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陈雪罕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2期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康复护理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甲、乙、丙组分别在产后42d、产后2个月以及产后3个月进行康复护理,对比分析其产后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产妇排尿状况评分以及盆底肌力评分比较发现,甲组显著优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性显著,P
【关键词】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护理;盆底功能;恢复效果
盆底功能障碍在临床上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较多,其原因是产妇妊娠以及分娩盆底肌肉损伤,常见的疾病类型有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严重影响产后产妇的身体恢复,降低其生活质量。临床上对盆底功能障碍多采用康复训练,如电刺激、盆底肌训练等,但是在临床上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还有一定区别。本次对我院收治的90例分娩产妇进行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护理,以下是本次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康复护理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36岁,平均年龄为(29.5±1.3)岁,体质量为22-36kg/m2,平均体质量为(26.2±2.1)kg/m2,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区别,P>0.05,组间可进行分析。 1.2方法
乙、丙组分别在产后42d、产后2个月以及产后3个月进行康复护理,取产妇平卧位,告知产妇吸气时收缩肛门,维持6-8s后收缩尿道、阴道,使产妇盆底肌有向上提气之感,呼气时让产妇放松身心,反复练习直至全部熟练掌握,有效防止腿部、臀部肌肉发生干扰。每天训练盆底肌功能3-5次,时间在15-30min,连续训练2-3个月,每次训练结束后进行快速收缩2-3次,注意要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 1.3评价指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采用国际尿控协会SUI评估产妇的尿失禁,评分为0-5分,分值越高表示盆底肌功能越高;采用压力张力器评价产妇盆底压力,分为4个等级,评分为0-5分,分值越高表示盆底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19.0中记录数据进行( )表示和t检验,若组间存在差异,则P 2 结果
三组产妇排尿状况评分以及盆底肌力评分比较发现,甲组显著优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性显著,P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其疾病类型包括有性生活质量不高、排便困难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等[1],目前临床上对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主要以康复护理为主,以便改善盆底功能的损伤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目前临床上对康复护理存在争议性,本次对盆底功能的恢复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干预,以便改善受损情况。盆底康复护理主要是指导产妇进行阴道、尿道收缩,有效吸气、呼气,进行肛门肌训练,控制收缩时间以及运动强度。女性盆底肌肉居于机体中部,对子宫、膀胱等盆腔脏器进行承托,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状况以及婚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康复护理对盆底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及时进行康复护理,改善其盆底功能[2]。产后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进行康复护理,但是要注意康复护理的时间,若是产后2个月、产后3个月给产妇进行康复护理其效果不明显,延误了最佳的护理时间,不利于产后康复。而产后42d进行盆底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盆底功能,减轻盆底功能的损伤程度,对产妇身体的康复有一定的效果[3]。本次对我院收治的90例分娩的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护理,结果显示,三组产妇排尿状况评分以及盆底肌力评分比较发现,甲组显著优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性显著,P
综上所述,产后42d给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护理可改善其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产妇产后身体状况的改善较为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丽萍.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1(3):245-246.
[2]董咏梅.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18,2(7): 130. [3]谭永炫.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母婴世界,2018,10(2):120-12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