程控制。加强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通过环保执法、限期治理等法律、行政手段,不断规范工业企业环境行为。积极开展工业企业废水治理设施第三方委托运营,提高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率和达标率。推行以总量控制为基础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市级以上重点源全部申领排污许可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2009年有5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其中22家企业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对已建成近400家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运维工作,初步实现了污染物排放的实时动态监控。出台并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强化各级政府保护河流水质职责。
三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2009年新创建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7个,开展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提高饮用水源地应急防范能力,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加强了饮用水源地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特别是库区上游及周边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出台长潭水库库区生态补偿实施办法,建立每年不少于1800万的长潭水库库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三、海洋环境
■ 状况
2009年度,台州市近岸海域共设12个水质监测点位,监测4
期。海域水质活性磷酸盐超标最为严重,无机氮有较大的超标面,石油类超标现象逐步严重,化学需氧量也存在少量超标现象。12个功能区海域监测点位均出现个别监测项目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达标率为4.8%,比去年略有好转。 ■ 措施与行动
一是加强陆源污染防治。一方面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深化未端治理,完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工业源及生活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优化养殖业布局,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加大对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力度。
二是加强涉海工程环境管理。认真开展涉海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实行围填海项目现场勘察与公众听证措施,对涉海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源头管理和环境监督。同时,积极开展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生态损害补偿,维护海洋系统的生态平衡。
三是加强赤潮减灾防灾工作。切实加大对赤潮的监控力度,及时通报赤潮灾害信息,避免和减少赤潮对全市海水养殖的影响。2009年,赤潮未对我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四是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2009年,我市开展了海洋特别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推进大陈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建立“台州大陈省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管理站”,颁布《关于加强台州大陈省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管理通告》,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大陈岛海洋资源创造了条件。
四、大气环境
■ 状况
2009年城市空气质量与去年持平,属良好水平。影响我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各项主要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市大气环境中的首要污染物。各类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是:第一、四季度污染重于第二、三季度。
二氧化硫 全市SO2年均值为0.020mg/m3,比去年下降0.004mg/ m3。7个城市的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平均二级标准(0.060mg/ m3);其中临海市和仙居县达到国家一级标准(0.020mg/ m3)。全市日均值达标率为100%。
二氧化氮 全市NO2年平均值为0.024mg/m3,比去年下降0.003mg/m3。7个城市的年均值均达到国家年平均一级标准(0.040mg/m3)。全市日均值达标率为99.97%。
可吸入颗粒物 全市PM10年均值为0.077mg/ m3,较去年下降0.005mg/ m3。7个城市的年均值均达到国家PM10年平均二级标准(0.100 mg/m3)。全市日均值达标率为97.8%。
酸雨 近年来我市酸雨始终处于较严重的水平。2009年全市总体水平属中酸雨区;降水pH年均值为4.56,比去年上升了0.08;平均酸雨率为91.1%,比去年上升了3.5个百分点。7个城市的pH年均值均小于5.0;市区、临海、三门酸雨率在95%以上。
■ 废气排放情况
2009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含电厂)为31570.69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0877.69吨,生活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量693吨;烟尘排放量7760.90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963.9吨,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797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338.18吨。 ■ 措施与行动
一是大力推进医化行业深化整治。突出抓好医化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装备提升、末端废气深化整治、有机溶剂总量控制等工作。完成椒江外沙岩头、黄岩江口区块20家企业100多个项目的产品结构调整工作。以项目化形式推进椒江外沙岩头化工区医化行业深化整治 ,完成整治项目133个,开展恶臭在线监测试点并启动推广,关停椒江固废焚烧站,危险废物由台州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处置。
二是继续加强对二氧化硫的控制。加强火电行业的脱硫设施改造工程和运行管理,关停台州发电厂小发电机组,关停轮窑厂13家。开展对企业燃煤锅炉的整治工作,加强重点能耗企业分级管理,发展循环经济,推行节能节电措施,控制非电用煤量的增加。
三是继续加强对扬尘的控制。强化城市交通运输和工程施工过
程的防尘、抑尘管理。
五、声环境
■ 状况
2009年,我市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区域环境噪声 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面积计权均值为55.4dB(A),声环境质量等级属轻度污染。85.5%的城市面积处于50.1~65.0 dB声级范围内。温岭、玉环、仙居、三门4个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值低于55 dB(A)。生活和交通噪声源是城市的主要环境噪声源。
道路交通噪声 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路长计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7.9dB(A),声环境质量等级属较好;路长超标率为32.4%。除三门略有超过,其它6个城市的交通噪声值均控制在70 dB(A)内。与去年相比,全市交通环境噪声平均值上升了0.4 dB(A),路段超标率上升了4.4个百分点。
功能区噪声 各功能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全市功能区定点噪声平均超标率为27.4%,比2008年降低2.3个百分点。夜间噪声超标情况重于昼间。在各功能区中,以4类标准适用区的夜间噪声质量相对较差,超标率为68.8%。各功能区按噪声超标率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4类标准区(46.9%)>1类标准区(28.1%)>2类标准区(18.8%)>3类标准区(15.6%)。
100806040200噪声平均值dB(A)路段超标率(%)市区临海温岭仙居天台玉环三门图3 2009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标率
■ 措施与行动
加强对第三产业噪声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夜间建筑施工审批程序。同时继续实施城区机动车辆禁鸣,控制道路交通噪声。
六、固体废物
■状况
2009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41.95万吨,综合利用量为224.99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2.99%。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23983.08吨,综合利用量为9074.24吨,处置量为14778.02吨(其中送往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处置量为13663.23吨),暂存量为188.5吨,全市共处置医疗废物4115.39吨,处置率为97.66%;全市进口固体废物总量200余万吨,主要为废五金电器、废电机、废电线电缆、及少量废塑料和废船等。 ■措施与行动
一是扎实推进污染土壤修复。完成《台州市固体废弃物拆解业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控制实施方案》编制,明确修复目标任务、技术
方法等;印发《台州市固体废弃物拆解业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控制实施计划》;温岭和路桥两地编制出台《固废拆解业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全面完成立项。
二是加强工业危险废物全程管理。加强固废处置工程建设,完成台州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填埋场建设,其焚烧项目顺利投入试生产。加强产废源头管理,完成抗生素药渣废氯化汞触媒产生及处置专项检查、台州市危险废物产生及使用单位危险废物环境专项检查,掌握我市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去向及处置利用情况。严厉打击危废非法转移及无证人员回收固废现象,严格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审查和危废转移许可的审核。
三是抓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过程中使用后的输液瓶(袋)管理的通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转移、收集、处置医疗废物及输液瓶(袋)等违法行为。同时完成临海括苍医用垃圾处理中心3600吨/年处置能力的技改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使我市医废整体处置能力从4200吨/年提升到6600吨/年。
四是深化进口固废监管。进口固废定点企业实行入运申报和电子台帐试行工作,实施进口固废加工利用动态申报信息化管理,加大考核频次,严格总量控制。坚持场外“打非”,严防场外拆解反弹,共取缔反弹户(点)近204户(点);拆除违章工棚276个,暂扣加工设备10多套,清运各类固废520多吨,查扣违法固废运输车辆24辆,查扣进口固废107吨,立案处罚6起。加快 “圈区管理”步伐,
出台《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建设环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引导35家定点企业明确进入基地;台州市金属再生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七、辐射环境
■状况
2009年,无涉及放射源的环境安全事故发生,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均未受到人为的放射性污染,辐射环境总体安全。全市有放射源单位40家,射线装置使用单位226家。全市共有移动通信基站3611个,500KV输变电站3个,220KV输变电站21个,110KV输变电站81个。工、科、医电磁辐射单位61家。 ■措施与行动
一是严格辐射行政许可。使用放射源单位持证率达到100%,射线装置单位持证率达到100%。全市226家电离辐射单位,已现状评价或验收的单位224家,验收率达99.2%,通过规范行政许可环节提高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意识,完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
二是强化辐射安全防护管理。以规范审批、发证、转移和验收等各个辐射监管环节为抓手,对重点辐射工作单位进行定期监测评价,开展全面系统的辐射安全执法检查,并对问题单位和重点单位进行跟踪落实,保证辐射安全。加强辐射工作单位的硬件建设,所有的放射源单位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每个放射源处于动态安全监管之下,同时放射源单位建立台帐管理。开展全市造船行业和钢铁冶炼行业的辐
射环境专项整治,开展辐射应急预案评估和演练。
三是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加强对移动通信基站和输变电工程的审批把关,并完成投入运行的输变电项目的“三同时”验收,确保电磁辐射项目合法运行。同时密切关注电磁辐射的动态情况,积极调处电磁辐射信访。
八、自然生态环境
■状况
耕地/土地 至2009年底,全市纯净耕地面积289.04万亩,可调整土地面积9.3万亩,人均耕地保有量面积0.516亩。大力实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耕地18636亩,连续十四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862.2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55%,2009年治理水土流失50.96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397.14平方公里。
森林资源 全市林地面积83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16%,森林蓄积量1877万立方米。
近来年,全市相继启动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百万亩阔叶林发展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村庄绿化工程等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30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扎实推进,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285万亩。
生物多样性 我市具有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及丰富的生物资
源。全市森林植被分为13个植被类型、83个群系、108个群丛。全市有木本植物91科,320属,881种,其中有15种属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森林昆虫19目,199科,1558种;有重点保护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野生动物1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二级保护动物56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种。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4.8万亩;自然保护小区34个,面积11.2万亩;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0个,面积25.8万亩。 ■措施与行动
一是扎实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全面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规划审查、预审制度及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严格按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地,严格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农转用审查,把实现耕地、生态公益林林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平衡的目标落到实处。出台《台州市征地补偿标准争议协调办法》,启动市级耕地种植条件破坏程度鉴定工作。2009年,全市共征收集体土地1560公顷,安置农业人口37043人,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417件,涉及土地面积4690亩。
二是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有效推进,2009年,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8.2万亩;营建生物防火林带173公里;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68个,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26个、村庄绿化示范镇3个,30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措施得到全面落实。绿色通道建设扎实推进,完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公路沿线绿化通道工程
88.6公里,国省道边坡复绿工程4.48万平方米。废弃矿山治理深入开展,完成16家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3.9%,创建绿色矿山5座。
三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进一步加大林业执法力度,相继开展了“侦破森林火灾大会战”、“禁种铲毒”、“春雷一号”和“集中猎捕成灾野猪”等专项行动,有效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林区治安稳定。切实加强森林消防和有害生物防控与治除工作,确保森林生态安全。
九、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2009年,我市全面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2.91万吨、1.17万吨,比2008年分别下降5.94%和5.91%,比2005年分别下降14.46%和18.00%。
工程减排 按照污染减排“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的总体思路,全市共确定减排项目167个,其中化学需氧量减排工程137个,二氧化硫减排工程30个。重点抓好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和工业园区、中心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新建截污管网76.2公里,新增污水处理量3.53万吨/日。
结构减排 通过污染减排,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不断优化企业产业、产品结构,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09年,全
市以新代老可削减化学需氧量3222.126吨,削减二氧化硫110.124吨。加快推进造纸、食品、水产冷冻等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整治,完成造纸企业环境整治14家,关停1家;完成水产冷冻企业环境整治22家;关停食品罐头企业2家;关停轮窑厂13家。
管理减排 完善《台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管理规定》,强化监督考核和台帐管理。2009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率为96.7%,超出生态省建设考核指标31.7个百分点。出台《台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办法(试行)》,在椒江柏树里村等地开展跨产业排污权交易试点,进一步优化环境资源配置。
十、环境管理
“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 认真组织实施《台州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方案》, 2009年完成黄岩经济开发区、路桥工业园区、温岭经济开发区、温岭工园区、天台工业园区和三门工业园区等6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整治,完成黄岩沙埠酸洗业、温岭工业城、天台工业园区、仙居三废银回收等4个市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巩固深化已整治区域成果,加快推进医化、电镀、固废拆解等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编制玉环、临海等地电镀行业发展规划,其中玉环县已设立电镀园区。
生态系列创建 深入开展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截至2009年底,全市已累计创建省级生态县(市)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2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60个、市级生态乡镇87个、
市级生态村819个。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出台《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乡镇、试点村工作的通知》,完成4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乡镇和8个试点村建设。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出台2009年度“创模”工作目标责任书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及八大工作任务,重点抓好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和公众对环境满意率等3项未达标指标的整改落实。2009年,市区共投入整治资金21158万元,新建截污管网53公里,完成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241家,完成河道综合治理288公里,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194家。出台《台州市创建浙江省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意见整改计划》,严格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12月1日,我市实现浙江省环保模范城市授牌。
农村环境保护 大力推进全国、全省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编制实施市本级及六个县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清水河道工程建设等工作。截止2009年,全市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庄达1600个;建立垃圾清扫保洁队伍的村庄达4088个;完成存栏猪20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433家,建成省级生态养殖小区13个;完成“清水河道”工程建设5755公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面积834余万亩,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252余万亩。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促进了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产业层次。2009年,全市
共审批项目1057个,其中报告书100个,报告表569个,登记表427个,项目投资总额为441.32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7.558亿元。全市共否决污染严重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53个,有力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全市应执行“三同时”项目为383个,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383个,“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环境执法和来信来访 2009年全市共查处各类环保违法案件598件,罚款金额达2228万元。全市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6016件,同比下降11.76%,其中涉及废水污染的1444件,废气污染的2793件,噪声污染的1332件,固废污染的238件,放射性污染9件,电磁辐射污染37件及其它污染163件,信访案件处理率达100%。
环保产业和科技 2009年,全市环保产业单位数92个,从事环保产业的职工有3315人,环保产业年收入3.33亿元,环保产品年销售收入2.96亿元,环境服务年收入3661万元,环保产业年利润4486万元。全市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产品数6个。2009年我市环保科技工作者有五篇论文入选江浙沪科协长三角科技论坛环境保护分论坛论文集,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开展有机恶臭废气污染防治技术攻关,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信息,探索最佳治理技术,完成多项省环保及市科技课题研究。
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2009年,全市共有各类环境保护机构65个,年末实有人数469人,其中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114人、博士后1人、博士2人、硕士33人。台州市本级环境监控中心达到地市级环境监控中心建设标准。9个县市区都已建立监控中心,其中
7个县市区已达到县一级监控中心建设标准。
环境宣传教育 切实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先后在《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和浙江卫视等刊发或播出240余篇反映我市环境保护方面的新闻报道。积极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活动,举行“生态文明之歌”文艺演出;启动“环保台州、全民参与”行动,推出全省首个市级环保电视专栏《环保台州》,开展义务环保协管员点单式执法活动;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月活动,通过台州农村远程教育网在全市农村播放生活污水治理专题片;探索开展网上公众参与平台建设;继续开展环保手机短信宣传和永久性宣传标语设置工作。大力推进绿色系列创建工作,全市共创建省级绿色社区8个、绿色企业5家、绿色家庭 20 户、绿色饭店2家、绿色医院4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