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物流配送(配送方式)是伴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资需求,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逐步发展了配送中心,加速了库存物资的周转,打破了仓库的传统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多种社会及经济因素的影响,配送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以高技术为支撑手段,并形成系列化、多功能的供货活动。
一、 我国配送现状及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为了提高木材流通效率,杭州的木材流通实行按需供应的供应方式;为了解决平板利用率低的问题,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物资部门在一个城市设置一个或几个集中点,并按其货单配货、送货,实行集中库存、提高效率的流通方式,上述流通方式可以说是我国配送的雏形。但是由于某些落后的生产关系及其他因素制约,使得这一先进生产力最终未能突破体制的障碍,未能出现持续进步、稳定发展的局面。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产资料市场的开放搞活,物资流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资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广泛开展物资配送业务,如天津储运公司唐家口仓库的“定时定量配送”、河北省石家庄物资局“三定一送”的物资配送以及上海、天津等地的煤炭配送等。从总 体分析,80年代是我国从自发运用配送阶段向自觉运用配送阶段的过渡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践证明,配送是一种非常好的物流形式。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建立配送中心,配送得到了很大发展。这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和方式。过去物资流通部门等人上门买货,如今迈出家门主动上门送货,为生产企业配送急需的产品。通过本着筑造代理、配送、连锁相结合的新的流
1 / 7
通形式,发展配送实现了质优价廉,中心实行统一集中进货,享受了生产企业的批量优惠,同时从用户和自身利益、信誉出发,严把进货关,保证进货质量。发展配送大大减少了生产企业的库存,实现了生产企业“零库存”的可能。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逐步实现了配送中的流通现代化管理。同时,先进设施的使用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提高了流通企业的效率
当然在看到我国配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配送在我国的发展也是近十几年的事,进展缓慢、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是目前的一个基本状况。物流配送的设施不完善,供应模式落后,物流的整体的操作流程的管理与协调不规范,具体表现在:
1.配送规模小,物流网点没有统一布局;配送效率较低
2.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低,机械化水平程度低,整体物流技术水平比较落后;配送中心设施落后,现代化程度低
3.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其中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地加工和利用,离信息化还有很大差距等等
4.技术是我国配送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5.各地方政府、各相关中央部委的物流发展规划,彼此难以衔接,,更谈不上整合和统筹规划
6.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尤其是交通运输问题,难以满足配送要求
7.商业环境较为落后:配送企业对客户物料、商品供应的了解,容易使企业的计划外
2 / 7
漏,配送企业与客户之间缺少信誉
8.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9.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物流业的整体水平低下,导致在配送这一环节也力不从心
综上所述,我国现在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结合国情,努力迎头赶上,融入国际经济、贸易、物流大发展的潮流中去,只有这样,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有望真正提高。
二、 国外配送现状及发展状况
1. 美国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首先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其次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第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
3 / 7
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
2. 日本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己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零售商业形式。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分销渠道发达。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第二,频繁、小批量进货。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第三,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第四,合作型物流配送。在日本,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物流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关系还随着日本工业生产的国际化延伸到国外。第五,政府规划在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3.欧洲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欧洲诸国,尤其是德国,物流配送是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以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活动。德国的物流配送产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兴起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10年来,德国的物
4 / 7
流配送己经摈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有时通过不止一个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走遍德国,可以说德国的物流配送已经形成了以最终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化交通和高科技信息网络为桥梁,以合理分布的配送中心为枢纽的完备的运行系统。在总结德国零售业发展的经验时可以看出德国是十分重视按照连锁经营的规模和特点来规划配送中心的,往往是在建店的同时就考虑到了配送中心的建设布局。
三、 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有 :
以高科技为依托,发达国家的配送在运输技术、储存保管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货物检验技术、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以及与物流各环节都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都建立在先进的物流技术基础上,配送中心完全采用计算机管理。
以规模效益为核心,配送是一种规模经济运动,配送的生命在于规模。发达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以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的规模经营取得规模效益,可以享受批量折扣,降低流通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低于社会平均价格出售商品,获得合理的商业利润而赢得竞争实力
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基础,目前,配送为发达国家大多数行业所采纳,形式日趋完善,如瑞典轴承商的“用户无忧运转方式”,日本钢铁商的“看板”无库存供货方式等
四、 我国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发展趋势:在科技进步和管理技术创新的驱动下,物流产业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质的飞跃说明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时代,而精细物流、闭环物流,对中国物
5 / 7
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全球经济将进一步增长,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全球物流将会得到极大发展,发展中国家物流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21世纪物流的发展趋向归纳为信息化、网络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等。中国物流应该把握供应链,提升核心竞争力。供应链是物流管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扩展;制造业企业、物流企业都应重视供应链,供应链取代物流,不仅是理论的发展,更是时代的变革。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具体表现如下:
(一)企业(集团)内部的配送中心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大量规模小、设施欠缺、技术和管理较差的配送中心必然走向消亡,少数大型的、具有较高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企业(集团)配送中心,将通过其规模优势的发挥,最终部分或完全地走向社会化
(二)专业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发展建设的配送中心由于其一开始就面向社会,从而易于开拓市场,并且通过扩大代理权,实现契约化配送、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三)多个系统、企业乃至地区所有的各自的商品配送中心,从突破自身制约条件,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和获得发展的意图出发,携起手来,开展交叉配送;或者联合起来共建配送中心,实现集约化配送,最终构造出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形成“物畅其流”的大同世界。
对策: (1)主要引进国外新进的分拣设备和智能配送系统,如新进的射频技术(RF)和机器视觉技术(CDD)、卡片技术(AIDC)、语音识别技术(EDI)等
(2)在目前应加快物流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要让从事物流配送的人
6 / 7
员动的配送设施和技术的使用,能够合理配送,实现效益最大化.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