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内涵

2020-09-25 来源:华拓网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内涵

作者:林颐

来源:《学理论·下》2020年第04期

摘 要: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作为高校的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师对此深受启发。“全面深化改革”正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站在历史高度,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灵活运用,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底蕴;对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历史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4-0043-02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集结号;从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到五中全会以新发展理念布局“十三五”,再到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从党的十九大召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到党的2019年11月26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一幕幕宏大布局渐次展开。特别是作为高校的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师对此深受启发。正如*总书记在2016年底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所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全面深化改革”正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底蕴;对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正如《决定》中明确指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者规定了根本方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者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鲜明指向。

在当代中国实行全面深化改革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这段话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命题,精辟地概括了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内在规律,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无论其身处社会的现实的物质生活还是其思想观念,本质上都无法逃离他所存在或者说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即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关系,而这种生产关系根本上又受当时的物质生产力水平所决定。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这段核心论述实际上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以及現实的人的存在方式,即人类的生活或者说现实的生活方式根本上是通过时间和空间、历史阶段和社会存在来规约的,任何人(无论是个人还是生活在共同体,即社会中的现实的人)本质上都无法逃脱这两个维度的制约,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不断演绎着自身的生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涉及的“必然王国”。但另一方面,人又是自由的,因为人具有意识。人们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各方挑战,能够不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也是如此。当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社会主体也能够自由自觉地发挥自身的社会意识去变革社会历史,从而为社会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口。当代中国正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循前人改革之伟业,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实际上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核心内容的继承和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将经典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

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的原则。毛泽东同志曾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出过高度概括,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新情况而开出的发展新药方。

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新时代新特点,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局势,能够始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也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继承。*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就体现了我们党长期以来能够不断运用发展眼光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立足当前中国具体国情,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的突出问题。这也反映出我们党能够始终抓住主要矛盾、有的放矢、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总书记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中国改革经过这些年,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中“深化”二字。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巨大提升。尽管如此,必须认清的是,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发展不平衡的基本情况仍然没有根除;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需要再调整再改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但在振兴民族工业,继续增强“中国制造”的世界竞争力、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还要再下苦功;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各项制度体系基本建成,但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更需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依然严峻,“脱贫攻坚战”“蓝天保卫战”“防范金融风险”等重任在肩,还要全力以赴;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依然匮乏;全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还要为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积极努力。正是基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必须要向纵深推进。这体现了我们党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和巨大勇气,改革越深入,各种矛盾问题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强调改革要敢于触碰深层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改革者要有“壮士断腕”的意志,要敢闯敢试,能尽责,敢担当。

全面深化改革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这也反映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法的运用。*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就曾提到过,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这实际上就彰显了我们党在对待改革中存在的“改”与“不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智慧处理。“改革”是必然趋势,但“改革”绝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更不是“无原则”的改革;“改革”必须要以党和国家的长久发展为依据,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尺度。

三、结语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作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重要动力之一的“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反映了当前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后社会治理、社会发展向纵深迈进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同中国发展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对深入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

[2]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41-1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